搜索到347篇“ 群体遗传变异“的相关文章
基于COI基因、Cytb基因和D-loop区日本蟳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研究
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一种常见的梭子蟹科物种,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蟹类之一。国内外学者已对日本蟳养殖生长、繁殖发育、生理生化、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等方面有广泛的研究。但是进行日本蟳群体遗传多...
何晶晶韩志强
关键词:日本蟳线粒体DNA不同地理群体
航天诱变葛麻姆SP1代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目的:本文以2年生航天葛麻姆(Pueraria montana)、地面对照葛麻姆为研究材料,期望通过农艺性状、花中5种异黄酮化学成分含量以及AFLP分子效应的研究,筛选出优质、高产、高活性成分含量的航天葛麻姆变异植株,为...
胡继丹
关键词:航天诱变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异黄酮AFLP
航天诱变葛麻姆SP1代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2024年
为探讨太空环境对葛麻姆Pueraria montana的诱变效应,筛选出生长状态佳、异黄酮成分含量高的优良种质,实验对79株航天葛麻姆和10株对照葛麻姆进行农艺性状观测、花朵异黄酮成分与AFLP荧光分子标记,用Excel 2019、SPSS 25.0、NTSYSpc-2.11F、Popgen 32等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聚类。结果表明,航天组的叶片毛姿态与花结构等2个性状发生变化,数量性状的CV、H′均高于对照组,聚类后有5株航天葛麻姆分出。航天组共有10株葛麻姆花的6″-O-木糖鸢尾苷与鸢尾苷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总量均超过11%,聚类后共有9株航天葛麻姆分出。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引物,多态性位点数共162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平均值为83.3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1922、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3052,聚类后有4株航天植株分出。综合筛选结果,航天组30号、66号、89号葛麻姆受到太空环境的诱变作用较大,主要表现为生长状况更佳、花朵异黄酮含量更高,且30号有花结构变异、花重达到对照组2倍,可作为后续试验的重点研究材料。
胡继丹董丽华朱卫丰王斌陈一鸣王晓云朱玉野葛菲
关键词:航天育种农艺性状
我国小麦孢囊线虫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及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开发
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禾本科作物,在全球分布广泛,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本研究调查了我国16个省的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明确了我国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和...
邵蝴蝶
关键词:小麦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快速分子检测
次生林地锥栗群体遗传变异分析与优株选择
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特有壳斗科栗属果材兼用树种,目前在福建省等地区广泛种植并成为当地农民主要收益来源。通过不断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现已形成一批品种和地方种,研究这些品种和地方种栽培群体的表现型差异对...
张晶
关键词:锥栗
核桃群体遗传变异的基因组研究和优异性状解析
核桃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坚果之一,其核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同时又是重要的用材和生态树种。中国作为核桃的起源和分布中心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然而核桃适应性进化以及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纪飞杨
关键词:适应性进化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棉花群体遗传变异鉴定及其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解析
棉花是我国第一大经济作物,其棉纤维、棉籽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目前世界上栽培棉种主要是异源四倍体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提高纤维品质是当前陆地棉育种工作重要方向之一。全面了解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和...
王静
关键词:棉花纤维品质GWASEQTLSMR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9个青鱼群体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掌握中国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种质资源分布特征,揭示青鱼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情况,研究通过对9个青鱼群体271个样本线粒体COⅠ区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运用软件分析了群体内部遗传多样性和各群体之间的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长度为1003 bp的9个群体COⅠ基因区域序列GC含量低于AT含量,共检测到6个突变位点,7种单倍型,其中Hap4单倍型在9个群体中都有分布。AMOVA分子方差分析显示271个青鱼样本的变异90.33%来自群体内部,9.67%来自群体间。青鱼总体核苷酸多样性(π)偏低,在0.00109—0.00244。单倍型多样(H_(d))性较高,在0.403—0.847。遗传分化系数(F_(st))在–0.0033—0.23445,保持在低度至高度分化,主要集中在低度和中度分化。分析得到广东佛山群体可能经历过瓶颈效应,其余8个群体可能经历过快速的种群扩张事件。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目前青鱼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可以为中国青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鲍生成包天杰王沈同徐晓雁代雅凡张家华李家乐沈玉帮
关键词:地理群体遗传分化青鱼
太空搭载膜荚黄芪SP_(2)代2年生群体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寻创造多年生膜荚黄芪优异种质的途径,筛选新品种选育的优异变异群体。方法:将其种子搭载“神舟十一号”和“长征七号”,在太空分别历时33 d和22 h,统计分析SP_(2)代2年生群体表型性状,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33 d、22 h和对照(CK)群体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9.37%、26.17%和26.1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7、1.22和1.24,在欧氏距离5处,33 d有5类群、22 h有6类群、CK有3类群。SSR标记的8对有效引物扩增显示,33 d、22 h和CK群体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值分别为0.320、0.427和0.333,遗传距离变幅分别为0~0.8959、0.0270~0.9435和0~0.8959,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4000~1.0000、0.3846~0.9730和0.4000~1.000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33 d和CK群体均归为4类群,22 h归为5类群。尽管表型和分子聚类结果有一定差异,但各群体均以株高、株幅、茎粗、复叶数、茎色和花色为主要类群性状。结论:以太空搭载膜荚黄芪种子为研究对象所建立的SP_(2)代2年生群体后代遗传多样性丰富,是新品种选育的优异变异群体
陈永中陈垣郭凤霞董林林刘兰兰孙亚鹏许宏亮李红玲
关键词:太空诱变膜荚黄芪表型性状分子标记
基于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loop序列的5个大口黑鲈群体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为探讨当前国内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情况,采用14个微卫星(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和线粒体D-loop序列,对国内3个养殖群体(“优鲈1号”YL1、“优鲈3号”YL3和中国台湾群体CTW)、1个引进群体(北方亚种US)和1个杂交群体(“优鲈3号”♀×北方亚种♂,HYB)共计5个群体175尾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14个SSR位点中有5个位点(LMB24、LMB28、LMB38、LMB39和LMB42)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PIC)>0.5)]。其中,北方亚种群体多态性水平最高(PIC=0.514),其他4个群体多态性普遍较低(0.278变异位点,27个单倍型。其中北方亚种群体单倍型数量较多(12个),而在其他4个群体中存在明显的优势单倍型,单倍型H01在群体内占比为76.7%~85.7%,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218~0.882。基于微卫星标记和D-loop部分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显示,北方亚种群体和“优鲈3号”群体间的Nei’s遗传距离和K2P遗传距离最远(0.300和0.012),明显大于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0.016~0.297和0.000~0.012);分子方差分析显示,5个大口黑鲈群体遗传分化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结构和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北方亚种群体遗传结构相对独立,其他4个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结构混杂。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北方亚种群体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国内养殖群体间存在极显著遗传分化,基于北方亚种群体开展群体选育或与其他群体开展杂交育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帝强俊傅建军徐钢春周国勤董在杰陶易凡路思琪陆健徐跑
关键词:大口黑鲈微卫星标记

相关作者

李思发
作品数:292被引量:2,894H指数:35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尼罗罗非鱼 罗非鱼 团头鲂 选育 中华绒螯蟹
孙少华
作品数:122被引量:672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绵羊 肉牛 奶牛 微卫星DNA 单核苷酸多态性
王长忠
作品数:16被引量:24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克氏原螯虾 长江中上游 微卫星分析 群体遗传变异 微卫星
张嘉保
作品数:373被引量:951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草原红牛 松辽黑猪 微卫星标记 微卫星DNA 基因
任文陟
作品数:190被引量:552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实验动物 草原红牛 微卫星DNA 小鼠 微卫星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