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1篇“ 美学意蕴“的相关文章
撮泰吉面具的美学意蕴
2025年
撮泰吉面具是原始傩面具的代表,傩面具作为傩文化的标识。在彝族古剧“撮泰吉”中面具是表演者手中最重要的道具,是身份转换的工具,它承载着“人之初,戏之始,彝之源”的远古记忆。这种原始的傩面具呈现出神性美、粗犷美和狞厉美等美学特征,它的产生符合彝族先民混沌思维的逻辑,寄托了他们驱逐疫鬼、祭神纳祥的原始动机。撮泰吉面具是远古图腾、祖先崇拜、人类衍变和农业文明的缩影,线条勾勒出来的这种原始面具,它是应感产生的中介,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撮泰吉面具不仅是傩戏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亦是彝族人思想情感创造的符号,蕴含着彝族人崇高的审美价值追求。
赵艳聪
关键词:傩面具美学特征美学价值
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意蕴研究
2025年
笔墨语言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与核心,是中国艺术家在历史演进中所创造的。笔墨既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也是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它不仅勾勒出自然景物的形态轮廓,更蕴含着画家的情感与思想。在中国山水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笔墨技法逐渐成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并积淀了深厚的美学内涵。阐述笔墨语言在山水画中的作用,深入剖析其美学特征,并通过领略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意蕴,揭示其所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张振
关键词:山水画笔墨语言美学特征美学意蕴
现代环境设计中的美学意蕴研究
2025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城市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能够进一步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代环境设计逐渐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挖掘其中潜在的美学意蕴,能够为建设美好城市提供保障。现代环境设计代表了都市审美的主要趋向,能够确保在尊重自然特征的同时促进人居环境的发展。阐述环境美学和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审美内涵,从多方面介绍如何基于美学意蕴设计现代环境。
王钰涵张若愚
关键词:现代环境设计环境美学美学意蕴
汉代服装形制演变及其美学意蕴探析
2025年
为探究汉代服饰的历史演变和审美特征,文章采用三重证据法对汉代出土的历史资料、影像、文物等进行梳理。系统探讨了汉代服饰的样式、发展过程、色彩、纹样及其美学特征。研究表明,“物尽其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在汉代服饰中得到了体现。这种理念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复兴和国际文化交流,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启发意义。
王伊
关键词:美学特征文化内涵
汉画表现手法中美学意蕴的研究
2025年
汉画一直以来都是汉代生活、文化和思想的载体之一,随着汉代画像石墓的大量发掘,它也为研究汉代绘画艺术提供了许多丰富而又重要的实物资料,弥补了只有文献记载的不足和遗憾。根据《中国汉画大辞典》对于汉画的定义,文章对汉画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汉画石和汉画砖,还包括帛画、漆画以及墓室壁画等。虽然有关这些内容的高水平论著不断面世,但是时至今日少有单独对汉画表现手法进行美学分析的研究,遂将汉画情况予以整理归纳,拟成此文。
俞欣悦
关键词:表现手法美学意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品格与美学意蕴
2025年
从实践要求、实践理性、实践美学三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点。指出:在实践要求方面,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数字化、国际化转型;在实践理性方面,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展现科学理性,塑造政治意识和文化信仰凸显实践价值;在实践美学方面,通过政治审美实现意识形态的美学设计与话语叙事创新,借助空间审美达成生态美与人文美的结合及公共文化空间正义塑造,为文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
文吉昌及旭
关键词:人民性政治美学
审美与共情:古装剧《梦华录》的美学意蕴
2025年
流转于风雅与市井间,沉浸在审美与共情之中,古装剧《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剧中以宋朝为社会历史背景,细腻传达了宋韵文化的雅俗并举;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依托,尽显古典情境的视觉美感,以人物双向共情叙事为主,极大丰富情感体验。文章通过对《梦华录》的审美与共情研究,探究其美学意蕴、共情传播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发展。
汪其燠
关键词:古装剧美学意蕴审美共情传统文化
文化视野下舞蹈《渔光曲》的美学意蕴及艺术表现
2025年
自舞蹈《渔光曲》问世以来,便显示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及美学意蕴,其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收获了大批观众的喜爱,成为我国红色主题舞蹈佳作。基于文化视域,全面分析《渔光曲》舞蹈表演,从生活场景、叙事节奏、舞蹈文化三个维度入手,剖析舞蹈《渔光曲》的多元审美意蕴,同时,基于舞蹈《渔光曲》艺术塑造赏析其舞蹈艺术表达,为我国革命主题舞蹈编排提供思路与借鉴。
白雪峰
关键词:文化视野美学意蕴
重庆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的美学意蕴研究
2025年
历史文化街区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延续着城市传统风貌格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个集历史文化、建筑景观、生活人文于一体的场所,无不渗透着美学价值。文章在分析重庆龙门浩美学背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龙门浩所蕴含的诗词美学、传统美学、参与美学及生活美学思想,强调感知融合体验及“真、善、美”的设计思想对于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
梁菊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美学思想
论北宋士人园林的美学意蕴
2025年
北宋士人大多是兼具文人、学者、政治家多重身份的综合型人才。作为官员,他们大多心怀济世理想,先忧后乐,但这种理想落到现实中,往往是陷于官场争斗。因此,他们渴望在官场之外构筑一些私人空间以获得身心的宁静与自由,园林便是其中之一。首先,园林可以被视为官场名教之外的自然场所,士人在其中获得逍遥之乐。其次,园林按照写意的方式构建,处处体现了文人趣味。再次,通过对园林的建构与欣赏,士人实现了身份认同。从美学上讲,园林在士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诗文创作、书画欣赏等文化活动不仅展现了士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也成为其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园林是士人构建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的工具,士人通过营造和体验这些私人空间,塑造并传播一种精英文化,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引领审美潮流。
李昌舒
关键词:北宋审美趣味身份认同

相关作者

李昌舒
作品数:81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美学意蕴 出处 美学 士人 北宋
王振复
作品数:59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美学意蕴 美学 中国美学 文化哲学 《周易》
余安安
作品数:13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研究主题:美学意蕴 残缺美 残缺 艺术 生命体悟
赵国乾
作品数:37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美学精神 自然审美 美学意蕴 审美 畅神
孟昭毅
作品数:68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比较文学 文学 主题学 流散写作 中国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