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558篇“ 美丽乡村“的相关文章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
2025年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加快形成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实施方案》锚定2027年、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确定目标要求。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劣V类水体。
房磊
关键词:富春山居图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生态环境
美丽经济”: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
2025年
美丽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形象表述,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综合载体和实践路径,以及乡村振兴的目标和标志,即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经济”理应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海南美丽乡村建设以发展“美丽经济”为核心,积累了一些经验,,能够提供一些启示。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美丽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筑牢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基础和经济基础。二是以农民为主体、依靠集体经济发展“美丽经济”,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三是以现代生态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美丽经济”,走现代化乡村振兴道路,寻求传统与现代、内生与开放的有机统一。
杨英姿
关键词:美丽经济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集体经济
生态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
2025年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协调好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关系,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当前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立足于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剖析生态型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规划方略、建设路径,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李贵宾
关键词: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乡村建设生态产业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2025年
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背景下,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深入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并分析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此外,探讨了农业经济管理的趋势,并提出一系列策略,包括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促进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加强农民利益的管理,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更上新台阶。
魏庆山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农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2025年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关乎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环境改善和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命题。该文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如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基层党组织建设亟须进一步加强、相关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等,并提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路径,旨在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张旭达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建设产业结构
陶瓷艺术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双向促进研究
2025年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核心议题。陶瓷艺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底蕴,其与乡村建设的结合展现出显著的双向促进效应。本文通过分析陶瓷艺术在乡村文化中的价值体现、其助力乡村建设的多重路径,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对陶瓷艺术发展的支持,探讨了两者如何共同促进乡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景德镇三宝村为典型案例,本文展示了陶瓷艺术如何与现代乡村建设相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的路径和实践经验。最终总结出,陶瓷艺术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是一种文化、经济和生态的多赢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王柔毅
关键词:陶瓷艺术美丽乡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池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5年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推动广西河池市乡村地区的全面振兴与发展,以河池市乡村地区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河池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村庄空间布局不够合理、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居环境质量有待提高、乡村文化保护力度不足、乡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科学编制村庄发展规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生态文明宜居乡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改善乡村居民精神风貌;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打造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等对策。
覃志明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
传统生态智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2025年
传统生态智慧在传统聚居环境布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法律法规中都有较多体现,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思想启发。当前乡村社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面临乡村农民缺乏足够的生态环保意识、尚未形成有序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乡村生态治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等生态难题。本文重点从建造美丽健康、生态循环的美丽乡村宜居环境;塑造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制定符合实情、完善系统的乡村生态法律体系三方面,阐明传统生态智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路径。
杨萍萍
关键词: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东三省美丽乡村建设“三生”功能耦合协调与时空演变
2025年
[目的]评估东三省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揭示东三省“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演变规律。[方法]基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三生”功能耦合协调理论框架,选择东三省2012-2021年34个地市级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刻画东三省美丽乡村建设“三生”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1)东三省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在样本年内呈逐年上升态势和空间异质性显著特征。(2)样本年内东三省美丽乡村建设“三生”功能的耦合度整体均处于高耦合或良性共振耦合阶段,表现出周期性持续进阶特征。(3)美丽乡村建设正处于中偏低的水平阶段,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因素集中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产业经济结构水平”等指标因子。[结论]东三省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继续做好黑土地保护与中国大粮仓的创新“文章”,遵循美丽乡村建设的“三生”功能自组织耦合协调发展规律,按照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推进路径,实施因地制宜和分类施策的精准行动,加快东三省乡村全面振兴。
罗光强豆伊伊宋新宇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2025年
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伟大尝试与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凝结成了新的思想智慧与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必须始终坚持思想引领,明确目标责任,突出问题导向,立足乡村实际,着力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陈琼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

相关作者

于法稳
作品数:305被引量:4,997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农业 乡村 粮食安全 水资源 可持续发展
徐斌
作品数:72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乡村 风景园林 绿道 美丽乡村 规划设计
张立志
作品数:16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 乡村 新型城镇化 液压系统
姜卫兵
作品数:302被引量:3,689H指数:37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研究主题:园林绿化 光合特性 园林应用 无花果 文化内涵
关瑞明
作品数:184被引量:633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
研究主题:传统民居 建筑设计 类设计 建筑 历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