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18篇“ 网络使用“的相关文章
未来思维与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关联机制:基于网络模型的分析
2025年
缺乏未来的远见与思考是问题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未来思维与PIU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使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未来思维的认知(未来情景思维、未来自我连续性和延迟折扣)、情感(预期愉悦)和个体差异成分(时间洞察力)与PIU的相互作用,并采用模拟算法识别PIU的最佳干预靶点。通过对2685名被试调查分析后发现:(1)未来思维的认知和情感成分以及未来积极洞察力与PIU呈显著负相关。(2)时间洞察力是PIU的远端因素,而未来思维的认知与情感成分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3)预期清晰性是预防PIU恶化的最佳干预靶点,而未来自我生动性是促使PIU改善的最佳干预靶点。研究结果对于理解PIU的心理机制和制定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齐怀远李江勇王俊义罗扬眉
关键词:时间洞察力网络分析方法
网络分析视角下的问题性网络使用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202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问题性网络使用和生活事件的核心症状,检验生活事件对中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和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研究通过问卷法收集了11324名中学生问卷数据,并通过Mplus8.4和R4.3.1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性网络使用和生活事件都与学习投入存在负相关,其中生活事件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情绪状态是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核心症状,应激状态是生活事件的核心症状。主要结论如下:问题性网络使用和负性生活事件对学习投入存在阻碍作用;无法上网带来的情绪低落会成为中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核心内容;突如其来的惊吓和事故是造成中学生自评不良生活事件的核心内容。
杨海波张磊王海涛
关键词:网络分析
流动儿童的网络使用网络素养实践研究活动设计
2025年
文章采用线下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通过“我们的网络世界”主题活动,从流动儿童的视角出发,探索他们的网络使用动机、体验和需求。实践活动遵循“以流动儿童为中心”的总体设计思路,围绕S-B-A-E的活动内容框架,将流动儿童的网络使用行为置于主体的生活经验中进行理解。实践活动提供了大量有关流动儿童网络使用网络素养与家庭关系的实证研究资料,实现了活动“实践 研究”的双重效果,为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呈现了新的研究思路。
梁芷琦王雅贤
关键词:流动儿童网络素养
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
2025年
聚焦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的性别差异,文章基于2073名中学生的调研数据,探讨了其网络使用问题的现状与成因,提出了丰富校园文化、完善校内制度、提升家教质效和净化网络环境等对策,以促进青少年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
范红瑜边璐青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使用性别差异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现状调查与应对
2025年
学生的网络使用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研究者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网络使用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网络成瘾比例随学段升高而升高,高中学段学生网络成瘾情况需要重点关注,小学、初中是预防学生网络成瘾的关键时期。调查还发现,学校、教师、家长多数都可以理性地对待网络使用,但在学生网络使用的管理与应对方面有所欠缺。为有效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并引导其合理使用网络,需要采取分学段开展网络成瘾预防与矫治工作等措施。
杨静
关键词:网络使用
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大学生对社交信息注意偏向的特异性
2025年
研究探究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和正常使用个体对社交信息注意偏向的特异性加工模式。实验1通过点探测任务探讨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对社交信息的注意偏向行为特点,实验2结合点探测任务和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探索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对社交信息注意偏向的视觉变化进程和注视模式。结果显示,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在平均朝向分数、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和注视比率上均显著高于正常使用个体;早期和晚期眼动指标分析表明,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对社交信息的注意偏向具有特异性,表现为警觉-维持模式。
曹美陈段段杨海波
关键词:特异性
学业压力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
2025年
为探讨认知重评在学业压力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和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对四川省290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正相关,与认知重评呈显著负相关;认知重评与问题性网络使用呈显著负相关,并在学业压力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提出建议:在干预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时,应重视提升其认知重评能力,以缓解学业压力的负面影响。
陈子豪郭成佘仁叶
关键词:学业压力
隐性加班:网络使用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工作时间弹性的中介作用
2025年
随着信息技术在工作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其对员工和组织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得到学界关注。对工作中网络使用与员工工作时间弹性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进行探讨,有利于丰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相关实证研究,对于提升员工组织归属感、提高组织绩效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也有着重要意义。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20年的数据,对4953个样本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检验了网络使用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 网络使用与工作满意度的正相关是由福利保障、收入满意度、晋升满意度等其他相关变量引起的,网络使用本身并没有正向预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2) 网络使用实际上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时间弹性;3) 网络使用通过负向影响工作时间弹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时间满意度,最终导致了工作满意度的降低。针对研究结论,政府应当通过出台政策法规规范劳动者隐性加班问题、保护其合法权益,各类组织应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减少网络使用对员工的负面影响,劳动者应正确应对信息技术的冲击、做好心理调适、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work,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n employee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received academic attentio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usage in the workplace and employees’ work time flexibil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is beneficial for enriching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employees’ sense of organizational belonging,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d protecting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data from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 in 2020, a mediation effec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4953 sampl
柴羽
关键词:网络使用工作满意度
动机式访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例个案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估动机式访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针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干预效果,探讨这种综合方法对干预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独特优势。方法:通过动机式访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一例问题性网络使用的青少年进行12次心理咨询,配合4次家长访谈。设计四阶段干预方案,即探索与激发、巩固与矫正、识别与挑战、发展与预防。采用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来访者实现了从“问题性网络使用者”到“正常使用者”的转变,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明显提升;一个月后随访结果表明干预效果稳定。结论:动机式访谈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可发挥协同作用改善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减少外部消极行为,提升内部积极心理需要,实现了心理干预中“来访者利益最大化”原则。
管晶伍新春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个案研究
破解基层手机网络使用管理难题
2025年
网络是把“双刃剑”,智能手机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给官兵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部队管理带来了全新挑战和冲击。网络“翻墙”涉黄、涉赌、涉贷和乱交往、失泄密以及政治性问题等诸多安全风险,已成为影响部队安全稳定的“聚焦点”违规违纪问题的“高发区”、热点问题炒作的“直播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冲击着广大官兵。
王擎
关键词:手机网络违规违纪问题信息时代管理难题聚焦点

相关作者

姜永志
作品数:229被引量:1,260H指数:20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心理学 青少年 中介作用 网络使用
白晓丽
作品数:61被引量:594H指数:14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网络使用 中介作用 手机 手机依赖
方晓义
作品数:305被引量:5,507H指数:4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青少年 网络成瘾 大学生 婚姻质量 流动儿童
周宗奎
作品数:471被引量:6,519H指数:44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研究主题:中介作用 大学生 青少年 孤独感 儿童
刘勇
作品数:81被引量:661H指数:17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生 中介作用 精神卫生 信度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