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08篇“ 缩小城乡差距“的相关文章
- 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 2025年
-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正确理解和系统把握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聚焦重点、聚合力量,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有效推进改革,加快形成新型城乡关系。
- 闻学良
-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城乡规划新型城乡关系城乡要素
- 医保统筹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吗?
- 2025年
-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通过分组回归的方式从健康、收入、生活幸福感和恩格尔系数四个维度分析医保统筹政策对城乡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医保统筹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收入与生活幸福感,降低其家庭恩格尔系数,但对于城镇居民的影响十分有限。医保统筹会通过促进农村居民用非农就业代替农业工作来提高收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群体以及经常性就医于综合医院的群体为医保统筹政策的主要受益群体,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生活幸福感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研究表明,医保统筹政策的推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关注低收入群体以降低城乡各自内部的不平等。
- 方迎风周世宏
- 关键词:城乡差异低收入群体
- 普惠保险能缩小城乡差距吗?——基于农地流转的视角
- 2025年
- 在构建一个同时包含普惠保险、农地流转和城乡差距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系统诠释普惠保险通过农地流转缩小城乡差距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普惠保险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效果和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普惠保险的渗透性和可得性激发农地转入户的规模生产意愿,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并提高边际产出,产生规模效应;普惠保险的使用性提供针对性的细化业务,保障规模生产与农地转出收益,推动非农就业并增加非农收入,产生增收效应。农地流转是普惠保险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机制。普惠保险对城乡差距的影响,会因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城镇就业机会不同而存在差异。
- 郑军张执伟
- 关键词:农地流转城乡差距
- 以新质生产力缩小城乡差距: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 2025年
- 城乡差距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一个“缩影”,缩小城乡差距是共同富裕的价值“映射”。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看,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劳动、收入、分配等具体层面,还涉及制度机制、技术创新、要素配置等多个维度,缩小城乡差距面临认知短板、技术冲击、环境变化和政策缺项等困境。依据数字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框架,分析新发展格局下城乡差距的成因,发现数据、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破坏”了供需平衡,影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要素流转与资源共享。聚焦“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从提升劳动者综合素养、加快劳动资料转型升级、促进劳动对象有序流转、推动生产关系优化完善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以期在提出具体对策的同时,为丰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多“新鲜样本”。
- 张世贵刘海军
- 关键词:城乡差距共同富裕
- 财政转移支付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 2025年
- 财政转移支付作为调节区域财力不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政策工具,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2023年至2025年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央及地方转移支付的规模、结构与实施效果,结合国际经验与实证研究,揭示了转移支付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优化路径。
- 王智勇
-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城乡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差距吗?——基于江苏省数据的实证考察
- 2024年
-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江苏省为切入口,基于2014—2019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对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缩小了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同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拓宽服务人群、提升数字化水平的方式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助力,显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提供了依据。
- 林永祯
-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共同富裕
- 从城乡关系演变看缩小城乡差距的实现
- 2024年
- 城乡关系演变作为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世界性现象,蕴含了一个国家处理城乡关系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由分立逐步走向融合,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存在要素流动机制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进程。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演变的分析,结合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重要意义,提炼并阐释了缩小城乡差距的“四力说”实现机制,进一步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的具体路径,旨在根植于乡村振兴实践,为更好地衔接共同富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撑。
- 刘俊英
- 关键词:城乡关系城乡差距共同富裕
- 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的电网共同富裕评价体系研究
- 2024年
- 基于当前固有的城乡差距较大、评价无抓手、投资无方向等问题,考虑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从“夯实电网基础、提供优质用电服务”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城乡供电一体化、用电服务均等化”的评价体系,提供定量化的评估。通过最终得分的形式,直观识别并判断电网城乡差距较大的点,为电网的针对性建设提出有效建议。
- 朱佳明卞玉
- 关键词:共同富裕
- 缩小城乡差距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被引量:6
- 2023年
- 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从全球范围看,城乡差距演变具有一定规律,多表现为在工业化初期有所扩大,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和政府治理能力增强不断缩小。经济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前提基础,同时政策干预对缩小城乡差距不可或缺。高收入国家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4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城镇化和人口迁移政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和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后发国家从中借鉴时,需更关注政策措施背后蕴藏着的深刻逻辑,一是政策选择需因地制宜且因时而变,二是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三是政府的治理能力是政策效果的根本保障。我国缩小城乡差距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鉴于国际经验和教训,要以统一城乡要素市场作为基本着力点,以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为导向重点施策,同时通过提高治理能力保障政策高效执行。
- 胡凌啸
- 关键词:城乡差距城乡关系
- 发挥科技在缩小城乡差距促共富中的推动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城乡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显然,农村的传统发展方式无法有效改变当前城乡差距的现实。因此,必须发挥科技在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要通过科技兴农、产业富农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 孙健夫郭赞
- 关键词:城乡差距科技兴农共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作者
- 宫丽

- 作品数:26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经管类实验室 实验教学 城乡统筹 三农问题 经济管理
- 林毅夫

- 作品数:792被引量:23,732H指数:6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比较优势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学
- 叶兴庆

- 作品数:363被引量:3,707H指数:28
-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乡村 农业 农民 农业竞争力 粮食安全
- 郑风田

- 作品数:791被引量:5,892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乡村 农村 食品安全 农民 粮食安全
- 郑新立

- 作品数:456被引量:62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 研究主题: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 国际经济交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