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篇“ 综合自然区划“的相关文章
- 基于GIS的凤县综合自然区划方法研究
- 自然地理区划结果反映了研究区域的地理规律及地理特征,自然地理区划是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进行研究的一种较科学的方式。这种研究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而日渐重要,而综合自然区划研究为这些过程的合理化提供了坚实的...
- 耿珊珊
- 关键词:综合自然区划层次分析法
- 基于综合自然区划的天山区域气温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根据天山山区综合自然区划,选取14个代表性气象站点,利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分析方法对天山四大自然地带14个自然区1960—2013年气温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山区20世纪90年代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在90年代末发生突变,21世纪以来增温显著。四大自然地带气温增加速率不尽相同,其增速从大到小依次为伊犁谷地温带荒漠自然地带、天山北坡中温带荒漠自然地带、天山南坡暖温带荒漠自然地带、巴音布鲁克寒温带草原-草甸自然地带。四大自然地带都表现为日最低气温增幅大于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从季节上看,天山山区冬季增温主要源于日最低气温的升高。根据Hurst指数,未来一段时间内,天山伊犁谷地、天山南坡和巴音布鲁克气温将会继续上升,尤其是日最低气温上升会更加明显,它的升高对日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显著。天山北坡秋季和冬季升温趋势将可能放缓或者呈降温趋势。
- 程新宇杰高路
- 关键词:气温自然区划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 中国戈壁综合自然区划研究被引量:40
- 2016年
- 中国戈壁广泛分布于北方的干旱与极干旱区域,直至目前尚未系统地开展戈壁分区研究。本文在综合分析戈壁特征与形成发生机制关系后认为,我国戈壁的最主要特征是地表砾质覆盖;表层具孔状漆漠结皮,其下具棕红色紧实层及石膏层;植物覆盖度极低,生长旱生极旱生灌木—半灌木。戈壁形成发生的区域仅限于干燥度4以上的干旱、极干旱区域。根据戈壁特征及发生条件的区域分异,选取干温指标、区域地质地貌建造指标、地表物质成因形态指标,将中国戈壁分布区划分为温性干旱极干旱戈壁区、暖性干旱极干旱戈壁区和青藏高原北部亚寒干旱极干旱戈壁区3个一级区(区),其下按区域地质地貌建造特征划分出9个二级区(地区),再按戈壁地表物质成因与形态差异划分出19个三级区(亚地区)。还可根据土壤和植被的地域分异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四级区(小区)。
- 申元村王秀红程维明吴金凤卢琦冯益明
- 关键词:戈壁综合自然区划
- 马山县综合自然区划研究
- 依据自然地带性与区域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是自然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它不仅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为拟订和实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供必要的科学理论。区划的目的就是根据自然特征、属...
- 陈瑶
- 关键词:自然区划岩溶地貌自然环境
- 基于GIS与SOFM网络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被引量:41
- 2011年
- 综合自然区划一直是中国地理学界的研究核心和热点之一,已有大量的区划方案应用于指导社会生产实践或教学活动中。已有的区划工作主要是基于传统地域划分研究范式,大多采用专家经验集成方法和技术。专家经验与知识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会对区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产生影响。为了弥补传统区划范式的不足,丰富区划的方法与途径,本文探讨了自组织映射网络(SOFM)在综合自然区划研究中的应用。在GIS技术支持下,秉承传统区划的研究成果,采用温度带、干湿地区和自然区的三级单位系统,分别选取相应的温度指标、水分指标和地形、植被指标,构建和运行不同层次的SOFM网络,将中国陆地区域划分为8个温度带,17个干湿地区和43个自然区,并将区划方案与传统区划方案进行了对比和检验。结果表明,使用基于GIS平台的SOFM网络进行综合自然区划具有划分层次明显、区域分割清晰、客观性强等优点,是对传统区划方法的有力补充和拓展。
- 黄姣高阳赵志强李双成
- 关键词:综合自然区划GISSOFM网络
- 中国公路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被引量:2
- 2011年
- 公路工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从宏观角度认识和揭示自然环境条件的区域分异规律及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是公路综合自然区划研究的目的。首先,对中国公路综合自然区划研究中采用的区划原则和区划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的区划原则为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和服务性原则;对应的区划方法分别为: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标志法、顺序划分法以及工程因素法。遵循区划原则和区划方法,提出了区划的分区指标体系,以便进行中国公路综合自然区划的分区划界。
- 马保成田伟平王秉纲张小荣窦明健
- 关键词:道路工程区划方法指标体系
- 中国公路综合自然区划分区指标被引量:7
- 2010年
- 为了揭示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对公路工程建设的作用,开展了中国公路综合自然区划研究,并将地表形态指数作为分区的一个主导指标。结合公路工程实际,选择地表坡度、海拔高程和地表破碎程度等计算要素构成地表形态指数,用以反映中国地势状态及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依据综合评价理论中的不可公度原理,建立了地表形态指数的计算公式;根据计算要素的标度等级、分值与权重,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生成了各要素的基础图件,并通过图件叠加编制了地表形态指数图,作为公路综合自然区划中分区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的构建,为公路综合自然区划及相关区划的研究和分区提供了依据。
- 马保成田伟平张小荣王富春
- 关键词:道路工程综合评价GIS
- 中国省域村镇建筑综合自然区划与建筑体系研究:江苏、贵州和河北三省的理论与实践
- 本书对村镇建筑综合自然规划的产生及发展,对村镇建筑的概念及特点等作了阐述。全书以江苏、贵州和河北三省为例,对影响建筑条件的主要自然因素和建筑体系特征,进行了分别表述和评价,提出了适合当地发展方向的建筑体系和科技依据。书后...
- 翟礼生等著
- 关键词:建筑乡村规划
- 山东省惠民县综合自然区划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在土地类型划分基础上通过对土地类型结构分析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区是基层小尺度综合自然区划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山东省惠民县土地分异因素全面、综合的分析,选择限区这一级土地个体单位进行土地类型划分,并根据土地类型结构的区域差异将限区一级不同类型的土地个体单元合并为自然区划的最小单位自然小区,这种自然区划方法能够正确反映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对自然地理理论研究和指导区域农业产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 张绪良
- 关键词:综合自然区划聚类方法
- 关于北京市农业综合自然区划一级区划分的建议方案
- 1999年
- 沈汉
- 关键词:农业综合自然区划
相关作者
- 郑度

- 作品数:217被引量:9,943H指数:4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 可持续发展 环境伦理
- 黄姣

- 作品数:15被引量:29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GIS SOFM网络 基于GIS 综合自然区划 都市区
- 申元村

- 作品数:101被引量:95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建设 土地资源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 杨勤业

- 作品数:117被引量:2,362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 可持续发展 自然地理学
- 马保成

- 作品数:97被引量:296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黄土地区 公路工程 公路边坡 水毁 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