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0篇“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相关文章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本指南提出了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本指南适用于18 周岁以下人群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
- 汪受传虞舜赵霞戴启刚陈争光韩新民丁樱艾军王素梅杨燕俞建王文革翟文生李燕宁王力宁封玉琳李志山闫慧敏林洁赵鸣芳李新民马融刘光陵马丙祥徐玲吴力群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被引量:1
- 2011年
- 介绍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机制和病因,指出早期诊断及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免影响小儿的发育或造成难以恢复的骨骼畸形。
- 华天懿
- 关键词:维生素D佝偻病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被引量:2
- 2010年
-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①维生素D(VitD)缺乏期或VitD缺乏开始期:是佝偻病临床症状尚未出现之前,可有VitD缺乏史,生化检查可见25-(OH)D3〈25nmol/L,或1,25-(OH)2D3处于低限以下。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5-(OH)2D3VITD缺乏中药新药临床症状生化检查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新疆石河子大学编著
- 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研究维生素AD滴剂(胶囊型)(商品名: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鱼肝油滴剂+钙剂治疗,研究组给予伊可新+钙剂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生化指标[钙离子(Ca^(2+))、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骨碱性磷酸酶(BALP)]、体格指标、骨密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Ca^(2+)(2.49±0.35)mmol/L、25-(OH)D3(63.27±1.36)ng/ml、BALP(284.26±16.15)U/L均高于对照组的(2.26±0.21)mmol/L、(44.37±1.42)ng/ml、(141.57±15.22)U/L(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身高(106.38±1.13)cm、体重(20.17±0.30)kg、BMI(9.22±2.52)kg/m^(2)均高于对照组的(97.23±1.22)cm、(15.88±1.28)kg、(7.79±1.61)kg/m^(2)(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尺骨、桡骨骨密度分别为(0.53±0.15)、(0.54±0.15)g/cm^(2),均高于对照组的(0.43±0.10)、(0.44±0.11)g/cm^(2)(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中运用伊可新,可改善患儿血清生化指标、体格指标以及骨密度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 徐攀张雪梅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血清生化指标骨密度
-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
- 2024年
-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儿童营养物质缺乏形成的疾病,维生素D缺乏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儿童体内钙磷代谢异常,使骨骼在生长期间出现矿化不全的情况,从而引起骨骼畸变。本文将介绍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
- 郝持强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钙磷代谢异常营养物质骨骼儿童
-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干预
- 2024年
- 研究探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随机从医院2021年至2023年中挑选出100例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对象,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且观察组患儿血钙(3.37±0.65)mmol/L、血磷(1.61±0.22)mmol/L均高于对照组血钙(2.91±0.74)mmol/L、血磷(1.31±0.17)mmol/L;体格指标中,观察组患儿身高(95.97±3.56)cm、体重(19.54±2.54)kg与体质量指数(20.23±0.91)kg/m2均高于对照组患儿身高(85.34±4.16)cm、体重(16.84±1.96)kg与体质量指数(19.53±0.87)kg/m2,所有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经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儿生长发育,改善骨代谢指标。
- 冯静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患者综合护理护理效果
- 伊可新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分析伊可新对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过程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9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鱼肝油滴剂治疗和伊可新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P>0.05)。结论 伊可新能够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血清生化指标和骨密度得到改善,安全性良好,使生活质量提升,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 杨珍杨珍颜春鲁
- 关键词: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伊可新
- 适度护理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适度护理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34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D滴剂,保持患儿治疗环境整洁等。观察组采取适度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包括教育适度、药物护理适度、生活护理适度和饮食护理适度等。护理后,从患儿血清钙和磷检测结果、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儿康复效果等方面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2组患儿血清磷方面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钙检测结果为(2.24±0.27)mmol/L,高于对照组的(2.06±0.25)mmol/L;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2.3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6.47%。以上比较,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度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效果。
- 陈秋月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血清钙
- 高原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像学表现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儿53例,按临床分期分为初期15例、活动期30例、后遗症期8例三期。分析不同时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图像特征。结果影像学有改变:初期14例(93.33%)、活动期30例(100.00%)、后遗症期7例(87.50%);影像特征:肱骨头受累29例(54.72%),肋骨头受累26例(49.06%),胸锁关节受累14例(26.42%),有假骨折线3例(5.66%),脊柱侧弯25例(47.17%),椎体形态及椎间隙改变27例(50.94%),胸廓形态异常16例(30.19%),骨质密度减低24例(45.28%);三期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原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影像特征明显,且程度较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 罗帅李丹
- 关键词: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