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1篇“ 绝经期女性“的相关文章
绝经期女性来“月经”,警惕子宫内膜癌
2025年
在妇科门门诊,医生常常会遇到一部分老年女性患者咨询:“大夫,我都绝经好多年了,最近怎么又来月经了呀?”面对类似的问题,我们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子宫内膜癌究竟是何种疾病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恶性病变,其主要形式是子宫内膜样腺癌,这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3种癌症之一,尤其在更年期或绝经的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普遍发病年龄在55岁左右。
金悦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病变绝经期女性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绝经期女性抑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5年
目的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围绝经期抑郁症状风险预测模型,筛选围绝经期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中选取1105名45~55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森林、XGBoost和AdaBoost 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围绝经期抑郁症状风险预测模型。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描述统计和组间比较。采用Python3.10软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综合评估模型性能,筛选出预测性能最佳的模型,并使用Shapley加性解释(SHAP)算法分析特征重要性及特征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1105名围绝经期女性中,非抑郁症状组671例(60.7%),抑郁症状组434例(39.3%)。3个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整体性能最佳,其ROC下面积(AUC)为0.793,校准度为0.181。SHAP分析显示,家庭年总收入为随机森林模型中最大风险因素,其相对重要性为0.048,其后依次为认知功能(0.047)、自评健康状况(0.046)、生活满意度(0.043)和睡眠时长(0.041)等。结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可有效预测围绝经期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家庭年总收入、认知功能、自评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等指标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王登芹宋佩博李万斌谢京蕊
关键词:围绝经期抑郁
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系统评价围绝经期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针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进行干预,降低围绝经期女性CHD发病率,促进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平台中发表的有关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影响因素的文献,时间为各平台建立到2023年2月28日,采用RevMan 5.4和StataMP 17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包括异质性检验,计算各影响因素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文献18篇,围绝经期女性共6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烟、使用激素、高血压疾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病史、腹型肥胖、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进入围绝经期年龄≤45岁、心电图改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雌二醇(E2)、体质量指数(BMI)对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OR值和95%CI分别为1.98(1.31,2.99)、0.27(0.14,0.53)、2.15(1.51,3.06)、3.10(2.05,4.69)、4.02(1.91,8.47)、3.84(2.89,5.10)、2.32(1.78,3.02)、4.01(1.94,8.32)、2.14(1.38,3.32)、5.01(2.74,9.16)、2.79(1.84,4.23)、3.75(2.00,7.01)、1.37(1.19,1.57)、1.12(1.04,1.22)、0.17(0.07,0.40)、0.38(0.27,0.53)、2.78(1.51,5.14)。结论吸烟、有高血压疾病史、有糖尿病病史、有脑血管病史、腹型肥胖、有冠心病家族史、有高脂血症、进入围绝经期年龄≤45岁、存在心电图改变、MPV增大、PDW增大、TC升高、LDL-C升高及BMI≥24 kg/m2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使用激素、HDL-C升高、E2是其保护因素。
吴婷婷云洁张曼毛雨婷程春芳何沁芮
关键词: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META分析
绝经期女性胆结石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究围绝经期女性胆结石患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女性110例,统计胆结石患病率,并将胆结石患者纳入胆结石组,未患胆结石的健康女性纳入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胆结石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胆结石组的体质量指数(BMI)为(24.66±1.86)kg/m2,绝经8例,高血压史8例,总胆固醇(TC)水平为(5.02±0.33)mmol/L,三酰甘油(TG)水平为(1.77±0.5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为(3.15±0.6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1.22±0.31)mmol/L,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6.48±5.23)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9.71±5.66)分;对照组的BMI为(22.73±2.03)kg/m2,绝经17例,高血压史14例,TC水平为(4.74±0.37)mmol/L,TG水平为(1.47±0.42)mmol/L,LDL-C水平为(2.78±0.51)mmol/L,HDL-C水平为(1.43±0.36)mmol/L,SAS评分(53.19±5.87)分,SDS评分(55.68±5.43)分;两组的BMI、绝经情况、高血压史、TC、TG、LDL-C、HDL-C、SAS及SD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2.148,95%CI=1.121~4.119)、高血压史(OR=2.731,95%CI=1.394~5.350)、TC(OR=2.188,95%CI=1.057~4.527)、TG(OR=1.905,95%CI=1.088~3.338)、LDL-C(OR=2.123,95%CI=1.177~3.830)、SAS(OR=1.282,95%CI=1.027~1.600)及SDS(OR=1.416,95%CI=1.106~1.812)是围绝经期女性胆结石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OR=0.408,95%CI=0.174~0.957)是围绝经期女性胆结石患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是否绝经与围绝经期女性胆结石患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胆结石患病率偏高,BMI、高血压史、TC、TG、LDL-C、SAS及SDS均是围绝经期女性胆结石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则是其保护性因素。应重点关注上述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胆结石患病风险。
潘陈倩梁红霞胡霜霜
关键词:围绝经期胆结石影响因素
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主观认知下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调查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主观认知下降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锦州市的586名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观认知下降问卷、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感知压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展开调查。结果257名(43.8%)围绝经期女性存在主观认知下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症状、感知压力水平、焦虑、抑郁是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主观认知下降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运动频率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主观认知下降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对围绝经期女性进行早期的认知评估,尽早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缓认知功能进一步下降。
王存利王红霞
关键词: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症状抑郁
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潜在轨迹类别及预测指标构建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的不同潜在轨迹类别,分析并构建不同轨迹类别的预测指标。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丽水市妇幼保健院150例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测验所得数据进行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以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睡眠障碍分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可划分为3种不同潜在轨迹,分别为轻度睡眠障碍组(21.67%)、中度睡眠障碍组(37.50%)和重度睡眠障碍组(65.83%)。以轻度睡眠障碍为参考,焦虑(OR=2.971)、抑郁(OR=2.667)、E_(2)(OR=2.808)、FSH(OR=2.776)和LH(OR=3.893)是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中度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社交(OR=9.564)、不运动(OR=16.617)、焦虑(OR=30.598)、抑郁(OR=18.740)、E_(2)(OR=7.717)、FSH(OR=5.912)及LH(OR=14.297)是预测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重度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的睡眠障碍存在有3种质性不同的潜在轨迹类别,且社交、激素水平及心理状态对其轨迹类别具有预测作用,可将其作为临床预测指标进行识别和精准护理。
胡瑾丽张丽香施洁白廖芳丽
关键词:围绝经期睡眠障碍
绝经期女性血脂水平与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血脂水平与脑梗死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使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认知功能以及临床预后结局,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认知功能或预后结局的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或Pearson分析法分析血脂水平与脑梗死严重程度、认知功能、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对不良预后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轻型组的总胆固醇(TC)为(4.14±0.57)mmol/L,三酰甘油(TG)为(1.29±0.3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62±0.4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28±0.65)mmol/L;中型组的TC为(4.49±0.82)mmol/L,TG为(1.48±0.38)mmol/L,HDL-C为(1.38±0.34)mmol/L,LDL-C为(2.67±0.79)mmol/L;重型组的TC为(4.91±1.02)mmol/L,TG为(1.75±0.49)mmol/L,HDL-C为(1.17±0.25)mmol/L,LDL-C为(3.19±1.07)mmol/L。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的TC、TG、HDL-C及LDL-C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TC、TG、LDL-C两两比较,均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P<0.05);HDL-C两两比较,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P<0.05)。认知障碍组的TC为(4.23±0.92)mmol/L,TG为(1.42±0.49)mmol/L,HDL-C为(1.57±0.41)mmol/L,LDL-C为(2.44±0.77)mmol/L;认知正常组的TC为(3.69±0.91)mmol/L,TG为(1.37±0.31)mmol/L,HDL-C为(1.75±0.43)mmol/L,LDL-C为(2.08±0.86)mmol/L。认知障碍组的TC、TG、LDL-C均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HDL-C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TC为(3.66±0.90)mmol/L,TG为(1.32±0.27)mmol/L,HDL-C为(1.76±0.45)mmol/L,LDL-C为(2.05±0.84)mmol/L,预后正常组的TC为(4.25±0.92)mmol/L,TG为(1.52±0.52)mmol/L,HDL-C为(1.55±0.36)mmol/L,LDL-C为(2.49±0.82)mmol/L,预后不良组的TC、TG、LDL-C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HDL-C低于预�
黄星操军秀潘雅敏周健男
关键词:围绝经期血脂脑梗死预后
基于COM-B模型的围绝经期女性主动健康管理量表的编制
2025年
目的编制围绝经期女性主动健康管理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评估围绝经期女性主动健康管理水平提供有效工具。方法以COM-B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定性研究及专家咨询形成初始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468名女性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围绝经期女性主动健康管理量表包含4个维度34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040%;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总体拟合度良好(χ^(2)/df=1.359,RMSEA=0.039,CFI=0.959,IFI=0.956);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66。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28,重测信度为0.883。结论编制的围绝经期女性主动健康管理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作为围绝经期女性主动健康管理水平的评估工具。
王倩倩郭晓琴牛旭蕾
关键词:围绝经期绝经综合征女性健康管理妇科护理
血压水平与围绝经期女性骨代谢、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血压水平与围绝经期女性骨代谢、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68例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值将其分为血压正常组(98例)、高血压一级组(41例)、高血压二级组(29例),比较三组间的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OC)、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血压水平与骨代谢指标i的i相关性。另根据骨密度T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骨密度正常组(64例)、骨量减少组(54例)、骨质疏松组(50例),比较三组的血压水平和骨代谢指标;采用Logst.c多因素回归性分析法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压正常组OC、PINP、β-CTX水平均低于高血压一级组和高血压二级组(P<005);高血压一级组O.C、PINP、β-CTX水平均低于高血压二级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OC、PINP、β-CTX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骨密i度i正常组收缩压、舒张压、OC、PINP、β-CTX水平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Logst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生育次数>2次、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血压水平升高可能影响骨代谢,且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
任国强明海武
关键词:血压围绝经期骨代谢骨质疏松症
绝经期女性饮食模式和膳食炎症指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饮食模式、膳食炎症指数(DII)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9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体检的213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根据骨密度的高低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以及骨质疏松组,采用食物频率调查表(FFQ)分析3组患者的饮食模式以及DII同骨密度间的相关性;根据DII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抗炎组(DII>0)和促炎组(DII<0),分析DII同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骨量正常组钙补充剂、蛋类、奶类、畜禽肉类食品、水果类、绿叶蔬菜类、大豆类及其制品每日摄入量显著多于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而骨量减少组患者显著多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膳食炎症指数分别为(1.64±0.68)、(0.52±0.28),均高于骨量正常组(-1.25±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285,P<0.001),骨质疏松组膳食炎症指数为(1.64±0.68),高于骨量减少组(0.52±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14,P<0.001);促炎组CRP水平(3.69±1.54)mg/L高于抗炎组(2.81±0.64)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0,P>0.05),促炎组IL-1β(1.57±1.35)pg/ml、IL-6(2.91±0.70)pg/ml、IL-4(1.85±0.75)pg/ml、IL-10(2.23±1.08)ng/mL、TNF-α(2.01±0.21)ng/L和抗炎组IL-1β(1.66±0.52)pg/ml、IL-6(2.12±0.34)pg/ml、IL-4(1.66±0.52)pg/ml、IL-10(2.28±0.72)ng/mL、TNF-α(1.86±1.12)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饮食模式、膳食炎症指数与骨密度三者之间均存在紧密联系。
张爱慕吴蓓蕾
关键词:围绝经期饮食模式骨密度

相关作者

陶敏芳
作品数:216被引量:1,20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围绝经期 影响因素 就医行为 绝经 激素替代治疗
李芬
作品数:212被引量:1,061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潮热 更年期妇女 人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 更年期
杨锦茹
作品数:75被引量:263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检查 绝经期妇女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科
张娜
作品数:92被引量:33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研究主题:饮水 循证研究 春季 高校大学生 饮水量
王以新
作品数:184被引量:1,003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全科医学 围绝经期 冠心病 社区卫生服务 全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