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250篇“ 绝经期“的相关文章
- 围绝经期干眼症研究进展
- 2025年
- 围绝经期干眼症是一类因围绝经期激素水平下降,卵巢功能退化,心理精神等因素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眼表改变的疾病。围绝经期干眼症的临床表现较其他类型干眼症症状重,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目前关于围绝经期干眼症的治疗没有明确的指南或共识,故本文通过总结围绝经期干眼症发病机制及新型治疗方案,旨在为规范围绝经期干眼症治疗提供依据。
- 李凤蒋玲潘金花
- 关键词:围绝经期干眼症发病机制
- 激素替代疗法:围绝经期的智慧选择
- 2025年
-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生理阶段,标志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与雌激素水平的波动性下降。潮热、出汗、情绪波动、失眠、阴道干涩等围绝经期症状不仅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长远影响。在这一阶段,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成为一种广泛讨论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 饶艳秋
- 关键词:激素替代疗法围绝经期阴道干涩生理阶段女性生命情绪波动
- 一种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组合物
- 本发明属于医药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组合物,它由如下成分组成:蛋白质类物质400~700份、脂肪类物质30~50份、碳水化合物类物质120~170份、膳食纤维类物质40~90份、药食同源类物质30~...
- 成果张林张伶俐许良智
- 围绝经期侵蚀性葡萄胎1例
- 2025年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系列疾病,包括癌前病变和恶性疾病[1]。其临床发病率较低,围绝经期发生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更加罕见。本文报道1例围绝经期妇女在葡萄胎清宫术后20天进展为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IM)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病理表现、诊断治疗和后续随访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 杨航韦乐川靳元元
- 关键词:围绝经期侵蚀性葡萄胎随访
-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障碍科收治的130例围绝经期女性的一般资料。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130例围绝经期女性分为抑郁组61例和无抑郁组6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是否吸烟及饮酒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及SDS评分。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发生抑郁症的独立因素,经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抑郁组工作、已婚、生活环境满意及邻里关系好占比分别为21.31%、85.25%、22.95%及19.67%,均低于无抑郁组的82.61%、98.55%、52.18%及6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0、8.071、14.569及27.395,均P<0.05);抑郁组合并慢性病占比为72.13%,高于无抑郁组的4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5,P<0.05);与无抑郁组[(34.53±5.17)分、(48.29±7.24)分]比较,抑郁组SSRS评分[(20.22±3.03)分]较低、SDS评分[(67.47±10.12)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29、12.560,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情况(OR=3.593)、婚姻状况(OR=2.368)、生活环境(OR=1.640)、邻里关系(OR=2.083)、SSRS评分(OR=1.078)及SDS评分(OR=2.121)均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抑郁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情况、婚姻状况、生活环境、邻里关系、SSRS及SDS评分联合检测模式下的AUC值最高,为0.988,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36%、96.77%。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与其心理、社会因素具有密切联系,其中工作情况、婚姻状况、生活环境、邻里关系、SSRS及SDS评分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抑郁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上应对相关因素进行控制,并开展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 邬芳华郭玲琍杨姣姣
- 关键词:围绝经期抑郁症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 绝经期女性来“月经”,警惕子宫内膜癌
- 2025年
- 在妇科门门诊,医生常常会遇到一部分老年女性患者咨询:“大夫,我都绝经好多年了,最近怎么又来月经了呀?”面对类似的问题,我们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子宫内膜癌究竟是何种疾病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发生恶性病变,其主要形式是子宫内膜样腺癌,这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3种癌症之一,尤其在更年期或绝经的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普遍发病年龄在55岁左右。
- 金悦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样腺癌恶性病变绝经期女性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 围绝经期女性抑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2025年
- 目的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围绝经期抑郁症状风险预测模型,筛选围绝经期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中选取1105名45~55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森林、XGBoost和AdaBoost 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围绝经期抑郁症状风险预测模型。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描述统计和组间比较。采用Python3.10软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综合评估模型性能,筛选出预测性能最佳的模型,并使用Shapley加性解释(SHAP)算法分析特征重要性及特征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1105名围绝经期女性中,非抑郁症状组671例(60.7%),抑郁症状组434例(39.3%)。3个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整体性能最佳,其ROC下面积(AUC)为0.793,校准度为0.181。SHAP分析显示,家庭年总收入为随机森林模型中最大风险因素,其相对重要性为0.048,其后依次为认知功能(0.047)、自评健康状况(0.046)、生活满意度(0.043)和睡眠时长(0.041)等。结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可有效预测围绝经期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家庭年总收入、认知功能、自评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等指标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
- 王登芹宋佩博李万斌谢京蕊
- 关键词:围绝经期抑郁
- 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围绝经期间,大多数女性会出现潮热、情绪变化、认知功能下降、睡眠障碍等绝经症状,增加未来患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衰老相关性疾病的风险。围绝经期是优化自身健康的绝佳时机,恰当的绝经管理能够缓解女性的躯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使女性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本文从围绝经期的概念、潜在危害、围绝经期女性的绝经管理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唤醒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管理意识,加强临床绝经管理规划提供参考。
- 张田雨耿力
-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保健
- 基于“形神一体观”探讨围绝经期失眠辨治
- 2025年
- 失眠是围绝经期女性最常见的症状。整体观是中医诊病的基本原则,本文以“形神一体观”为核心,从理论基础、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三个方面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辨治。形与神对立统一,密不可分,营卫之气充足、循行协调,形健神安,则睡眠正常。围绝经期女性肾之阴阳亏虚,加之易劳伤心脾,营卫之气不足,易致失眠。女子处于这一特殊时期,情志不遂,肝气郁滞而魂不安藏或是“心气虚则悲”而魂魄不安,亦可致不寐。治疗上,可分为药物治疗和中医特色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补肾阴、交通心肾,理心脾、调和营卫,调心肝、和畅情志为主,非药物治疗以针刺疗法、情志疗法为例。
- 李红萍艾克热木·艾尔肯钮岳岳冯玲
- 关键词:失眠围绝经期
- 从“六郁”学说探析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
- 2025年
- 围绝经期失眠(perimenopausal insomnia,PMI)的发病机制与朱丹溪“六郁”学说密切相关。作者基于朱丹溪“六郁”学说,从气、湿、痰、火、血、食六郁角度阐述PMI的病因病机,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发现“六郁”皆可促使PMI的发生,且以气郁为先导,进而引起他郁的出现,引发围绝经期其他症状。针刺治疗以行气解郁安神、健脾祛湿安神、化痰开郁安神、清热泻火安神、活血行气安神、消食和胃安神六法,形成相对应的选穴方案。
- 张婉婉宋瑶盛书婕宣子奇王莉莉
- 关键词:六郁围绝经期失眠病机针刺
相关作者
- 李灿东

- 作品数:725被引量:3,827H指数:30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医 证素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健康管理 中医证素
- 陈长香

- 作品数:689被引量:4,490H指数:30
-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影响因素 记忆障碍 抑郁 社区老年人
- 梁文娜

- 作品数:126被引量:817H指数:16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 证素 中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白文佩

- 作品数:300被引量:1,931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
- 研究主题:更年期 雌激素 激素替代治疗 围绝经期 更年期症状
- 郁琦

- 作品数:385被引量:4,110H指数:30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多囊卵巢综合征 绝经 激素补充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