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21篇“ 经验主义“的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背景下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
2025年
焦点:大模型机制下的知识发现是以经验主义和连接主义为特征的,这对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现代科学体系所遵循的知识发现模式与标准均产生较大的冲击。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改革过程中,需要科学地扬长补短,恪守人才培养的根本价值观,避免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过多依赖,坚持知识发现“启于经验,成于理性”的认知过程,加强对于知识和知识体系鉴赏和批判能力的培养,深化对于科学创新的信念、洞见和领悟,开拓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李廉
关键词:知识发现理性主义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到实验主义:俄国临床内科学派的争斗与趋同
2025年
19世纪上半叶,俄国临床医学得以形成。19世纪下半叶,莫斯科和彼得堡各自孕育出影响深远的临床内科 学派。莫斯科学派将科学经验主义奉为圭臬,而彼得堡学派则坚持科学实验主义。随着学派力量的不断壮大,莫斯科学 派与彼得堡学派开始展开争斗。双方争斗的原因有二:一是争夺俄国临床内科医学领域的领导地位,二是捍卫各自学派 的临床医学发展观。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医学方法论开始出现危机,传统的科学经验主义无法满足临床医学发展的 需求。20世纪初,俄国临床医学领域产生批判性思维,科学实验主义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引领思想,俄国临床内科学派 从斗争走向趋同。
苏晓明梁红刚
关键词:经验主义实验主义
超越经验主义——中文创意写作学的观念突围
2025年
近十年来,中文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发展迅速,但未能正面突破天赋论的束缚、文学性的迷思,以及写作教学的经验主义,三者在学科观念、理论话语与实践层面潜在地制约了创意写作的学科建制。天赋论加剧了作家教学对文学性的偏执,深刻影响了作家教学模式,使得作家经验难以进一步向知识话语转化,造成“可教”与“不可教”的尴尬划分。写作技艺与天赋的对立,导致写作理论、批评话语与具体实践分离,也阻碍了创造性模仿、潜能论、作者本位的文学创造等理论的出场。创意写作学观念突围需超越上述浅表的经验认知,由天赋论转向潜能论,从对文学性的偏执迈向功能论,推动写作教学走向机制论,进而导向个体经验的多样性和生成性、文学价值的社会性和人民性,以及写作教育的建制化之途。
刘卫东
关键词:创意写作天赋论
杜威经验主义视角下的高中舞蹈教学研究
当前,我国针对高中阶段制定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音乐与舞蹈”模块从选修课程修订为必修(选学)课程。2022年起,艺术新课标在原有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项核心素养的基础...
葛怀素
关键词:舞蹈教学
行政法经验主义及其在数字时代的走向
2024年
行政法经验主义是一种行政法哲学,其不仅凸显行政法的实在性,强调行政法的主体精神,而且是对行政法实效的证成。行政法经验主义在行政法哲学中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这是由行政法作为社会现象、面向复杂情势、作为动态化的事物、理念多元构型等本质因素所决定的。历史、政治、文化、法治等诸多因素保证了行政法经验主义强大的历史惯性,使其在大数据时代仍然没有过时。行政法经验主义在大数据时代的走向,既体现为大数据对行政法经验主义经验模式、经验元素、经验文化、经验方式等方法上的补充和超越,也体现为大数据与行政立法、行政决策、行政程序、行政守法等重要行政法治领域的融合。
关保英
关键词:行政法治经验主义大数据
中国共产党对经验主义问题认识历程探析(1931-1949)
2024年
经验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史中的重要问题。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经验主义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1931年张闻天使用了“皮毛的经验主义”概念,首次将经验主义运用于分析党内问题。此后,在赣南会议上,中共党内提出“狭隘经验论”的概念,并将其错误地用于党内斗争。毛泽东虽然受到了“狭隘经验论”的错误批判,但是他也认可党内确实存在经验主义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批判性地提出“经验主义”,完成了经验主义的概念转型并系统地阐释了反经验主义的相关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反经验主义问题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中共党内对其认识不断深化,并在1948年出现了一个集中批判经验主义的热潮。经验主义相关概念的演变与反经验主义观念的继承,体现了中共思想建设和理论发展过程中个人思想与组织理论之间的复杂关系。
周家彬刘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经验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经验主义视野下的概念表征问题研究
本书试图探究概念的本质,围绕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争论,集中关注概念的发生学与表征问题。前者立足于先天与后天的交互作用,探讨新概念发展的机制;后者回答概念如何表征对象,即意向性内容与认知内容,两个问题集中体现于概念笛卡尔主...
陈跃瀚
科学经验主义“去社会化”的意识形态透视
2024年
为何科学经验主义在20世纪中期经历了“去社会化”,而使科学哲学转变为一门专业中立性的学科?意识形态因素在科学经验主义的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外部的社会-文化氛围上,反共势力对大学和知识分子展开政治清查,卡尔纳普和弗兰克等学者就亲身体验了这种恐惧气氛,还成为联邦机构调查的对象;在学术界,科学统一运动中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受到批判,甚至被美国哲学家卡伦指控为“极权主义”;特别是在学科内部,弗兰克及其科学哲学观在专业杂志上竟遭到公开诋毁,并断言其在思想上转向了托马斯主义。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经验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态度开始转变,外部资助难以为继,学科内部出现严重分化,最终导致科学经验主义走向了“去社会化”。
崔凡
关键词:意识形态
指向复杂性的“新经验主义”:论教育研究的范式演进与创新被引量:3
2024年
在数据驱动的互联网时代,教育研究需要范式创新,以发现教育的复杂性规律,推动教育变革。教育领域的数据密集型研究代表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可以将其称为“新经验主义”。在本体论上,它认为数据以一种分布式“经验”的形式存在。在认识论上,它认为这些数据经验受简单规则约束,需要对数据间关系进行建模去发现人类尚未认识的基本规律。在方法论上,它以复杂系统建模为主,旨在深入认识教育复杂系统中不同层次的元素和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和演化机制。这种方法论还指导教育研究收集所需的过程性数据,并找到恰当的方式揭示集体复杂特征是如何产生的。为实现研究范式创新的目标,教育研究需要积极接纳人本计算与模拟仿真等跨学科合作,从而在教育实践中生成真实而丰富的研究数据,并能够模拟和仿真教育系统在长时间尺度上的演化。新经验主义范式下的教育数据密集型研究不能盲目崇尚科学主义、简单套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范式,而应更加包容溯因、归纳和演绎的逻辑,以推动我们对复杂教育现象的认识,体现出教育研究范式创新的学术自信。
张婧婧于玻
关键词:研究范式
借力生长:杜威经验主义美学思想对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启示被引量:1
2024年
杜威通过确立审美经验在美学领域的地位,彻底革新了西方传统美学观念,消弭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线,重塑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拓展了艺术的领域,拉近了艺术和大众的距离,对艺术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杜威经验主义美学,对我国城市微更新进程中公共艺术设计面临的困境进行剖析,提出杜威美学对当前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两点启示:一是要重视公共艺术受众的审美需求,关注接受者的审美趣味和习惯,重视公共艺术与公众的交流功能;二是要重视公共艺术设计在空间上的整体性,力求作品的场所精神,以符合它周围的整体环境,以期消除审美经验的神秘性,促进城市文化的活化与再生,为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提供建议。
张向荣
关键词:杜威美学审美经验城市人居环境

相关作者

成素梅
作品数:171被引量:92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科学哲学 量子力学 实在论 人工智能 哲学
叶浩生
作品数:315被引量:6,268H指数:42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 身体 后现代主义 理论心理学
郭贵春
作品数:311被引量:1,264H指数:19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语境 科学哲学 科学实在论 实在论 语义学
张再林
作品数:241被引量:1,013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身体 身体哲学 白居易 中国哲学 中国武术
李抒望
作品数:1,151被引量:40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研究主题: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 领导干部 科学发展观 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