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篇“ 经脉理论“的相关文章
经脉理论的流变——卓廉士教授新书《藏象经脉源流赜隐》评介
2025年
《藏象经脉源流赜隐》一书揭示了中医藏象经脉理论随着古代不同时期的天道观念而演变。战国时期的天道为四方阴阳,中医据此构建了四脏藏象;秦汉尚六,中医以六气构建六经;“天六地五”经天纬地,中医据此构建了五脏六腑十一脉;最后对应黄道周天十二次,构建了十二经脉。此书在研究上独辟蹊径,引述宏富,为研究中医古籍提供了新的思路。
朱艺
关键词:书评
基于汉墓出土医学材料的经脉理论演变过程探析
2024年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张家山汉墓出土的《脉书》第二部分,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经脉》残篇以及髹漆经脉人像,双包山汉墓出土的人体经脉漆木模型等出土医学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从早期经脉文献缺失的臂厥阴脉并非手厥阴心包经的推断出发,递进论证,提出早期经脉文献的臂厥阴脉可能是被特意隐去,现今通行的三阴三阳范式曾经历太阴、厥阴位置互换,藏象与三阴三阳的配属衍生于经脉理论,同时指出心包对应的实体脏器为心脏,并简要分析了经脉理论的认知模型,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孙晨耀张其成
关键词:经脉理论出土材料马王堆汉墓三阴三阳心包
基于经脉理论讨论《黄帝内经》两种脉诊法被引量:1
2024年
脉诊法是中医诊法中极为特色的一种,《黄帝内经》主要应用的脉诊法为遍诊法和寸口脉法,而脉诊的形成深受经脉理论的影响。在经脉理论发展中形成气血经脉和脏腑经脉两种经脉模式,并分别成为遍诊法和寸口脉法的基础。历代医家多着重于论述寸口脉法,而忽略了曾与寸口脉法并存的遍诊法,这使得脉诊的含义受限。脉与经脉的概念来自水,“经脉”一词正来源于诊脉,在经脉理论发展前后出现两种不同的经脉模式,即气血经脉和脏腑经脉。基于气血经脉的遍诊法诊察对象为十二经脉经脉的病候,基于脏腑经脉的寸口脉法诊察对象为脏腑病候。
钟胜禹王泓午袁卫玲
关键词:经脉《黄帝内经》
经脉理论起源和演变规律的探讨被引量:2
2023年
中医经脉理论的起源和演变一直是学界高度关注和不断研究的问题。从文字、文化与中医学角度探讨经脉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歧到统一的三个规律,认为三者之间似分实合、具体中有复杂、抽象中有简单、简单中亦有分歧,最终发展成为《内经》中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经脉理论
刘庆宇
关键词:经脉理论经络学说
中医经脉理论发展的回顾与省思被引量:1
2023年
经脉理论是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基础,从《伤寒论》到《脾胃论》,外感、内伤诊断体系的建立,经脉理论无不为其贡献了重要的理论组织素材和临床实践经验,针灸临床中包含的腧穴载录症状及总结的某些规律被大方脉吸收借鉴,显示了其在临床诊疗方面的积极意义,然而中医经脉理论虽历史悠久,其治疗手段在病症、腧穴、针灸方法、刺激量等方面多有探索,却未形成具有针灸特色的外感、内伤辨治体系。本文从经脉学术发展历史出发,就中医针灸在内伤诊治中的贡献与局限进行了回顾与分析,以期对目前中医的学习和认识有所启发。
李国祥宋文鑫朱玲于琦潘秋霞李敬华王映辉
关键词:针灸研究经脉理论症状疾病规律
经脉理论变迁思考龙胆泻肝汤的嬗变
为更好地理解龙胆泻肝汤的主治规律,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历代龙胆泻肝汤药物组成与方解,从经脉视角进行探析后发现,东垣先师初创龙胆泻肝汤时主要针对男子前阴骚臭之疾,金元以后《灵枢·经脉》篇脏腑经络学说最终得以建立并占据中医学术主...
牟东晓武晓冬赵楠琦丁楠袁静云王昕董国峰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经络学说
基于阴阳二十五人的规范化《灵枢》古法临床应用对经脉理论的验证与讨论被引量:3
2021年
应用《灵枢》关键理论刺约的新阐述,回归完整地理解《灵枢》理论,循经分析疾病的病理生理,总结疾病的发生、进展、治疗,实现循证临床实践。笔者通过手工查阅《灵枢》,结合临床诊治思路,总结得出《灵枢》提及的规范化治疗应主要为以下5个部分:刺之理、刺之约、刺之方、刺之合、刺之道,应用该规范化治疗思路对3例病例进行诊断、评估并以刺约所提及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从理论上和临床上重复验证了经脉理论,为回归完整的《灵枢》理论,应用于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及指导。
赖韦折仑赖海华
关键词:灵枢
从象数思维角度解析《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理论被引量:7
2020年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理论并非12条经脉的随意堆砌,而是古代象数思维的产物。古代医家运用了取象运数的中医思维方法,以十二月、十二经水、三阴三阳等象数模型来构建十二经脉体系并阐释理论,然后用之指导临床针刺方法、针灸禁忌的确立。所以,从象数思维角度解析《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理论,不仅可立足于中医本身的内涵与特点阐明该理论,有助于指导针刺治疗,还对现代针灸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杨凤钱会南
关键词:象数思维十二经脉黄帝内经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被引量:4
2020年
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张家山汉简《脉书》是《灵枢·经脉》的祖本。通过对《足臂十一脉灸经》"其病"、《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所产病"和《灵枢·经脉》"所生病"中的疼痛病症数目与所生病症总数及经脉循行部位数目等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三篇文献记述的疼痛病症数目与"所生病"症总数及经脉循行部位数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说明疼痛病症是经脉病症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脉理论形成初期,古人对经脉循行路线的认识可能有部分来源于对疼痛诊察或治疗的结果,经脉理论的形成与古人对疼痛病症的认识密切相关。
李海峰
关键词:经脉出土文献《灵枢》疼痛
试论针灸经脉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事实”与“解释”被引量:1
2020年
古典针灸经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其理论受不同时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断更替、变革,加之无意的传抄错误、有意的篡改甚至是出现与事实相背离的现象,因此经历变革之后的理论构架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最原始的实践经验。笔者尝试探讨在针灸经脉理论体系的架构过程中,所谓“事实”与“解释”二者之间存在的错位与偏差,为现有针灸学理论、临床和科研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借鉴。
李晓彤何丽云付璐刘保延
关键词:针灸经脉理论

相关作者

赵京生
作品数:204被引量:1,00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研究主题:针灸 经脉 腧穴 针灸学 针灸理论
徐天成
作品数:79被引量:336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经络 穴位 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 针刺
史欣德
作品数:64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经方 经脉 方剂 中药
柴瑞震
作品数:78被引量:405H指数:10
供职机构:运城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伤寒论》 经脉 《伤寒杂病论》 辨证论治 伤寒论
孙建华
作品数:242被引量:1,803H指数:22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 肠易激综合征 针灸治疗 电针 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