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97篇“ 经皮冠脉介入“的相关文章
延迟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延迟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采用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心衰)标志物[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0%,远高于对照组的87.97%,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LVEDV、LVESV、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V、LVESV、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LVEF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LVEDV、LVESV、LVEDD、LVESD更低,LVEF更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NT-proBNP、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NT-proBNP(150.22±23.85)pg/ml、CK-MB(26.62±8.21)IU/L低于对照组的(240.82±24.98)pg/ml、(39.92±9.47)IU/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6%,低于对照组的9.49%,差异显著(P<0.05)。结论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降低NT-proBNP、CK-MB水平,延缓左心室重构,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王怀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
血清25-(OH)D对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 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对冠心病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单位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PCI治疗,随访2个月,根据术后预后情况分为A组及B组,比较2组术前血清25-(OH)D水平及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影响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25-(OH)D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血清血红蛋白、尿酸水平高于B组(P<0.05),血清25-(OH)D水平低于B组(P<0.05);回归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高、尿酸水平高、25-(OH)D水平低均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25-(OH)D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为15.36μg/L,AUC为0.791。结论 血清25-(OH)D水平在冠心病PCI术后预后不良患者中明显降低,且是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PCI术后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杨广兴闫记生刘峡汛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预后
冠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2025年
探究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施冠脉介入治疗方式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之间抽取100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本次研究,并将患者均数分至试验组及参照组之中,采用统计学软件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 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死亡率,参照组数据更大,P<0.05;参照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明显差于试验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显示,试验组患者恢复情况更优,P<0.05;对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参照组数据指标更高,P<0.05;参照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 采用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同时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进一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及康复质量。
尚生平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
基于“四位一体”理论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
2025年
“四位一体”理论提供了一种从性、位、势、证四要素研究方的新思路。本文先从“四位一体”理论出发,探析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性、位、势、证四要素:“方性”为寒温并用,合以辛温,佐以苦寒;“方位”为心胸连及背部;“方势”为散中有泻,以散为主;“方证”为阳微阴弦之胸阳不足、痰阻心脉证。在此基础上,再以“四位一体”理论阐释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脉介入术后心绞痛的原理,并结合1则医案进行讨论分析。
王春宝王丹张龙司国民
关键词:瓜蒌薤白半夏汤经皮冠脉介入术心绞痛胸痹经方
尼可地尔治疗冠脉介入术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2025年
目的再评价尼可地尔治疗冠脉介入(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系统评价。方法在9个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JBI系统评价和证据应用报告数据库、Campbell协作网)检索尼可地尔治疗PMI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基于文献纳排标准,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和提取文献,应用PRISMA声明、AMSTAR2量表和GRADE工具分别评价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和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结果12篇文献的PRISMA评分介于11.0~23.5分,高、中、低质量报告分别为5篇、6篇、1篇;12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均为极低质量;纳入3个结局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共24个证据体,高、中、低、极低质量证据体分别为1个、10个、6个和7个。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尼可地尔对PCI术后CK-MB和cTNI的疗效可能存在获益,尼可地尔可显著提高PCI术后LVEF值(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LVEF,对CK-MB和cTNI的疗效可能存在优势,为尼可地尔治疗PMI提供临床指导。
邢清梅张印明马怀安韩友峰
关键词:尼可地尔经皮冠脉介入META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期间应用问题导向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期间应用问题导向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问题导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NT-proBNP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问题导向护理模式应用于A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当中的效果明显,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赵晓晓赵文利李海云
关键词:AM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联合冠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与冠脉介入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行冠脉介入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术后2 h)及其峰值时间、心脏功能指标、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术后2 h)低于对照组,峰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结论采用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加入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增强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术后再灌注问题,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刘俊
关键词:替罗非班经皮冠脉介入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风暴1例的护理体会
2025年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程快,而室性心律失常风暴具有极高的致死性,需密切观察,迅速、及时识别,紧急救治,可降低病死率。该文报道1例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风暴患者的护理验。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控制病情,护理要点为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的急救护理,快速识别与心脏电复律/电除颤,为生命支持赢得时间。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未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病情好转于10 d后出院。
傅利英赵瑞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护理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PCI的AC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PCI术中静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K-MB、cTnI、LD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出血情况,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围手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ACS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损伤情况,减少MACE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
张晋玮周倩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基于双心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择期冠脉介入术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双心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用于冠心病择期冠脉介入术(P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11—2023-07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室行择期PCI的5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健康教育方案分为2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双心医学模式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不良心理;采用医学应对方式调查量表(MCMQ)评估患者疾病应对方式;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水平评价患者的心功能;依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统计术后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MCMQ各项评分、ADL评分,以及LVEF、BN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双心医学模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冠心病择期PCI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疾病的应对能力,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心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王喜东
关键词:冠心病不良心理

相关作者

傅向华
作品数:403被引量:2,354H指数:2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山莨菪碱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陈韵岱
作品数:699被引量:4,640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
魏盟
作品数:433被引量:1,45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
杨希立
作品数:244被引量:1,178H指数:16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谷新顺
作品数:247被引量:1,236H指数:19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山莨菪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