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2篇“ 经济体制变革“的相关文章
工业社会发展与经济体制变革——兼评赵伟著《现代工业社会与经济体制选择》
2025年
经济学和历史学以及经济史领域,除了一些经典以外,很少有学术著作能够再版。能够再版说明它有需求、有读者、有价值。赵伟著《现代工业社会与经济体制选择——当代六大工业国的经济成长与体制演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5年版;以下简称《工业国》,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一书,就是这样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张曙光
关键词:经济学体制演进经济成长现代工业社会
新中国70年经济体制变革的统一逻辑被引量:5
2020年
目前中国思想界经常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经济体制对立起来进行分析,其重要原因是假定两种不同体制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另一种是错误的;而没有看到这两种体制其实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与改革开放后生产力水平有重大差异,基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也自然需要不同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行经济改革并不是纠正前三十年的偏差,而仅是纠正改革这个时间点上的偏差。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是符合国情的选择;而改革反映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要求。为了推进改革,对改革前经济体制进行理想化的反思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当市场经济已经深入人心之时,通过简单否定改革前经济体制来证明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正当性已经没有必要。从较长的历史尺度来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实施的是如何在既有国情下尽快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本质都是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的辩证关系探索一条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不断发展的国情、不断变化的世情的发展道路。中国能成功实现转型,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源于中国传统的“求实”“重实”的传统。强调包容、融合,因而也就不太相信“教条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而是愿意根据实际修正与调整理论,这也是新中国经济体制70年变革的统一哲学基础。
李钢
关键词:生产力历史唯物主义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家能力、市场竞争和社会信念:新中国70年来经济体制变革过程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被引量:5
2020年
文章通过引入国家能力、市场竞争和社会信念等概念,为理解新中国70年来经济体制变革的演进路径、影响因素和内生动力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发现,中国的制度变迁过程是在经济效率、政治权力和社会信念等多重逻辑的作用与互动中推进的,而具体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受制于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制度环境以及执政者的意识形态偏好,国家采取了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前工业化的政治经济遗产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腾飞的历史逻辑起点。因此,"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两个互相不否定"是正确理解新中国经济体制变革以及长期经济增长原因的关键所在。
李康
关键词:经济增长
70年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逻辑
2019年
“回顾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尽管有成功的时期也有挫折的年代,但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总体上都服从一个主题:怎样才能在中国最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中表示,7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演进的最大特征,是根据历史逻辑层层递进,根据历史条件相互衔接,相互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不断变革和完善的历史整体。
尚前名康峻川
关键词:经济体制变革历史逻辑经济时代新闻周刊大学校长中国人民
农村经济体制变革与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触发机制
2019年
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战略是从农村经济领域率先突破的。以安徽小岗村自发实施'大包干'为开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开始从此前的人民公社制转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农村经济变革构成了我国此后系统化经济社会变革的'触发机制'。在改革开放推进到40多年的重要时刻,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并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历史使命,'改革开放再出发'是回应内外部新挑战、实现更高远目标的内在需要。我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仍需确立适当的触发机制,而以加快农村经济变革为切入点、率先推动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则具有可行性和紧迫性。
高帆
关键词:农村经济体制公共产品非农领域
农村经济体制变革与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触发机制被引量:7
2019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需要立足于不同领域或部门的差异特征,通过选择适当的触发机制以推动不同时期的整体改革开放战略。1978年我国以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切入点,触发或驱动了整体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现阶段我国经济体系面临着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在性质上具有'表象在非农领域,根源在农村部门'的特征。我国实现改革开放再出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关系演变的特征事实,以率先推动农村经济体制变革为切入点来获取新的动力源泉,通过农村变革这个触发机制驱动新一轮的整体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市场化进程,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和城乡基本公共产品均等化配置是现阶段我国率先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的主要内容。
高帆
关键词:触发机制要素市场化
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历程及其理论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变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制度。与此同时,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封闭半封闭经济转向全面开放。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传统政治经济学难以解释经济体制变革,必须从价值理论的创新入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才能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全球化进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蔡继明
关键词:经济体制变革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变迁及其多元化建设思考——以经济体制变革为视角分析
2018年
农村养老服务主体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相应的养老服务主体也经历了从一元供给到多元主体供给的变迁。实践表明,当前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些路径来改善供给主体的供给方式,以期构建更高效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钱姗
经济体制变革中的“混合所有制”——20世纪50年代私营工业企业“公私合营”再探讨被引量:8
2016年
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企业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公私合营只是一种经营方式,混合所有制只是一种企业制度。"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公私合营转变为私营企业的改造方式,混合所有制也成为私营工业企业的改造机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的桥梁。在将私营工业企业改造为公有企业过程中,政府利用了公私合营混合所有制企业分层产权结构的特点,分步骤、分层次地实现了产权变革
赵学军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混合所有制
我国经济体制变革与冰雪运动发展研究
2015年
建国60年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相连。从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的举国体制,再到2008北京奥运会后坚持举国体制下的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协调发展,冰雪运动整体实力的稳步提升展现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并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持续的快速发展。
李文胜高俊
关键词:经济体制社会变革冰雪运动

相关作者

谢加书
作品数:53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理论视阈 导师负责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宣传思想工作 马克思主义
高培勇
作品数:609被引量:4,205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税收 财政 公共财政 财税体制改革 税制改革
安文铸
作品数:22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育改革 教育科学 教育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管理
李怡
作品数:41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文化选择 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高校
何桂云
作品数:16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 教学计划 高校大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