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70篇“ 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相关文章
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电热驱动形状记忆回复行为
2025年
为研究不同结构参数织物增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SMPCs)的力学行为、热驱动和电驱动下形状回复行为及回复力大小,以连续碳纤维(CCF)、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芯壳结构复合长丝,将其作为经纱和纬纱,织造单纬、双纬、三纬3种复合织物,利用平板硫化机热压成SMPCs,测试并分析3种SMPCs的动态热力学性能、热驱动和电驱动形状记忆行为及回复力大小。结果表明:3种SMPCs的储能模量分别是SMPU的2.20、3.27、4.53倍,三纬SMPCs的储能模量最大;3种SMPCs的形状回复率可达98%以上,热驱动下,温度越高,回复时间越短;电驱动下,驱动电压在3~6 V范围内时,电压越大,回复时间越短,可实现低压快速响应;回复力随纬纱根数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可达1.8 N,是试样重力的75.9倍。
刘仁义杨琴孙宝忠顾伯洪张威
关键词: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形状记忆聚氨酯热驱动回复力
一种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纤维束间界面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纤维束间界面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所述测试方法包括:先将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制作为标准测试样,测量织物中纱线重叠部分的接触面积S,然后对标准测试样进行拉伸测试,获得指定测试速度下、指定测试温度下...
马岩濱田泰以阳玉球严雪峰曹海建
一种三维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维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三维预制体的织造:将纱线进行规律性排布,制得参数不同、截面形状不同的三维预制体;固化:将树脂基体涂覆在三维预制体上,固化成型...
董洁孙润军孔维嘉界璐刘佳彤魏亮申国栋宋增荣
平纹织物增强复合材料传热性能的研究
2024年
建立了平纹织物面板复合材料的模型,借助有限元方法预报复合材料的热传导过程,并用导热系数表征其隔热性能。结果表明:平纹织物面板复合材料内部节点与热源面距离增加时,节点温度和热通量均呈现递减的趋势,热通量沿温度梯度方向传递。重点分析了面层厚度对其导热系数的影响,面板厚度增加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变小,隔热性能更佳。并通过红外热成像试验测试了平纹织物面板复合材料的热传导过程、温度分布和最终热平衡时的温度,与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丁诗儒罗世文王威力吴晓青魏欣
关键词:平纹织物热传导导热系数
三维机织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复合材料在轻质量、高比强度、抗冲击性和耐疲劳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机织间隔组织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能较好地满足上述要求,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机织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在空间结构设计、成型工艺、性能测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结构参数对间隔织物夹层性能的影响以及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夹层板的填充和成型工艺,总结了间隔织物复合夹芯板的力学性能,包括弯曲、压缩、低速冲击性能,展望了机织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孔维嘉孔维嘉孙润军付凯悦孙润军王琼琼
关键词:力学性能
织物增强复合材料Micro-CT辅助数值仿真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精确的数值模型是获得可靠的数值仿真结果的前提。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可无损成像复合材料的内部结构,据此建立的数值模型比理想化模型更具代表性。本文综述了基于Micro-CT图像的复合材料介观模型构建方法及其在材料虚拟测试中的应用,提出了Micro-CT辅助数值仿真的概念。首先,对Micro-CT成像原理、设备特点和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像难点进行了讨论。其次,梳理了现有的MicroCT辅助建模技术的特点,将其建立的模型划分为间接模型、体素模型和数字材料孪生模型,重点介绍了构建各类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指出了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然后对Micro-CT辅助数值仿真技术在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和力学性能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表明了该技术的重要价值。最后,对Micro-CT辅助数值仿真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杨斌王继辉冯雨薇杨超倪爱清
关键词:织物增强复合材料MICRO-CT图像重建
热氧老化对纬编双轴向多层衬纱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通过改变预制体结构衬纱取向的方法制备了几种含不同剪切角的纬编双轴向多层衬纱(Multilayered biaxial weft knitted,MBWK)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基于Arrhenius模型和Ozawa法设计了热氧老化试验,采用力学性能测试、DSC、FTIR和DMA测试对老化前后的试样热-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预制体的纱线剪切角不同,其复合材料受热氧老化后力学性能的保留率也显著不同,由于乙烯基酯树脂在热氧老化环境中会发生后固化现象,因此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在老化过程中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拉伸性能则受到增强体结构的影响,纤维/基体界面的结合力退化使拉伸模量在老化过程中持续下降;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树脂的固化度逐渐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_(g)逐渐升高,储能模量峰值在老化初期由于分子链交联上升,老化后期分子链断裂占据主导作用致使峰值逐渐下降。
杨晨姜亚明项赫李佳楠
关键词:芳纶纤维热氧老化力学性能剪切角
多轴向经编玻璃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蠕变特性研究
2023年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长期服役条件下的蠕变行为会导致结构件发生形变,进而对材料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其蠕变性能的研究很有必要。分别以三轴向和四轴向经编玻璃纤维织物增强体,环氧树脂为基体,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cuum assisted resin infusion,VARI)成型方法制备复合材料试样。研究不同应力水平下复合材料试样的弯曲蠕变规律,对蠕变曲线进行线性拟合,预测材料蠕变寿命。基于试样断裂失效形貌图,分析蠕变损伤情况,揭示蠕变特性。结果表明,当施加小于弯曲断裂强度值80%的应力时,复合材料蠕变历经2个阶段,减速蠕变阶段,应变随时间延续而增加,但增速逐渐减小;匀速蠕变阶段,应变随时间延续而匀速增加。当施加大于弯曲断裂强度值80%的应力时,2种复合材料在历经减速蠕变和匀速蠕变阶段后,进入加速蠕变阶段,此阶段应变随时间延续而快速增加,直至试样破坏失效。通过蠕变试验,验证复合材料在弯曲断裂强度值80%的应力水平下蠕变寿命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显示,三轴向和四轴向复合材料试样分别在施加应力2.83 h和37.40 h后发生蠕变断裂,蠕变寿命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较小,分别为4.43%和2.35%,从而证实了蠕变寿命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蠕变特性研究及蠕变寿命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彩霞张诚游弋义高晓平
关键词:蠕变蠕变特性
机织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吸声隔热性能研究
机织间隔织物是一种三维立体织物,利用间隔丝贯穿上下两个面层而形成立体空间结构,是良好的纺织复合材料增强体。机织间隔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因具有轻质、高强、抗冲击和抗分层等优异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船舶、航天航空等领域。而随...
李佳楠
关键词:复合材料吸声性能隔热性能
叠层三维角联锁织物增强复合材料设计及抗冲击机理研究
陈思

相关作者

张伟
作品数:403被引量:468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研究主题:非织造材料 二苯乙烯苷 聚乳酸 SUB 熔喷
杨帆
作品数:66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线特征 混凝土 三维点云 邻接关系 API
奚柏君
作品数:158被引量:320H指数:9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
研究主题:兔毛 纤维 再生蛋白纤维 复合材料 黄麻纤维
张瑜
作品数:549被引量:864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研究主题:纤维 复合材料 聚丙烯 非织造材料 聚丙烯纤维
孙西超
作品数:34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
研究主题:复合材料 热性能 电力管道 防弹性能 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