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4篇“ 细胞病变效应“的相关文章
EV71与柯萨奇病毒A16细胞病变效应与病毒载量关系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EV71与柯萨奇病毒A16病毒载量与人横纹肌瘤细胞(RD)病变效应的关系。方法测定多株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毒株的半数培养感染量(TCID50);使用real-time PCR建立标准曲线,测定两类毒株分离液的病毒载量与每个TCID50单位相应的病毒载量。结果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毒株分离液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P=0.21);EV71毒株每个TCID50单位相应的核酸载量显著低于柯萨奇病毒A16毒株(t=4.29,P<0.01)。结论EV71与柯萨奇病毒A16感染人横纹肌瘤细胞产生的病毒颗粒总量无差异,正常病毒与缺陷病毒颗粒的相对量有明显差异,这可能是2种病毒致病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崔海洋王永全王永全靳博靳博
关键词: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A16
金茵清热口服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金茵清热口服液(试药)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其对喉癌上皮细胞(Hep-2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狗肾细胞(MDCK细胞)和Hep-2细胞后,给予不同浓度的试药。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试药作用于Hep-2细胞细胞因子(TNF-α,IFN-1α,IFN-1β,IL-1α和IL-6)mRNA的水平。结果:实验细胞感染病毒后用试药处理,当试药质量浓度为3 mg·m L-1时,MDCK细胞存活率提高了61.6%;试药质量浓度为4 mg·m L-1时,Hep-2细胞存活率提高了40.6%,显著高于药物空白组细胞的存活率(P<0.05)。同时,试药显著上调Hep-2细胞的TNF-α(2.39倍)和IFN-1α(1.98倍)水平,下调炎症因子IL-1α(90%)和IL-6(64%)水平(P<0.05),而IFN-1β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茵清热口服液可以显著提高染毒细胞的存活率,并能显著上调Hep-2细胞抗病毒免疫分子,同时抑制炎症反应,推测金茵清热口服液调节细胞免疫应答可能是其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之一。
任攀梅玉发王敏孟忠吉孟忠吉雷攀雷攀
关键词:流感病毒甲型H1N1免疫调节
草鱼呼肠孤病毒混合感染及其致细胞病变效应的蛋白组学分析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引发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是危害性极大的草鱼病原体。该病毒基因组由11条双链RNA组成,共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5个非结构蛋白。GCRV的感染使宿主细胞出现细胞...
王土
关键词:草鱼呼肠孤病毒细胞病变蛋白组学
风疹病毒野生株感染ECV304血管内皮样细胞细胞病变效应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和风疹病毒野生株感染ECV304血管内皮样细胞,初步探讨中国大陆流行的风疹病毒野生株的致病变性特征.方法常规方法培养ECV304血管内皮样细胞和病毒接种,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E1基因的表达,相差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受病毒感染后形态变化,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感染后2~3 d即可检测到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E1基因表达;感染后4 d,相差显微镜观察呈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即细胞悬浮脱壁、细胞体变圆缩小、细胞膜皱缩、染色质浓缩等;电镜下观察可见明显病毒颗粒,核染色质浓集、边缘化,线粒体聚集于细胞核周围呈溶酶体化、空泡化和自噬现象.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在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风疹病毒野生株在ECV304细胞中有明显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在体外细胞培养下可诱导ECV304血管内皮样细胞凋亡.
莫小阳马文丽张亚莉赵海全柯昌文郑焕英邹丽容郑文岭
关键词:风疹病毒聚合酶链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法
贵州新城疫分离物的形态学观察与细胞病变效应被引量:2
2004年
贵州新城疫病毒分离物能够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表现生长,引起特征性的细胞病变效应。本试验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增殖病毒,观察细胞病变;同时采用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细胞的病毒抗原。结果表明,接种病毒的细胞24h即可观察到细胞病变———合胞体巨细胞的形成;培养上清液和感染细胞的血凝效价分别达到23和26;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在细胞浆中观察到特异性黄绿色荧光;电镜观察到大多数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100~150nm,囊膜清晰,可见柱状紧密排列的纤突结构。
温贵兰周碧君汪德生
关键词:新城疫形态学观察鸡胚成纤维细胞囊膜
登革病毒对树鼩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的易感性及感染特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对树鼩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的易感性及感染特征,为扩充DENV的树鼩易感细胞库提供依据。方法将DENV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02的剂量分别接种于树鼩皮肤成纤维细胞(tree shrew skin fibroblasts,TSFs)、原代树鼩肾上皮细胞(primary tree shrew renal epithelial cells,pTRECs)、树鼩主动脉内皮细胞(tree shrew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TAECs)、树鼩主动脉平滑肌细胞(tree shrew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TASMCs)、树鼩肝细胞(tree shrew hepatocytes,THs)、树鼩角膜基质细胞(tree shrew corneal stromal cells,TCSCs)、树鼩脑微血管内皮细胞(tree shrew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TBMECs)及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tree shrew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TRMECs),用常规培养DENV的C6/36、Vero、A549及BHK-21细胞系作为阳性对照。在感染病毒后6 d内,每12 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病变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物中病毒核酸载量,绘制病毒增殖曲线,用噬斑实验检测病毒滴度。结果除TRMECs外,DENV对7种树鼩细胞均易感。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7种树鼩细胞均出现变圆、脱落、坏死及裂解等明显的病变效应。在pTRECs、TBMECs、TASMCs、TAECs和THs这5种树鼩细胞的培养裂解物中检测到的病毒核酸载量与4种阳性对照细胞接近,大于4×10^(7)拷贝/μL。以上5种树鼩细胞均能产生感染性子代病毒,其中3种树鼩细胞TAECs(3.13×10^(5)PFU/mL)、THs(2.03×10^(5)PFU/mL)、pTRECs(1.58×10^(5)PFU/mL)中的DENV滴度较接近阳性对照细胞C6/36(3.85×10^(5)PFU/mL),且能更早收获病毒。结论DENV对树鼩多种组织来源的细胞易感,且病毒增殖速度快于常见其他物种来源的传代细胞系,其中TAECs、THs和pTRECs尤其适于DENV增殖培养。同时,这些细胞可能参与DENV在树鼩体内的感染。
刘欣杞梦迪王文广罕园园陆美丽李娜代解杰陆彩霞
关键词:登革病毒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感染
通过OGDHL促进小鼠肥胖模型及建模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OGDHL促进小鼠肥胖模型,采用腺病毒过表达技术诱导小鼠OGDHL系统性高表达得到。本发明还公开了通过OGDHL促进小鼠肥胖模型的建模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模型建立过程简便、成功率高、结果稳定可靠,节约了饲...
关华余琦史桂鑫王乐相奥琪陈晓畅张璐莎苏佩红
通过OGDHL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及建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OGDHL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动物模型通过外源注射腺病毒诱导小鼠OGDHL系统性高表达得到。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通过OGDHL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本发明的模型建立过程简便、成功率高...
关华余琦史桂鑫王乐相奥琪陈晓畅张璐莎苏佩红
隐丹参酮在防治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隐丹参酮在制备防治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药物中的新用途。实验表明,隐丹参酮具有显著的抗HCMV的活性。隐丹参酮(1‑10μM)单独处理HCMV的体外宿主细胞‑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没有表现出...
黄俊王三应毛根祥
Voxtalisib作为ADV7病毒抑制剂的应用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Voxtalisib作为ADV7病毒抑制剂的应用。通过Voxtalisib抗ADV7活性研究实验,化合物Voxtalisib抑制ADV7在宿主细胞Hela上产生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增强细胞存活率,降...
王然 李有家 苏江龙 卜思怡刘佳 张东昇魏艳红

相关作者

魏艳红
作品数:119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细胞病变效应 细胞存活率 病毒药物 宿主细胞 抗E
胡康洪
作品数:124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细胞病变效应 细胞存活率 病毒药物 宿主细胞 抗E
王龙胜
作品数:58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细胞病变效应 病毒药物 碘 细胞存活率 病毒抑制剂
李栋
作品数:106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细胞存活率 细胞病变效应 农药合成 柱色谱 化合物
张谦
作品数:10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细胞存活率 细胞病变效应 农药合成 柱色谱 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