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篇“ 组态混合“的相关文章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对148,150,152,154Sm的组态混合描述
齐晓涵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O(6)极限下的组态混合计算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在描述原子核的价壳激发和多粒子-空穴激发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当前,该模型已成为核结构实验数据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原子核在其价核子数或空穴数接近闭壳层时,尤其在质子数Z~50和Z~82附近,很容易形成...
杨思雨
关键词: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组态混合原子核
夸克模型、组态混合与六夸克系统
1964年Gell-Mann和Zweig提出夸克模型,并成功地预言了Ω重子的存在。自夸克模型提出以后,人们就开始借助夸克模型来研究多夸克系统。多夸克系统是一种新的物质形态,相对于通常的重子与介子具有更丰富的颜色结构,可以...
朱新梅
关键词:夸克模型
组分夸克模型对粲夸克偶素质量谱中组态混合效应的研究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一种非阿贝尔规范场论,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夸克间的色相互作用具有渐进自由和长程禁闭这两个基本特性。在高能区域,根据渐进自由的性质,可使用微扰的方法来进行求解,并且得到了实验的有力支持;在长...
孙小淳
关键词:组分夸克模型粲夸克偶素质量谱
原子在外场中的能级位移和组态混合
1913年斯塔克发现电场中原子光谱即斯塔克效应以来,斯塔克效应在定量分析、热辐射、场强标定、激光应用、核爆炸及高温聚变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等离子体、天体物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运用前景,故需要有一个程序可以对电场中原子能级实...
张颖
关键词:组态混合斯塔克效应微扰法矩阵
组态混合对三轴超形变带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考虑了不同j壳之间的组态混合,用粒子-转子模型研究了三轴超形变带.为了确认三轴超形变,应同时拟合能谱和跃迁几率的实验数据.
邢正王子兴陈星蕖徐进章
关键词:原子核结构超形变三轴形变组态混合
用玻色子组态混合和玻色子表面δ相互作用研究核谱被引量:3
1998年
用玻色子组态混合波函数和玻色子表面δ相互作用研究了三玻色子核46Ti和54Cr的sdgIBMI的能谱和E2跃迁概率,理论计算结果令人满意,比sdIBMI能拟合出更多的能级和E2跃迁概率,而且它们的误差更小。说明g玻色子在振动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玻色子组态混合模型是成功的。
张庆营符力平
关键词:核结构能谱
组态混合因子与辐射寿命、辐射波长的关系
1996年
本文指出文[1]中一个公式的错误,根据文[2]给出了正确公式的证明。
何训
N、Δ重子谱计算中高组态混合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在N≤6的组态空间里对N、Δ能谱重新进行了计算,着重考查高组态混合效应对能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的收敛性很好;在采用适当形式的禁闭位的前提下,高组态的引入可以使某些能级的计算得到明显改善.
程子韬董宇兵刘宪辉
关键词:重子谱三体
不同特点的禁闭位和高组态混合效应对N、△能谱的影响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讨论了具有色屏蔽效应的禁闭位、高组态混合,选用具有不同宽度参数6的基以及禁闭位中的矢量耦合成份等效应对N、△能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效应将从不同角度改进理论与实验的符合程度,从而给出N、△体系较好的描述。
董宇兵余友文
关键词:重子能谱组态

相关作者

李先胤
作品数:15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系
研究主题:同位素 组态混合 IBM 核谱 原子核
姚士淮
作品数:7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系
研究主题:组态混合 CD 加速度 科里奥利力 物理意义
陈肇鹤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研究主题:组态混合 原子 角动量耦合 角动量 激发态原子
翁斯灏
作品数:30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学系
研究主题:脱硫 煤 穆斯堡尔谱研究 原煤 穆斯堡尔谱
王培珍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系
研究主题:组态混合 CD 玻色子 IBM 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