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6篇“ 纸质文物“的相关文章
- 纸质文物虫害预防性修复技术分析
- 2025年
- 在文物保护领域,纸质文物因其脆弱性和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常常面临虫害侵害的威胁。虫害不仅对文物的表面造成损伤,还可能对其内部结构造成破坏,严重影响文物的完整性和保存状态。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开展纸质文物虫害预防性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本文探讨纸质文物虫害预防性修复技术,首先介绍了虫害对纸质文物的危害,然后详细阐述了预防虫害的各项措施,包括环境控制、材料选择、定期检测与监测、隔离保护、物理修复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技术措施的分析与讨论,为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 阎敬文
- 关键词:纸质文物虫害
- 纸质文物酸腐蚀及脱酸保护技术
- 2025年
- 纸质文物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信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其在保存过程中容易遭到多种因素的破坏,特别是酸化腐蚀对纸质文物危害极其严重。文章梳理了纸质文物产生酸腐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从微观和宏观2个角度分析酸腐蚀的危害,总结了纸质文物各种脱酸技术,并阐明各种脱酸技术的机理和优缺点,为纸质文物长期保存和脱酸修复提供有益参考。
- 王帅飞赵晟伟崔新战郝鲲鹏李彤张慧心
- 关键词:纸质文物酸腐蚀脱酸技术文物保护
- 中意纸质文物脱酸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 2025年
-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珍贵纸质文物。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纸质文物的理化性质难以长久保持不变,各种病害问题会导致载体的性能下降,最终影响文物的保存寿命。现有保护修复研究多集中在分析纸张酸化原因与脱酸材料方面,实操应用的讨论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实践层面出发,以脱酸方法为研究重点,借鉴意大利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经验,首先介绍了脱酸前应做的准备和辅助材料的选择,其次从工艺和材料两个维度梳理了近年来常用的几种脱酸技术,阐明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对不同技术上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我国纸质文物特点提出了脱酸干预时的工作思路。此外,为了更好地保持脱酸效果,本文还延伸讨论了后续抗氧化和加固修复环节的意义及操作方法,强调保护修复工作整体意识的重要性。
- 周昕
- 革命纪念馆纸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利用研究
- 2025年
- 纸质革命文物是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第一手资料。革命纪念馆运用“科技+纸质革命文物”的形式,通过数字化采集和数字化修复技术,使纸质革命文物能够永久地数字化保存。通过二维码、数字交互式展示机、数字体验厅等技术设备,纸质革命文物能够立体互动地进行展览展示;通过数据资源共享、云端纪念馆游览、多媒介融合等途径,纸质革命文物能够以更亲和便捷的方式推广传播。数字技术赋能纸质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能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使红色基因生动传承。
- 张赪邢卫红
-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数字化
- 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纸质文物全外貌再现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光谱成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纸质文物全外貌再现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分析文物不同部位的光谱图像信息;根据所述光谱图像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根据所述预处理...
- 李欣庭冯洁杨智雄
- 纸质文物有机熏蒸剂脱吸附与残留特性检测方法研究
- 2025年
- 熏蒸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文物虫霉病害快速控制手段,但也存在脱附能力弱、残留物容易对文物产生二次损伤等问题。本研究针对三种常用有机熏蒸剂,基于光粒子气体传感法(PID)建立挥发量检测系统,运用菲克(Fick)定律建立单位面积熏蒸剂挥发速率预测模型,精确检测熏蒸剂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熏蒸剂质量浓度与传感器输出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使用PID光粒子化传感器对香茅醛、柠檬醛、香茅醇三种有机熏蒸剂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2.072 V/(mg/L)、1.287 V/(mg/L)、0.702 V/(mg/L)。通过菲克定律推导出的残留量挥发速率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三种有机熏蒸剂的实测挥发速率和预测挥发速率的相关系数R 2接近于1,显著性差异P值趋近于0,该模型可准确用于残留挥发速率的计算。此外,研究发现在温度与相对湿度分别为22℃、60%和正常大气压的环境条件下,经柠檬醛、香茅醇、香茅醛这三种有机熏蒸剂完全熏蒸后的宣纸在脱附5 h后,残留量分别趋近于0.1 ng/mm 2、0.06 ng/mm 2、0.01 ng/mm 2;脱附72 h后残留量均趋近于0 ng/mm 2。因此,本研究所提出PID传感器和残留量挥发速率计算模型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对纸质文物熏蒸的残留量和挥发速率进行准确检测,可为纸质文物熏蒸消毒环节检测工作提供重要的新型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
- 邓磊谭博文覃丹曹盛贺渝龙吴德操唐欢罗彬彬赵明富
- 关键词:熏蒸法熏蒸剂
-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对纸质文物油渍的清洗效果研究
- 2025年
- 本研究以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TO-8)作为纸质档案油渍的清洗剂,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TO-8水溶液,借助手持式超声波渗透仪对纸张油渍模拟样品进行清洗。采用白度仪、红外光谱仪、非接触式分光光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等,表征TO-8对纸质档案上油渍的清洗作用;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柔软度仪和pH计,表征TO-8对纸张性能的影响;采用TG/DTG热分析仪,表征TO-8对纸张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5%的TO-8水溶液清洗油渍的效果最好;TO-8在清洗样品后,纸张的抗张强度下降,柔软度增加,pH维持弱碱性;TO-8清洗纸张后,纸张的热稳定性没有改变。
- 刘盼盼刘盼盼李玉虎
- 关键词:纸质文物字迹油渍
-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高光谱图像降维在纸质文物霉斑识别的研究
- 2025年
- 纸质文物作为文物传承的重要工具,用于记录不同时期人类历史及人文风貌,其在保存过程中极易受到霉菌等微生物的侵害。霉菌会加速纤维素的降解,在纸张表面生成霉斑,并且散落的孢子会随空气流动大范围传播,增加其他纸质文物发生霉变的风险。因此,定期对纸质文物进行霉斑检测对了解纸质文物现状和纸质文物修复至关重要。高光谱成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性、非破坏性的检测技术,能同时获得空间数据和光谱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可以实现纸质文物的大批次实时无损检测。针对黑曲霉这一广泛出现的霉菌,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高光谱数据降维方法,通过采集其高光谱数据,实现了高光谱冗余数据的自适应预处理。采集了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提供的20份纸质文物黑曲霉霉斑样本,使用ENVI软件分析得出在413~855 nm波段范围内,黑曲霉霉斑感染区域和健康区域的平均光谱曲线,平均反射率差异明显;在855~1021 nm波段范围内,黑曲霉霉斑感染区域和墨迹区域的平均光谱曲线,平均反射率差异明显。文中将所提出方法与传统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成分分析预处理方法分别处理原始高光谱数据,并将结果在经典U-Net、SegNet、DeepLabV3+和PSPNet四个语义分割网络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预处理的数据在U-Net和SegNet经典网络中有明显优势,相较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独立成分分析法,霉斑识别精度取得了较大提升达到89.49%和88.46%,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为文物保护领域提供有效的支撑和新的思路。
- 汤斌贺渝龙唐欢龙邹荣王建旭谭博文覃丹罗希玲赵明富
- 关键词:纸质文物图像分割
- 一种酸化纸质文物脱酸加固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化纸质文物脱酸加固的方法,具体是将待处理的酸化纸质文物置于超临界釜中,向超临界釜中输送脱酸加固液,然后导入超临界二氧化碳,调节超临界斧的温度和压力,对纸质文物进行脱酸加固处理;所述脱酸加固液为聚乙烯亚胺...
- 郑冬青宋雅琴丁丽平陈思燚王姣
- 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纸质文物全外貌再现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光谱成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纸质文物全外貌再现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分析文物不同部位的光谱图像信息;根据所述光谱图像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图像信息;根据所述预处理...
- 李欣庭冯洁杨智雄
相关作者
- 张金萍

- 作品数:107被引量:30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博物院
- 研究主题:脱酸 纸质文物 酸化 酸液 纸张
- 郑冬青

- 作品数:89被引量:180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博物院
- 研究主题:脱酸 纸质文物 酸化 自动翻页 酸液
- 李玉虎

- 作品数:350被引量:352H指数:10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土遗址 电影胶片 加固剂 字迹 纸质文物
- 陈潇俐

- 作品数:55被引量:168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博物院
- 研究主题:纸质文物 脱酸 书画 文物修复 酸化
- 贲松彬

- 作品数:64被引量:170H指数:9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
- 研究主题:纸质文物 虫草素 蛹虫草 APOPTIN 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