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篇“ 红海榄“的相关文章
- 外源生长调节剂对低温胁迫下不同苗龄红海榄抗寒生理特征的影响
- 2025年
- 低温是限制红海榄区域分布、群落生态格局和栽培产业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本研究以1年生和2年生红海榄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步入式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昼10℃/夜5℃)和复温(昼30℃/夜20℃)环境,以清水为对照(CK),设置4种生长调节剂喷施处理:6-苄基嘌呤(6-BA,50、100、150 mg·L^(-1))、萘乙酸(NAA,50、100、150 mg·L^(-1))、赤霉素(GA_(3),100、200、400 mg·L^(-1))、生长素(IAA,100、200、400 mg·L^(-1)),测定低温胁迫和复温过程中红海榄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评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红海榄幼苗抗寒和恢复能力的潜力。结果表明:低温胁迫破坏了1年生和2年生红海榄幼苗的生理稳态,使叶片MDA含量分别增加了40.0%和37.8%。施用4种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1年生和2年生红海榄幼苗在低温胁迫和复温时期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150 mg·L^(-1)NAA除外)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MDA含量。两个时期1年生幼苗MDA含量最高分别降低了35.1%和42.5%,2年生幼苗最高分别降低了37.5%和34.8%,提高了对低温逆境的抗性和恢复程度。2年生红海榄幼苗较1年生幼苗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100和200 mg·L^(-1)GA_(3)、150 mg·L^(-1)IAA、400 mg·L^(-1)6-BA、50 mg·L^(-1)NAA在红海榄幼苗缓解低温胁迫和促进恢复的过程中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 欧阳子龙贾湘璐滕维超石景忠刘秀
- 关键词:生长调节剂红海榄渗透调节物质低温逆境复温
- 一种红海榄的植生混凝土种苗培育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海榄的植生混凝土种苗培育方法,其是将红海榄种子固着在植生混凝土育苗管中,之后将该植生混凝土育苗管直接竖直插植在野外滩涂湿地上进行天然种苗培育;所述植生混凝土育苗管是由上层的种子发芽混凝土和下层的种苗繁育...
- 刘乐冕陈致远郭毅松
- 不同基质对红海榄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本研究目的为筛选出适宜红海榄幼苗生长的基质,提高栽培效率和幼苗的环境适应能力。本研究设置沙、沙:泥(7:3)、沙:泥(3:7)、泥4种不同基质配比,测定红海榄幼苗在不同基质配比条件下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沙:泥(7:3)处理的红海榄幼苗具有较高的生长指标、根系指标、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能力,有利于生长发育。随着泥比例增加,红海榄幼苗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下降。沙的养分含量较泥低,生长后期应密切注重养分的需求程度,及时补充养分输入。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显示,沙:泥(7:3)基质处理是红海榄的最佳育苗基质。
- 贾湘璐欧阳子龙刘佳哲樊东函滕维超石景忠刘秀
- 关键词:红海榄基质根系形态生理指标
- 生长调节剂对自然低温下红海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生长调节剂对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并为其幼苗繁殖保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以红海榄2个月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选择6-BA、NAA、GA_(3)、IAA共4种生长调节剂进行试验处理,测定叶片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活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低温下连续喷施1~3个月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提高红海榄幼苗CHLa、CHLb、CHLa+b和CC质量分数并降低MDA质量摩尔浓度;SOD、POD、CAT和APX活性则随时间波动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红海榄各生理指标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且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色素均与MDA呈负相关。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为150 mg·L^(-1)IAA>50 mg·L^(-1)NAA>100 mg·L^(-1)NAA>100 mg·L^(-1)IAA>400 mg·L^(-1)GA_(3)>400 mg·L^(-1)6-BA>150 mg·L^(-1)NAA>200 mg·L^(-1)6-BA>200 mg·L^(-1)GA_(3)>100 mg·L^(-1)GA_(3)>50 mg·L^(-1)IAA>100 mg·L^(-1)6-BA>CK。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改善自然低温下红海榄幼苗的生理状态,其中150 mg·L^(-1)IAA处理效果最佳。
- 贾湘璐欧阳子龙石景忠滕维超樊东函刘秀
- 关键词:生长调节剂红海榄自然低温幼苗生理特性
- 北海市红树林代表性树种红海榄的育苗造林技术被引量:1
- 2024年
- 红树林是广西北海重要的森林资源,是北海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红树林植物是北海大范围种植的树木,红海榄是其代表性树种。为提升红海榄育苗和造林成活率,对红海榄的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 梁晨
- 关键词:红树林红海榄造林技术
- 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红海榄幼苗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 2024年
- 为明确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对沿海困难立地砂砾质土壤的改良作用,以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胚轴为材料,通过室内潮汐模拟试验,研究不同CMC施用量(质量比为1.6%、2.4%、3.2%、4.0%和4.8%)对红橄榄幼苗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MC施用量增加,红海榄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整体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4.0%CMC处理下最大。与CK相比,不同CMC处理下红海榄幼苗的株高、地径和叶片数分别增加9.78%~38.54%、13.83%~54.31%和20.00%~36.67%;根、茎和叶生物量分别增加10.58%~64.72%、7.97%~36.76%和37.62%~117.99%;土壤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625.22%~671.96%、147.62%~161.52%和55.56%~77.78%。CMC可促进红海榄幼苗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可作为沿海困难立地砂砾质土壤的改良剂,推荐CMC施用量为4.0%。
- 李婷林梓朱立安李玫陈粤超陈玉军
-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钠红树林红海榄土壤改良
- 两种环境下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红海榄生长及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红树林原生于潮间带,在自然状况下生长缓慢,施肥是育苗的重要措施。为探究不同环境下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红海榄生长的影响,设计了9种N、P、K配比的正交试验,及淡水和半海水两种育苗环境,定期测定株高、基径等形态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施肥均促进了红海榄的生长。与对照相比,淡水环境氮磷钾配比为1:2:2的处理株高增长率提升了187.79%,半海水环境3:1:3处理提升了123.72%。淡水环境各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Chl)含量均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半海水环境各处理的SOD活性和Chl含量升高多表现在红海榄生长后期,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淡水环境相比,半海水环境更有利于红海榄生长,但各处理红海榄的SOD活性均低于淡水环境,淡水环境对于红海榄幼苗是一种胁迫。在淡水环境下施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1:2:2施肥配比对苗木生长的促进效果较佳,半海水环境则为3:1:3。本研究结果可为红树植物红海榄育苗及生长发育提供参考。
- 何勇欣王述龙刘佳庚云洁徐洋赵怀宝
- 关键词:红海榄淡水施肥
- 聚丙烯酰胺对砂砾质滩涂红海榄幼苗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明确聚丙烯酰胺(PAM)对沿海困难立地砂砾质滩涂的改良作用。[方法]以红海榄胚轴为供试样本,通过室内潮汐模拟试验,研究不同PAM施用量(0.25%、0.50%、0.75%、1.00%、1.25%,分别记为P_(1)、P_(2)、P_(3)、P_(4)、P_(5))与城市污泥发酵肥、复合生物菌剂混施对红树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不同PAM施用量处理下红海榄幼苗树高、叶片数分别增加18.75%~48.82%、5.0%~55.0%,地径显著增加43.16%~71.43%;根系、茎部生物量分别增加16.41%~87.26%、14.91%~72.75%;叶片生物量显著增加64.36%~156.93%,根冠比显著降低15.62%~26.98%。施用PAM对土壤有机质、磷和钾的全量及速效养分影响较大,与CK相比,不同PAM施用量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分别显著增加623.47%~794.78%、114.49%~142.03%和145.90%~167.24%;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显著增加146.55%~268.12%、24.69%~61.74%。[结论]PAM与城市污泥发酵肥、复合生物菌剂混施可促进红海榄幼苗生长,保持土壤养分,可作为沿海困难立地砂砾质滩涂的土壤改良剂,推荐PAM施用量为0.75%。
- 李婷陈玉军魏军发王跃强朱立安
-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红海榄土壤养分土壤改良
-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重构决策规则的红海榄遥感提取方法
- 本发明涉及遥感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重构决策规则的红海榄遥感提取方法。获取目标区域遥感图像;提取红海榄对应的分类特征构建样本集;利用样本集对随机森林算法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随机森林模型;获取随机森...
- 赵传朋贾明明王宗明任春颖毛德华
- 海南东寨港红海榄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为了解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内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种群的动态变化,以保护区内建设的1 hm2的固定样地中的红海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区域的红海榄种群径级结构为不规则的金字塔型,Ⅰ~Ⅲ龄级的个体数量之和占种群个体总数的48.84%,Ⅳ龄级后植株个体数量降低趋势明显。(2)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反映出该区域的红海榄种群为增长型的种群,但种群较为不稳定,外界干扰下种群数量增长趋势不显著。(3)红海榄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类型。(4)红海榄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分析反映出该区域的红海榄种群的在低龄级的阶段种群的动态变化相对较为剧烈,发展到高龄级阶段种群的动态变化相对平稳。(5)红海榄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分析也反映出,红海榄种群当前虽然低龄级的个体数量较多,但未来几个龄级时间后,能发育到较高龄级的个体相对较少,未来的种群将以中高龄级的个体为主体。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的红海榄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其种群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低龄级阶段种群动态变化较为激烈,中、高龄级阶相对较为平稳。因此,应加强对其种群的长期监测以及灾害的防治,尤其要加强对低龄级阶段个体的保护和人工辅助修复。
- 吕晓波钟才荣张孟文方赞山程成陈旭李东海李剑碧
- 关键词:红树林红海榄种群结构
相关作者
- 董俊德

- 作品数:148被引量:57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海草 固氮菌 固氮活性 红树植物 海洋微生物
- 林鹏

- 作品数:464被引量:5,774H指数:42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
- 研究主题:红树林 红树植物 秋茄 热值 盐度
- 张燕英

- 作品数:77被引量:15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海草 固氮菌 固氮活性 红海榄 海洋微生物
- 叶波平

- 作品数:158被引量:1,028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 研究主题:木榄 抑菌活性 红海榄 急性肝损伤 小鼠
- 张偲

- 作品数:318被引量:1,066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珊瑚 链霉菌 化学成分研究 柳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