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3篇“ 红树林湿地“的相关文章
- 一种红树林湿地识别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树林湿地识别方法及系统,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能够提高红树林湿地遥感识别的效率和精度;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多光谱遥感影像;对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识别预处理后的多光谱遥感影像中第一红树林湿地潜在分布区...
- 田凯肖晓林铭梁鑫鹏伍秀丽苏琪雅
- 一种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修复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修复系统,涉及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为:包括净藻生物群落:通过耐盐净藻生物减少藻类数量,改善水体透明度;海草植物群落:包括川蔓草和喜盐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中富营养物,进一步...
- 李赐创许恒涛李新平叶彦彬黄泽军
- 生物炭添加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研究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炭添加下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对红树林湿地有机碳循环机制研究和红树林湿地碳汇功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闽江河口红树林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生物炭(互花米草生物炭、芦苇生物炭和秋茄生物炭)和3种添加量(炭土比分别为1%、2%和4%)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生物炭添加量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互花米草生物炭产率和含碳量最高;(2)生物炭添加显著提高了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的数量与多样性,以芦苇生物炭1%添加时Shannon指数最大,土壤OTUs数量最多;(3)在门水平上,生物炭添加后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互花米草生物炭和芦苇生物炭添加增加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生物炭添加可以有效降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在纲水平上,α-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和γ-变形菌纲为主要类群,芦苇生物炭以2%添加时α-变形菌纲相对丰度最高,秋茄生物炭以1%添加时放线菌纲相对丰度最高,生物炭添加有效降低了γ-变形菌纲相对丰度;(4)生物炭添加处理与对照组之间存在67个显著差异种群,未添加生物炭土壤中的拟杆菌属、绿弯菌门、黃桿菌科等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物炭添加土壤。【结论】红树林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通过不同种类生物炭添加而改变,且土壤细菌群落受生物炭种类以及添加量的影响,生物炭添加可以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
- 尉鹏雁游惠明谭芳林谭芳林乐通潮刘金福
- 关键词:红树林生物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 典型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
- 2025年
- 为探讨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其他理化指标间关系,以广东珠海淇澳岛内典型红树林群落(秋茄、桐花树、银叶树、8 a无瓣海桑、13 a无瓣海桑、18 a无瓣海桑、无瓣海桑+木榄)为研究对象,测定其0~40 cm土层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有机碳及组分含量,分析典型红树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7个红树林群落土壤容重均值为0.57~0.87 g·cm^(-3),pH值均值为5.30~6.97,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05~2.43、0.38~1.26、14.83~22.73 g·kg^(-1)。7个红树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17.18~42.71 g·kg^(-1),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值分别为0.54~2.06 g·kg^(-1)、43.33~125.33 mg·kg^(-1)、243.78~701.40 mg·kg^(-1)。(2)土壤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群落类型、地理位置、根系投入,不同群落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也会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间也相互影响。
- 杨泽宇肖石红马姣娇高常军魏龙李佳鸿何东进
- 关键词:红树林土壤有机碳有机碳组分影响因素
- 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25年
-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绝佳区域,浮游植物群落则是研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类群。近年来随着深圳市治水攻坚行动的贯彻实施,红树林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查明。于2023年9月对福田红树林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水质属于Ⅲ类水,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共检出122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密度介于(0.02~122.21)×10^(6)个·L^(-1),平均为(1.04±3.05)×10^(7)个·L^(-1);生物量介于18.04~999.71μg·L^(-1),平均为(264.93±292.49)μg·L^(-1)。多数优势种为中-富营养指示种或喜好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生活的种类,反映了调查水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红树林林区和基围鱼塘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pH、电导率和盐度是影响调查区域浮游植物群落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总体上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水生态环境质量需进一步改善。
- 张崧王建国陈晓茜郭芳叶潇陈晓旋吴泽峰张敏
-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环境影响因子
- 香港米埔红树林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
- 2025年
- 红树林湿地被视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富含碳的湿地之一,但由于受到潮水频繁淹没以及周围地区大量营养物质输入的影响,红树林湿地成为甲烷(CH_(4))、一氧化二氮(N_(2)O)等温室气体的潜在排放源。为了揭示红树林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异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在香港米埔红树林湿地开展了为期1 a的月尺度野外监测。结果表明,近陆带、中间带和近海带的红树林湿地土壤平均CO_(2)通量差异不显著,而CH_(4)通量在中间带明显较高,主要由于厌氧环境促进了CH_(4)生成,土壤N_(2)O通量平均值则在近陆带显著较高,可能因为近陆带土壤中较高的有机物含量刺激了硝酸盐供应及反硝化作用。红树林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在不同季节差异显著,冬季CH_(4)排放显著较低,这是由于低温和高盐度抑制了CH_(4)产生;夏季土壤CO_(2)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而冬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主要与土壤温度和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有关。此外,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还存在显著的年内变异性,月平均CH_(4)和N_(2)O通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超过115%,红树林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高的时空变异性。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评估红树林在未来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 许加星罗明汉程俊翔
- 关键词:甲烷氧化亚氮红树林
- 红树林湿地土壤碳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树林湿地土壤碳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并对待评估区域进行地物覆盖分类;利用地物光谱仪实测不同深度土壤的高光谱反射率数据;结合土壤密度评估模型和有机碳含量评估模型对实测...
- 刘会增朱裕龙朱平王俊杰胡忠文邬国锋李清泉
- 一种海洋修复用的红树林湿地的植物配置装置及配置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洋修复用的红树林湿地的植物配置装置及配置方法,属于海洋修复技术领域,包括载板,载板滑动设置在海岸潮间带处的泥泞地面上,载板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一对可拆卸的牵引组件,且牵引组件用于对载板进行牵拉,载板顶部靠近...
- 叶金玲向思思
- 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修复的法治路径研究——以广东省红树林保护经验为例
- 2025年
-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和海洋生态特征,在护堤固滩、保护农田、促淤造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目前国内红树林湿地面临着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受破坏等生态问题,同时还存在着红树林湿地保护立法供给不足、管理机制失灵等法制建设困境,亟待采用法治手段加以解决。以广东省湛江、深圳、珠海市红树林保护实践经验为蓝本,提出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为核心,构建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的法治化路径。
- 董云帆
-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法制建设法治路径
- 生态修复项目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分析与评价——以三亚市海棠河外来植物防治与红树林湿地恢复项目为例
- 2025年
- 三亚市海棠河流域拟开展外来植物防治与红树林湿地恢复工程项目,为科学评估修复项目对海棠河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对影响评价区进行充分的动植物调查、景观因素调查、社会因素等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修复项目对海棠河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I)评分为51.99,对海棠河生物多样性为“中低度影响”.给出施工期减缓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建议.
- 王磊孙筠松张流洋
相关作者
- 廖宝文

- 作品数:276被引量:1,730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红树林 无瓣海桑 红树植物 红树林湿地 生物量
- 李玫

- 作品数:152被引量:857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红树林 无瓣海桑 红树植物 红树林湿地 秋茄
- 蔡立哲

- 作品数:123被引量:1,175H指数:2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大型底栖动物 潮间带 红树林湿地 红树林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 郭玉清

- 作品数:57被引量:241H指数:12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 研究主题:海洋线虫 小型底栖动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群落结构 红树林湿地
- 陈桂珠

- 作品数:282被引量:3,314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红树林 红树植物 秋茄 桐花树 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