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53篇“ 糖尿病足感染“的相关文章
- 糖尿病足感染被引量:2
- 2008年
-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足部的任何感染都可能是潜在的危险。糖尿病足感染按照其严重程度,范围可从浅表的甲沟炎至深部侵袭骨骼的感染。感染的类型包括蜂窝织炎、肌炎、脓肿、坏死性筋膜炎、坏疽性关节炎、腱炎和骨髓炎。足部感染是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可增加住院的频率、时间,以及下肢截肢的风险。足部溃疡和感染是导致截肢的危险因素。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发病率,尤其是截肢率,都是十分必要的。
- Mazen S.Bader王楚媛
- 关键词:糖尿病足感染坏死性筋膜炎足部感染下肢截肢蜂窝织炎性关节炎
- 糖尿病足感染发病机制及抗感染治疗研究进展
- 2025年
-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复发率和截肢率高,带来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它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从皮肤病变到组织坏死和系统性感染,愈合慢且易复发,神经病变使早期识别困难。糖尿病足感染发病机制包括高血糖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削弱白细胞功能、影响细胞因子等,还促进AGEs形成致慢性炎症;以及局部微环境变化,如微循环障碍和神经病变致组织缺氧和营养不良,为病原体提供条件。本文介绍了临床诊断标准及实验室和影像学评估,临床标准包括观察足部及评估溃疡等,实验室检查有微生物培养等,影像学评估能揭示结构变化。引起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具有多样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糖尿病足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有足部解剖结构、代谢紊乱、血管和神经病变、生活习惯与环境及药物治疗等多个因素。血糖控制和日常护理对预防糖尿病足感染有着重要意义,如控制HbA1c水平可降感染风险。治疗原则有血糖控制、伤口护理及必要时手术等。
- 蔡钦云孔亮严雪冰
- 关键词:糖尿病足发病机制病原菌分布
- 糖尿病足感染的机制及血清降钙素原的监测价值
- 2025年
-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面临下肢截肢,甚至死亡的风险。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和缺氧环境为病原微生物的增殖、毒力增强及生物膜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周围神经病变受损和外周血管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和免疫细胞功能改变,使得糖尿病足感染(DFI)成为影响溃疡创面迁延不愈、反复发生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DFI发生机制的研究相对不足,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抑制,以及慢性炎症状态和高血糖、缺氧等微环境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临床在诊断DFI时,主要依赖病原微生物培养和传统炎症标志物检测,降钙素原(PCT)因其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诊断DFI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PCT还可用于评估抗生素使用情况和不良预后、下肢截肢等风险。因此,了解PCT对DFI监测价值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DFI的发病机制,并评估PCT在DFI诊断和预后监测中的能力。
- 何斯郭玲悦严晶张翀
-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足感染降钙素原
- 住院患者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耐药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的细菌分布特点、耐药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30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基本资料匹配,分为MDRO组(n=60)、非MDRO组(n=240),回顾性分析MDRO的病原菌分布、耐药特点及DFI患者发生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0例MDRO感染患者共培养出MDRO 62株,单种MDRO感染58株,混合MDRO感染4株,其中2例患者分别培养出2种MDRO。在这些菌株中,革兰阳性菌有45株,所占比例为72.58%,且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为17株,占比27.42%,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的MDRO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完全耐药(1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80%),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未产生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明显,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复方新诺明100%耐药,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未产生耐药。两组患者的地区分布、糖尿病足病程、下肢动脉病变、静脉血浆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糖尿病足病程是DFI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云南部分地区DFI患者MDRO分布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不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多种因素导致DFI患者发生MDRO感染,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及早识别MDRO感染的DFI高危患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性参考依据。
- 何娟坤秦飞雪文斌刘师李静桂莉朱宏
- 关键词: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耐药
- 基于Wagner分级的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 通过分析糖尿病足感染(DFI)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DFI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Wagner分级(溃疡、软组织感染、缺血坏死、足骨髓炎、坏疽)对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的DFI确诊患者病原菌分布和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4例DFI患者分离病原菌610株,革兰阳性菌(G^(+))358株(58.7%),革兰阴性菌(G^(-))243株(39.8%),真菌9株(1.5%)。Wagner 2级197株(G^(+)69.6%,G^(-)28.4%),Wagner 3级179株(G^(+)60.3%,G^(-)38.6%),Wagner 4级214株(G^(+)46.7%,G^(-)51.9%),Wagner 5级20株(G^(+)65.0%,G^(-)35.0%),Wagner 4级与Wagner 2级、Wagner 3级菌株分类构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达托霉素敏感度高(>90%);粪肠球菌和链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氨苄西林敏感度高(>9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度高(>90%);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敏感度高(>90%)。结论 随DFI加深(溃疡、软组织感染、缺血坏死性、足骨髓炎、坏疽),病原菌由G^(+)优势向G^(-)优势转变,耐药率也随之升高。
- 胡继梅张红芳陆瑾陈名霞
- 关键词: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祛腐生肌膏治疗重度糖尿病足感染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祛腐生肌膏治疗重度糖尿病足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5—2022-12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祛腐生肌膏治疗的15例重度糖尿病足感染,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足部疼痛VAS评分、TCSS评分(神经症状评分、神经反射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白介素-6)。结果15例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6.7个月。足部溃疡创面愈合时间为入院后55~108 d,平均70.7 d。拆除外固定架后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搬移骨瓣均与胫骨主骨愈合。1例胫骨切口皮缘发黑、渗液,经换药治疗后瘢痕愈合。1例外固定架钉道感染,经抗感染及换药治疗后愈合。随访1年时所有患者保肢成功,1例糖尿病足感染复发,经清创手术治疗后创面愈合。1例随访18个月时因重症肺炎死亡。术后3个月足部疼痛VAS评分、TCSS评分较术前明降低,术后3个月感染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联合祛腐生肌膏治疗重度糖尿病足感染可以明显减轻患者足部疼痛,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临床疗效良好。
- 程建吴晓东霍维玲张磊王冠蒋帅
- 关键词:糖尿病足祛腐生肌膏创面修复
- 血清CD64、TNF⁃α评估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CD6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评估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就诊的104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按照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将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46)、重度组(n=18),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CD64、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糖尿病足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CD64、TNF⁃α、PCT、CRP、IL⁃6的相关性。将104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按照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83)与预后不良组(n=21),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CD64、TNF⁃α、PCT、CRP、IL⁃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及其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足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轻度组血清CD64、TNF⁃α、PCT、CRP水平低于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wagner分级与血清CD64、TNF⁃α、PCT、CRP、IL⁃6水平均为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CD64、TNF⁃α、PCT、CRP、IL⁃6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D64、TNF⁃α、PCT、CRP、IL⁃6及其联合评估糖尿病足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754、0.737、0.697、0.692、0.924,各指标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最高(P<0.05)。结论血清CD64、TNF⁃α水平与糖尿病足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对预后评估价值高于常规指标。临床医师可综合血清学指标评估,采取早期综合治疗。
- 姜向南刘鹏程于文君汪波孟杰
- 关键词:糖尿病足感染
- 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足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糖尿病足感染(diabetic foot infection,DFI)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8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6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262例)和非感染组(99例),比较两组血清NLR、CRP水平;依据Wanger分级法将感染组患者分为轻度组(150例)、中度组(78例)、重度组(34例),比较3组血清NLR、CRP水平,分析其与DF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NLR、CRP对DFI的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NLR、CRP均比非感染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组NLR、CRP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均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CRP水平均与DF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LR联合CRP检测诊断DFI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NLR、CRP单项检测。结论血清NLR和CRP水平与DFI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DFI的诊断准确度。
- 宋建硕王瑾李艳丽
- 关键词:糖尿病足感染C反应蛋白
-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与病情、治疗效果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病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DFI患者72例为DFI组,选取同期糖尿病足(DF)患者75例为DF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XCL10、sTREM-1水平。根据ISDA分级对DFI患者感染程度进行分级,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31例)、重度组(13例)。根据治疗效果将DFI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52例)与治疗无效组(20例)。分析影响DFI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CXCL10、sTREM-1检测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DFI组血清CXCL10、sTREM-1水平显著高于DF组(均P<0.05)。重度组血清CXCL10、sTREM-1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患者血清CXCL10、sTREM-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05)。治疗无效组血清CXCL10、sTREM-1水平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均P<0.05)。CXCL10、sTREM-1水平升高是DFI患者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CXCL10、sTREM-1水平联合检测预测患者治疗无效的效能优于单独单项检测(均P<0.05)。结论:DFI患者血清CXCL10、sTREM-1水平升高,与病情、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 刘维伟王翠敏刘平安殷苹樊玉珠
- 关键词:糖尿病足感染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病情
- 外周血miR-204-3p、miR-222-3p、miR-221-3p水平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感染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微小RNA(miR)-204-3p、miR-222-3p、miR-221-3p水平与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感染程度的关系及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98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感染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感染程度分为轻度感染组29例、中度感染组42例、重度感染组27例;依据患者治疗后情况分为有效组68例和无效组30例;同期纳入糖尿病足未感染患者98例作为未感染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miR-204-3p、miR-222-3p、miR-221-3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糖尿病足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98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57.89%),革兰阳性菌42株(36.84%),真菌6株(5.26%)。感染组外周血miR-204-3p、miR-221-3p水平低于未感染组,外周血miR-222-3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外周血miR-204-3p、miR-221-3p水平依次降低,外周血miR-222-3p水平依次升高(P<0.05)。治疗无效组外周血miR-204-3p、miR-221-3p水平低于有效组,外周血miR-222-3p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miR-204-3p、miR-222-3p、miR-221-3p单独及联合的预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803、0.873、0.944(P<0.05)。结论糖尿病足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外周血miR-204-3p、miR-222-3p、miR-221-3p水平与患者感染程度密切相关,且各指标联合可有效预测预后。
- 葛飞
- 关键词:糖尿病足感染预后
相关作者
- 王鹏华

- 作品数:111被引量:1,06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溃疡 糖尿病足感染 糖尿病 溃疡
- 耿艳侠

- 作品数:43被引量:244H指数:9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足感染 糖尿病足 封闭负压引流 VSD VSD治疗
- 徐俊

- 作品数:68被引量:40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感染 工作组 糖尿病 糖尿病足溃疡
- 刘岩

- 作品数:92被引量:4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感染 中医 封闭负压引流 VSD
- 褚月颉

- 作品数:57被引量:30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溃疡 糖尿病 糖尿病足感染 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