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65篇“ 篆刻艺术“的相关文章
- 篆刻艺术
- 本书共8讲,其中有:识篆与篆刻用字、篆刻的基本技法与程序、篆刻章法常识例解等。
- 徐利明编著
- 关键词:篆刻美术技法
- 胆敢独造:齐白石篆刻艺术探微
- 2025年
- 齐白石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大家,具体到他的篆刻艺术,他师法前贤、借鉴画理,印面疏密虚实,美不胜收。在他诸多的篆刻作品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一部分代表印作的分析,探寻其内在的艺术规律。“五十以后始学填词记”。白文印“五十以后始学填词记”,是齐白石学习赵之谦的作品。
- 乔铁强
- 关键词:篆刻艺术篆刻作品赵之谦
- 继起八家留印痕——钟以敬篆刻艺术
- 2025年
- 钟以敬是清末民初重要的篆刻家,其篆刻在承继“浙派”基础上,融合各派所长,其篆刻风格和印学观念为推动“新浙派”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钟以敬所留资料较少,较集中的有西泠印社藏钟氏篆刻作品一百五十九件,数量可观。笔者对这批藏品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以此为中心,初步厘清钟以敬印作受主信息,详细分析其篆刻取法、艺术风格及印学思想,探讨其对西泠印社和“新浙派”的筚路蓝缕之功。
- 林立
- 关键词:西泠印社篆刻艺术
- 基于篆刻艺术的小学美术教育创新实践
- 2025年
- 篆刻是将书法和镌刻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技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是一种可以用于小学美术教育的优质资源。本文以篆刻为研究对象,深入阐释了篆刻的历史来源和艺术特点,并从多个渠道进行搜集、调查,讨论将篆刻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对学生的实际意义,为今后开展小学篆刻课程的学校和教师提供参考。
- 王聚星
- 关键词:篆刻艺术小学美术教育课程设计
- 李宜开篆刻艺术及《师古堂印谱》所涉印人研究
- 2025年
- 李宜开是清代中期江西抚州地区的篆刻家。其父亲李仪精于图章,在南昌地区有一定的影响,继父李敬荣、叔父李敬亭擅长篆刻,文献记载皆有印谱。李宜开摹刻印章的技艺精良,得明清文人篆刻艺术之精神。其自刻作品崇尚古朴之美,但精品不多,以元朱文为最佳,如“家在凤冈云峰山下”。汪启淑所辑《飞鸿堂印谱》所收的“看破人情只点头”和“如南山之寿”是李宜开的代表作,艺术水平较高,可管窥当时江西印人篆刻创作所达到的高度。《师古堂印谱》序跋中还关涉多名清代江西地区篆刻人物,其中熊为霖和陈上善较有影响,熊为霖尤工金石、篆刻,且长于书法,对行草书、隶书颇有造诣,陈上善则是长期寓居江西地区的外籍篆刻家,其篆刻影响波及江西乃至广东地区。
- 谢俊峰谢安松
- 关键词:篆刻
- 明清江南篆刻艺术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
- 2025年
- 引言印章自出现到宋元之前,主要是以实用性和工艺化的制作为主。宋元以后,由实用性印章演变而成的篆刻艺术开始萌芽,明清时期得到蓬勃的发展,其中江南一带的文人流派印风格不仅开始呈现多样化,而且还远播日本等东亚各国,并逐渐与书法一样,发展成为整个东方艺术的象征。
- 王雪琦
- 关键词:篆刻艺术东方艺术印章书法
- 风雅尽在方寸间——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篆刻艺术综论
- 2025年
- 上海中国画院自一九五六年开始筹备,至一九六○年六月正式成立,聘请在中国画、书法、篆刻与理论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六十九位画师,其中以篆刻见长的有钱瘦铁、王个簃、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等,均为现代海上印坛中举足轻重的代表性大家。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三家又有各自鲜明的篆刻风貌与艺术成就,本文略谈之。一来楚生的篆刻艺术来楚生(一九○四—一九七五),原名稷勋,字初生、初升,号然犀、楚凫、负翁、安处。浙江萧山(今属杭州)人,生于湖北武昌。早年就读于萧山沧桥小学、杭州宗文中学,一九二三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勤习书画篆刻。
- 张炜羽
- 关键词:上海中国画院
- 书法与篆刻艺术之美分析
- 2024年
- 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更是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与篆刻的兴盛与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探讨书法与篆刻之美时,必须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主要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其各时期的风格特征进行简要梳理,并对其美学价值展开深入探讨。
- 叶立文
- 关键词:书法篆刻
- 黑龙江篆刻艺术的当代发展
- 2024年
- 近半个世纪以来,黑龙江篆刻艺术在传统与本土文化的交融中绽放独特魅力,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等组织通过系列展览,引领和推动了篆刻艺术当代发展。时代更新为黑龙江篆刻艺术提供更广阔空间,但传承发展亦面临更高要求。每一位龙江印人都肩负着探索创新的重任。本文重点追溯黑龙江篆刻的历史沿革、关注黑龙江篆刻艺术当代发展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印风特点,重点分析杰出代表葛冰华的篆刻艺术风格及贡献,并对比其他省份,探讨黑龙江篆刻艺术独特的发展规律,这些分析旨在为黑龙江篆刻艺术的持续繁荣提供重要启示。
- 芦海娇
- 篆刻艺术:方寸之间的大学问
- 2024年
- 小小的一枚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着美的融合,蕴含着智慧与美感,成为许多书画家珍藏的艺术品。提到印章,很多同学会联想到乾隆皇帝,他可是传说中的“盖章狂魔”。据统计,他有1800多方印章,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印章、篆刻的知识。印章的称呼篆刻是指用刀在石、玉等器物上刻文字,因所刻文字多用篆书,所以也叫“篆刻”。商周时期,印章被称为“玺”。
- 陈昭
- 关键词:篆刻艺术商周时期方寸之间乾隆皇帝篆书
相关作者
- 赵宏

- 作品数:24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篆刻艺术 篆刻 秦汉 浙派 《书谱》
- 胡紫桂

- 作品数:1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艺术研究 书法篆刻艺术 书法发展 文化部 工作室
- 骆芃芃

- 作品数:14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篆刻艺术 篆刻 文艺工作者 艺术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朱琪

- 作品数:39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篆刻 明代 西泠印社 篆刻艺术 印章
- 辛尘

- 作品数:59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篆刻 印式 书法 篆刻艺术 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