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篇“ 管角螺“的相关文章
- 副溶血弧菌感染管角螺后组织学观察及转录组学研究
- 管角螺(Hemifusus tuba)是一种腹足类物种盔螺科(Melongenidae),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主要分布在菲律宾、中国和日本的沿海水域,通常栖息在沙质和泥质底质上,因美味口感和丰富营养价值使其成为高端食品,...
- 陈丹阳
- 关键词:管角螺副溶血弧菌组织学观察转录组学差异基因表达
- 一种管角螺人工育苗中幼螺的培育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角螺人工育苗中幼螺的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步骤是管角螺亲螺产出卵囊后3~5天,开始在室外水泥池培养供初孵幼螺摄食的底栖硅藻,底栖硅藻的附着基为白色的PVC塑料波纹瓦;幼螺从卵囊孵出前2~3天...
- 罗杰王中铎李锋曹伏君刘皓
- 温度及饵料对管角螺繁殖力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了解温度及饵料对管角螺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升温及投喂饵料的方法,在水泥池培育已达性成熟年龄的管角螺113 d后,进行繁殖力的比较。[结果]升温组(28~29℃)亲螺比常温组提前16 d交配产卵,每个雌螺平均产卵2.2次,平均产卵囊数30.7个,而常温组每个雌螺平均产卵1.3次,平均产卵囊数为24.4个,且升温组的每个雌螺获得仔螺平均数比常温组多19%,差异显著(P<0.05)。饵料试验中,投喂贝类组与投喂小杂鱼组产卵时间无明显差异,贝类组每个雌螺平均产卵2.4次,而杂鱼组为1.8次;产卵雌螺中每个雌螺所产卵囊数贝类组比小杂鱼组多18.3%,且差异显著(P<0.05)。贝类组、小杂鱼组每个孵囊孵出仔螺平均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贝类组每个雌螺获得仔螺的平均数比小杂鱼组多19.3%(P<0.05)。[结论]在管角螺亲螺强化培育过程中,升温及投喂适口饵料均能提高其繁殖能力。
- 罗杰王中铎曹伏君
- 关键词:温度饵料管角螺繁殖力
- 洞头海区管角螺和细角螺足肌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 2019年
- 该文测定了管角螺和细角螺足肌的基本生化成分、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管角螺和细角螺足肌中的含水量、粗脂肪和总糖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细角螺粗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管角螺,灰分含量显著低于管角螺。两种螺中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管角螺和细角螺总氨基酸分别占足肌干重的59.72%和67.82%,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82%和22.26%,呈味氨基酸分别为31.45%和35.59%。除色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外,其他氨基酸含量细角螺显著高于管角螺。两种螺的必需氨基酸相对均衡。管角螺和细角螺分别由24种和22种脂肪酸组成,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34.05%和33.67%,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的65.95%和66.32%,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的15.91%和18.06%、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的50.04%和48.25%。细角螺足肌中的C18∶1、C20∶5、C22∶6、单不饱和脂肪酸和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管角螺。总体而言,细角螺足肌的营养价值稍高于管角螺。
- 林振士张鹏王铁杆
- 关键词:管角螺氨基酸脂肪酸
- 一种管角螺人工育苗中幼螺的培育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角螺人工育苗中幼螺的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步骤是管角螺亲螺产出卵囊后3~5天,开始在室外水泥池培养供初孵幼螺摄食的底栖硅藻,底栖硅藻的附着基为白色的PVC塑料波纹瓦;幼螺从卵囊孵出前2~3天...
- 罗杰王中铎李锋曹伏君刘皓
- 五种常用消毒剂对管角螺幼螺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1
- 2018年
- 在水温25-26℃、pH 7.8-8.4和盐度31的条件下,采用静水式试验,探讨强氯精、高锰酸钾、甲醛、二溴海因和聚维酮碘5种消毒药物对管角螺幼螺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强氯精对管角螺幼螺24h、48h的LC_(50)分别为67.3mg/L和31.6mg/L,高锰酸钾24h、48h的LC_(50)分别为206mg/L和83.1mg/L,甲醛24h、48h的LC_(50)分别是87.0mg/L和54.9mg/L,二溴海因24h、48h的LC_(50)分别为302mg/L和231.2mg/L,聚维酮碘24h、48h的LC_(50)分别为3234mg/L和1472.3mg/L;其对管角螺幼螺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09mg/L、3.90mg/L、6.56mg/L、40.65mg/L和91.54mg/L。这5种药物对管角螺幼螺的毒性大小依次为:强氯精>高锰酸钾>甲醛>二溴海因>聚维酮碘。
- 吴雪萍吴雪萍封杰刘行谢小佳
- 关键词:管角螺消毒药物急性毒性安全质量浓度
- 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33±1.27)g的管角螺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只),设置饥饿时间分别为0(对照组)、5、10、20、30、40 d,在水温29~31℃条件下进行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的存活率、壳高和壳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管角螺的体重逐渐下降,特别是饥饿20~40 d时,体重减少12.73%~21.14%。除饥饿40 d外,饥饿时间对足肌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中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除饥饿10与20 d组间以及饥饿20和30 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上升;偶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奇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却相对上升。肝胰腺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饥饿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饥饿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5 d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饥饿5~30 d内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饥饿40 d时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饥饿30 d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30 d后则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管角螺耐饥饿,但在高温(29~31℃)下饥饿30 d后其体内生化指标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明其体内已经发生了饥饿胁迫。
- 王双健丁玉惠江茂旺蒋霞敏韩庆喜
- 关键词:管角螺饥饿胁迫酶活性
- 不同饥饿时间和间隙投喂对管角螺生长、营养成分和酶活的影响
- 管角螺是一种名贵海珍品,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和间隙投喂对管角螺存活、生长、营养成分和酶活的影响,选取体质量(28.33±1.27)g的管角螺1080只,设置饥饿时间为0(对照组)、5、10、20、30、40d。另设置间隙...
- 王双健
- 关键词:管角螺生长发育营养成分酶活性
- 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管角螺摄食、生长性能、组织营养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管角螺摄食、生长性能、组织营养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2.54±0.25)g的管角螺63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7个试验组分别饲喂甜菜碱添加水平为0(对照)、0.2%、0.4%、0.6%、0.8%、1.0%、1.2%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甜菜碱添加水平为0.2%~0.8%时,管角螺的摄食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甜菜碱添加水平为0.6%时,管角螺的摄食率、增重率和饲料效率达到最大值,而特定生长率在添加水平为0.4%时达最大值。成活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甜菜碱添加水平对管角螺肌肉、肝胰腺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0.4%~1.2%组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2%~1.2%组肝胰腺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甜菜碱添加水平的增加,管角螺肝胰腺中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甜菜碱添加水平为0.6%时,肝胰腺中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出,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甜菜碱能够促进管角螺摄食,提高肌肉和肝胰腺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肌肉和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提高肝胰腺中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管角螺的健康生长。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二次回归分析可知,管角螺饲料中甜菜碱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55%。
- 周爽男江茂旺蒋霞敏杜学星彭瑞冰韩庆喜
- 关键词:管角螺甜菜碱摄食消化酶
- 不同诱食剂种类对管角螺幼螺摄食、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为探究管角螺幼螺配合饲料的高效诱食剂,分别选取7种氨基酸、2种含硫有机物和2种动物的提取物诱食剂添加至基础饲料中,对壳高(2.10±0.25)cm、体重(1.05±0.25)g管角螺幼螺进行为期100 d的不同诱食剂投喂效果实验.结果显示:7种氨基酸中,以甘氨酸添加量为0.2%时的摄食率和增重率最大;含硫有机物类诱食剂中,大蒜素以添加量0.15%的效果较佳,甜菜碱以添加量0.6%的效果较佳;动物提取物类诱食剂中,菲律宾蛤仔汁和缢蛏汁添加量均以0.4%时效果最好.11种诱食剂中,以缢蛏汁添加效果最佳,且原料来源广、制作方便,成本低,可大力推广.
- 周爽男杜学星彭瑞冰韩庆喜蒋霞敏
- 关键词:管角螺诱食剂摄食率增重率
相关作者
- 蒋霞敏

- 作品数:292被引量:1,20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曼氏无针乌贼 管角螺 双齿围沙蚕 盐度 黑斑口虾蛄
- 罗杰

- 作品数:92被引量:37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管角螺 人工育苗 成活率 西施舌 盐度
- 潘英

- 作品数:88被引量:27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 研究主题:管角螺 墨西哥湾扇贝 超微结构 养殖 精子发生
- 刘楚吾

- 作品数:264被引量:1,432H指数:21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军曹鱼 管角螺 RAPD 遗传多样性分析 笛鲷
- 姜小敏

- 作品数:14被引量:6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 研究主题:管角螺 配合饲料 营养成分 投喂方法 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