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篇“ 等位性分析“的相关文章
玉米籽粒突变体crk4的基因克隆与等位分析
2023年
籽粒突变体是克隆籽粒发育关键基因并解析其遗传调控机制的重要材料。crk4(crumpled kernel 4)是育种选系过程中发现的籽粒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其籽粒灌浆差、粒重和发芽率显著降低。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由单个隐核基因控制,图位克隆将该基因定位于玉米5号染色体614 kb的物理区间内,该区间包含11个在籽粒中表达的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分析表明,Zm00001d017427基因的第2个外显子上存在一个由C碱基缺失造成的crk4特异的终止突变。Zm00001d017427编码金属-烟酰胺转运蛋白(Metal-nicotianamine transporter,Sh4-shrunken4/YSL2),是已报道的籽粒突变体ysl2的等位基因。等位测验结果表明,crk4是sh4/ysl2的一个新的等位突变体。crk4的鉴定为阐明Sh4基因调控玉米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李萌园张文成高勇秦永田薄仕榕宋琨洋汤继华付志远
关键词:玉米图位克隆
不同西瓜短蔓遗传资源的表型比较与等位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近年来,设施栽培已成为我国西瓜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矮生种质资源在设施栽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矮化是西瓜一个重要的株型农艺状,它有利于高密度种植、机械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而且能减少人工整枝打杈,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当前简约化栽培的需求。本试验前期收集到14份国内外西瓜短蔓种质,经多年连续自交获得纯合自交系,将这14份短蔓种质进行双列杂交,对这些种质及其杂交后代的株型相关农艺状进行表型调查分析等位检测。结果表明14份种质可被分为两类短蔓自然突变体,Ⅰ类短蔓突变体d1、d2、d3、d6的短蔓状由隐基因Cldw1控制,Ⅱ类短蔓突变体的短蔓状则由另一个隐基因Cldf控制。两类短蔓突变体的杂交F_(1)为长蔓,Ⅰ类短蔓突变体d1和Ⅱ类短蔓突变体d5的F_(2)群体蔓型分离比为9∶3∶3∶1,进一步明确了两类短蔓突变体的株高状分别由两对隐单基因控制。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西瓜短蔓种质株型的调查分析,丰富了对西瓜短蔓资源的认识,为西瓜短蔓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张敏娟王登科段世享豆峻岭杨森刘东明牛欢欢朱华玉胡建斌孙守如马长生杨路明
关键词:西瓜等位性分析
鲜食大豆对SMV株系SC9的抗遗传及等位分析
2018年
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9是浙江省大豆产区的流行株系。利用对该株系表现抗病的鲜食大豆材料开心绿宝石、辽02-M03、23037-1、闽豆5号与感病材料浙鲜豆4号、南农1138-2、11W68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摩擦接种法进行鉴定,分析鲜食大豆抗病品种对株系SC9的抗遗传及等位。结果表明:开心绿宝石、辽02-M03、23037-1、闽豆5号与感病材料杂交的F1代均表现抗病,F2群体表现3抗∶1感的分离比例,F2∶3家系表现1抗∶2分离∶1感的分离比例,表明4份抗源材料对SC9的抗由单显基因控制。抗抗组合开心绿宝石×辽02-M03的F2群体和F2∶3家系全部表现抗病,表明开心绿宝石与辽02-M03对SC9的抗基因是等位或紧密连锁的。而抗抗组合闽豆5号×辽02-M03的F2群体表现15抗∶1感的分离比例,表明闽豆5号与辽02-M03对SC9的抗基因是不等位的,而且独立遗传。
杨清华傅旭军金杭霞郁晓敏朱丹华袁凤杰
关键词:大豆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遗传等位性分析
大豆广谱抗源对SMV优势株系的抗遗传和等位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研究大豆广谱抗源对我国大豆花叶病毒优势株系SC3和SC7的遗传方式及抗源材料对SMV抗基因间的等位关系,利用广谱抗源科丰1号和齐黄1号与感病材料南农1138-2配制抗感及抗抗杂交组合,通过人工摩擦接种法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接种株系SC3和SC7后,科丰1号和齐黄1号与南农1138-2配制抗感组合的F1均表现抗病,经卡方测验,F2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F2∶3家系分离比例为1(抗)∶2(分离)∶1(感),说明这2个广谱抗源均有1对显基因控制株系SC3和SC7的抗;等位测验结果表明2个抗抗组合的F1对SC3和SC7优势株系均表现抗病,F2分离比符合15(抗)∶1(感),说明科丰1号和齐黄1号对株系SC3和SC7的抗基因不等位且独立遗传。进一步分析2个广谱抗源携带的抗基因可以发现,科丰1号对株系SC3的抗基因RSC3和齐黄1号对SC7株系的抗基因RSC7Q可能位于大豆的2号和13号染色体上,为利用大豆广谱抗源进行抗SMV育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王大刚张磊吴倩胡晨胡国玉李杰坤黄志平
关键词:大豆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遗传等位性
BNS小麦育相关基因等位分析和表达研究
BNS小麦温敏雄不育系是河南科技学院利用52-24小麦与BNY-S杂交得到的,可能在未来小麦杂交育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探究BNS的育稳定、恢复、与732A的关系及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采用BNS分期播种、B...
范晓静
关键词:育性基因遗传性等位性基因表达
不结球白菜离体和网室鉴定抗虫遗传及基因等位分析
利用两份不结球白菜抗虫种质‘599’和‘508’及一份感虫种质‘114’配置两个抗感组合‘599’×114’和‘508’ב114’,并构建六世代群体。采用离体鉴定和六世代联合分析法,从抗生角度,研究了两份不结球白菜抗...
关键词:不结球白菜小菜蛾抗虫基因
水稻野败型恢复系恢复基因的遗传及等位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以自然结实率与植株形态为育指标,对野败细胞质的10个恢复系进行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I:R24I、R26、明恢63、527、先恢207、密阳46、R326、岳恢9113、R402、盐恢559,轮回422、R228、R838均具2对独立遗传的主效显恢复基因,IR24I、R26、明恢63、527、先恢207、密阳46、岳恢9113、R402、盐恢559,轮回422、R228具有2对等位的恢复基因,R326具有2对不等位的主效恢复基因,R838的具有1对不等位的主效恢复基因;利用恢复系杂交后代强恢株出现的机率,评价了16个恢复系材料,其中先恢207、密阳46、R527、明恢63、轮回422、R228强恢遗传传递力高,是优良的恢复系亲本。
郑瑞丰夏胜平陈立云
关键词:杂交水稻恢复基因
甘蓝型油菜显核不育基因及与恢复基因的等位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筛选得到28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确认其中15个恢复系恢复基因与609A不育基因等位,进一步证实了甘蓝型油显核不育的复等位基因遗传,原来视为2对显基因遗传的纯合型不育系Rs1046AB,其可育株携带的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等位,Rs1046B的恢复基因与609A的不育基因等位。【结论】Rs1046AB和609AB均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2个不育基因等位,不育系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Ms,可育株的基因型是MsMf。
宋来强傅廷栋杨光圣涂金星马朝芝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
甘蓝型油菜雄不育突变体S1A的等位分析
2005年
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1A进行遗传分析,以核不育两用系S1AB,S45AB,15AB,117AB互相杂交,结果表明,S1A核不育受隐基因控制,S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等位,但S1A与S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不等位,S1A可能是1个新的隐核不育突变体。
王瑞李加纳唐章林谌利李祥洪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等位性
国外粳型陆稻品系育恢复基因等位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以新发现的6个粳型陆稻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IRAT104及滇一型粳型水稻恢复系南29分别与滇一型不育系滇榆1号A杂交获得F1后再与保持系滇榆1号B回交形成的A/R//BBC1F1分离群体及F1与滇榆1号A回交的BC5F2分离群体为材料进行遗传研究,并用新发现的粳型陆稻恢复系与带恢复基因Rf1的C57杂交F1为父本,用滇榆1号A作母本测交进行恢复基因等位测定,以花粉育为主要指标,辅以小穗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榆1号A与各恢复系的杂交F1花粉育为50%左右,但结实率正常,为配子体不育类型,新发现的粳型陆稻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对滇榆1号A有正常恢复能力,而IRAT104仅能部分恢复;新恢复系WAB450-11-1-3-P40-HB,WAB450-11-1-2-P61-HB,WAB450-1-I-P-91-HB,IRAT216,IRAT359及云南粳型水稻恢复系南29的恢复均由1对显恢复基因控制,而IRAT104具有1对对滇一型细胞质雄不育具部分恢复能力的恢复基因;新发现恢复系的恢复基因与著名粳稻恢复系C57所带的Rf1互为等位,IRAT104所携带的弱效恢复基因也与Rf1等位,为复等位基因,云南重要恢复系南29所带的恢复基因也与Rf1互为等位
徐鹏陶大云李静胡凤益杨友琼周家武谭学林
关键词:育性恢复基因等位性

相关作者

闵绍楷
作品数:88被引量:1,887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稻 育种 广亲和性 栽培稻 杂交稻
涂金星
作品数:156被引量:1,266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油菜 芥菜型油菜 油菜育种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王立静
作品数:8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矮秆基因 突变体 显性矮秆基因 突变基因
朱旭东
作品数:123被引量:1,07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稻 杂交稻 栽培技术 选育 育种
傅廷栋
作品数:387被引量:3,728H指数:38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油菜 分子标记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甘蓝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