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09篇“ 穿支皮瓣“的相关文章
穿皮瓣被引量:6
2006年
穿皮瓣作为应用皮瓣,与肌皮瓣、游离轴型皮瓣相比有诸多特殊的优点,它保留了肌肉组织,降低了供瓣区的并发症和功能减弱;多功能性解决了临床上很多的难题,是理想的三维组织重建的皮瓣。综述目前国际上发现的40种穿皮瓣和最常用的6种,认为穿皮瓣是目前最理想的临床应用皮瓣
姚刚Peter C Neligan
关键词:穿支皮瓣轴型皮瓣肌肉组织肌皮瓣并发症
穿皮瓣被引量:148
2004年
张世民徐达传顾玉东
关键词:穿支皮瓣供区带蒂皮瓣转移游离皮瓣移植
膝降动脉嵌合穿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索膝降动脉穿的解剖学特点,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显微解剖:在20侧成人下肢标本的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在显微放大镜下解剖并观测:⑴膝降动脉及其分(隐、骨关节)的起源、止点、分布及分;⑵膝降动脉及其分(隐、骨关节)的管径大小、长度及变异程度;⑶穿与周围血管间吻合关系。结果:20侧下肢膝降动脉均存在,均起自于股动脉,在距收肌结节上方约(10.3±1.1)cm处发出,其起始段的外径大约为(1.9±0.2)mm,动脉主干长度约(1.6±0.9)cm,其中19侧膝降动脉向下走行分成两,一为骨关节,另一为隐动脉,仅有1侧膝降动脉存在变异,膝降动脉起源于股动脉后直接延续为骨关节,与隐动脉不共干,隐动脉直接起源于股动脉;20侧下肢均可见隐动脉,在距收肌结节约(8.7±1.0)cm处发出,起始部分平均直径为(1.3±0.2)mm,从隐动脉发出的分供应膝关节内上侧、小腿内上方皮肤及缝匠肌;20侧下肢均可见骨关节,在距收肌结节约(8.9±1.0)cm处发出,平均直径为(1.2±0.2)mm,沿途发出肌供应股内侧肌、皮供应膝关节内侧皮肤、骨膜供应股内上髁上方的骨和软骨。结论:基于膝降动脉及其分可以切取带有皮瓣、骨瓣、肌瓣、筋膜瓣等组织的嵌合穿皮瓣的特点,从而可以实现复合组织缺损的立体修复。
沙俊峰姚忠军秦夏冰文科
关键词:膝降动脉复合组织缺损
小腿后外侧穿皮瓣联合游离腓骨修复上颌组织缺损
2025年
目的探讨小腿后外侧穿皮瓣联合游离腓骨修复上颌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16例上颌部恶性肿瘤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4~75岁,平均64.3岁。上颌牙龈癌7例,硬腭癌5例,上颌窦癌4例。根据2017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其中Ⅲ期8例、Ⅳa期6例、Ⅳb期2例。手术行病灶扩大切除后,遗留的上颌骨缺损依据Brown分类为Ⅱa类3例、Ⅱb类5例、Ⅲb类8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 cm×3 cm~8 cm×6 cm。切取大小为5 cm×4 cm~9 cm×7 cm的小腿后外侧穿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长度为6~11 cm的游离腓骨修复骨缺损;小腿供区直接拉拢缝合(6例)或游离植皮修复(10例)。6例术后病理检查示淋巴结阳性患者进行放疗。术后6、12个月,患者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QUW-4)从面部外形、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张口度五方面进行自我评价,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示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术后1例放疗患者发生骨髓炎,1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8年。随访期间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4、5年因肿瘤局部复发死亡。术后患者QUW-4评分除6个月咀嚼功能评分及总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评分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价达正常4例、可疑9例、异常3例,12个月分别为10、6、0例;12个月时吞咽功能优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2,P=0.017)。结论采用小腿后外侧穿皮瓣联合游离腓骨修复上颌组织缺损,能同期修复软、硬组织缺损,使患者面部外形以及吞咽、咀嚼、语言功能及张口度得到满意恢复,中期效果良好。
颜明明宋璐玟马正豪王涛胡恺王续纪李建成
关键词:游离腓骨
掌握嵌合穿皮瓣技术进一步提升复合组织缺损重建水平
2025年
复合组织缺损的精准修复是显微重建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穿皮瓣和嵌合皮瓣技术的融合产生了嵌合穿皮瓣技术。嵌合穿皮瓣穿皮瓣与骨瓣、肌瓣、筋膜瓣仅以血管蒂相连,各组织成分具有足够的自由度,骨瓣可精准重建骨缺损;肌瓣可精准重建动力肌缺损和填塞深部无效腔;筋膜瓣可重建关节囊或肌腱缺损;穿皮瓣能自由覆盖浅表创面,实现复合组织缺损的立体修复。与传统的骨皮瓣、肌皮瓣相比,嵌合穿皮瓣大大提升了皮瓣受区修复效果,明显减少了皮瓣供区损害,建议熟练掌握嵌合穿皮瓣技术,进一步提升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水平。
唐举玉
关键词:穿支皮瓣复合组织缺损创面修复
穿皮瓣在头面部大面积缺损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5年
头面部疾病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后实现治疗目的,但会造成其头皮、颅骨等重要器官或组织裸露,而头部作为人体重要的暴露部位,裸露不仅影响患者头部正常功能,同时不具有美观性。穿皮瓣移植有助于头面部等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能改善术后美观性,临床上已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对穿皮瓣在头面部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穿皮瓣治疗头面部缺损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张康乐崖骞侯敏杰朱兰奇郝晨捷聂芬(综述)王小兵
关键词:穿支皮瓣外科手术创面修复
穿尺动脉穿皮瓣接力修复手部创面13例
2025年
目的探讨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的尺动脉穿皮瓣接力修复手部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合并骨骼或肌腱外露的手部创面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45.7(25~67)岁。损伤原因:碾轧伤7例,热压伤2例,机器绞伤4例。扩创后创面的面积为5.4 cm×5.1 cm~8.2 cm×7.5 cm,术前利用CDU定位穿,根据创面大小切取尺动脉腕上皮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6.0 cm×5.5 cm~8.5 cm×8.0 cm,供区均设计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的尺动脉穿皮瓣修复供区,切取面积为5.3 cm×2.7 cm~8.2 cm×4.0 cm,接力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中记录皮瓣切取情况及携带穿的数量与口径、尺动脉腕上主干口径及血管蒂长度等;其中共成功切取13块尺动脉多穿接力皮瓣,共携带35条尺动脉穿,穿口径为0.35~0.95 mm,其中5条穿口径<0.50 mm。7块皮瓣分别携带2条穿,4块皮瓣分别携带3条穿,1块皮瓣携带4条穿,1块皮瓣携带5条穿。术中切取尺动脉腕上主干口径为0.75~1.35 mm,血管蒂长30.0~45.0 mm。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及供、受区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6块皮瓣均成活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或远端坏死等情况,供区及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全部病例均获随访8~20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弹性良好,供区仅留线状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其中尺动脉腕上皮皮瓣TPD为(10.5±0.5)(8~18)mm;多穿尺动脉穿接力皮瓣TPD为(9.5±0.5)(7~15)mm。皮瓣感觉情况利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其中12块皮瓣S 2级,9块皮瓣S 3级,5块皮瓣S 4级。结论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的尺动脉穿皮瓣血供充足可靠,增大了皮瓣安全切取范围,抗感染能力强,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有效术式。
陆浩锁星星施海峰张志海薛明宇周晓
关键词:手部创面显微外科手术
腹壁下动脉穿皮瓣修复老年患者股骨大转子Ⅳ期压疮
2025年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皮瓣修复老年患者股骨大转子Ⅳ期压疮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医学中心收治的采用腹壁下动脉穿皮瓣修复股骨大转子Ⅳ期压疮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脐旁穿血管探测结果在同侧腹部设计腹壁下动脉穿皮瓣,以腹股沟韧带处触及股动脉搏动点与脐旁明显穿点的连线为腹壁下动脉血管轴线,以脐旁明显穿点与肩胛下角连线为皮瓣轴线,结合压疮清创后的窦腔情况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设计并切取腹壁下动脉穿皮瓣进行修复,根据压疮位置将腹壁下动脉血管蒂部游离至所需长度,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定期随访压疮复发情况、皮瓣的外观和质地以及供区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6~83岁,平均72.1岁。共11处股骨大转子压疮,清创前压疮面积5.0 cm×3.0 cm~13.0 cm×6.0 cm,清创后创面面积8.0 cm×5.0 cm~16.0 cm×8.0 cm。应用腹壁下动脉穿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10.0 cm×6.0 cm~18.0 cm×9.0 cm,皮瓣蒂部血管长度12~16 cm,平均14 cm。术后9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术后24 h出现皮瓣远端淤紫,经拆除创缘张力较大处缝线后自行缓解,1例皮瓣出现远端少许坏死,于病房床旁局部麻醉下切除远端坏死皮瓣后直接缝合,后经换药愈合。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压疮均未见复发,皮瓣质地柔软,色泽及外观与周围皮肤接近。腹部供区愈合良好,未见腹壁疝发生。结论腹壁下动脉穿皮瓣血管蒂长、血供可靠、可切取组织量足,术后压疮无复发,受区外观和质地良好,供区未继发腹壁疝,是修复老年患者股骨大转子Ⅳ期压疮的较好方法。
邓如非龙露瑶范宝文宋松华姜臻宇江澜邹立津邓旭辉王丽晖张友来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外科皮瓣显微外科手术穿支皮瓣股骨大转子
应用游离腓动脉穿皮瓣修复老年患者指背感染性溃疡创面
2025年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皮瓣修复老年患者指背感染性溃疡并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3月至2022年6月,兵器工业总医院手外一科应用游离腓动脉穿皮瓣修复老年患者手指背侧感染性溃疡并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65~70岁,平均66.5岁。感染原因:糖尿病所致10例,外伤所致3例。感染部位:示指7例,中指3例,环指3例。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4.5 cm~2.0 cm×5.5 cm,伴有肌腱及骨质外露。皮瓣供区为对侧小腿,皮瓣切取面积为2.5 cm×5.0 cm~2.5 cm×6.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内容包括皮瓣外观、感觉及手指活动度。结果本组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一期愈合,感染无复发,12例患者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21.6个月,皮瓣外观及手指功能满意,皮瓣感觉恢复到S_(2)级5例、S_(3)级7例,手功能评分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例,良4例。结论游离腓动脉穿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供可靠、皮瓣厚薄适中、供区可直接缝合等优点,是修复老年患者指背感染性溃疡创面的有效方法。
张伟梁高峰贾宗海贾钟喻张满盈段超鹏滕云升郭永明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老年指背感染性溃疡
弱碱性溶液泡洗后股后穿皮瓣修复膝下截肢端慢性创面
2025年
[目的]介绍弱碱性溶液泡洗后股后穿皮瓣修复膝下截肢端慢性创面的手术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4年1月,针对膝下截肢患者小腿残端慢性感染创面,清创后应用本科自制弱碱性溶液(pH值7.5~8.0)浸泡残端创面,3次/d,浸泡1周,感染控制、创面清洁后,二期行股后穿皮瓣移植修复残端慢性创面。[结果]本组7例创面均顺利愈合,皮瓣成活良好,无皮瓣坏死、皮瓣下积液及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弱碱性溶液泡洗后股后穿皮瓣移植修复在膝下截肢端慢性创面治疗中疗效显著。
张永强霍达邓子龙张秀欣刘振
关键词:截肢慢性创面清创

相关作者

王欣
作品数:865被引量:3,302H指数:28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穿支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皮瓣
唐举玉
作品数:296被引量:2,04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穿支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章伟文
作品数:397被引量:1,755H指数:23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软组织缺损 穿支 皮瓣
陈宏
作品数:641被引量:2,071H指数:22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穿支 显微外科手术
徐永清
作品数:1,854被引量:5,194H指数:30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