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72篇“ 穿支动脉“的相关文章
脑桥旁正中穿动脉粥样硬化病临床特点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动脉(paramedian pontinearteries,PPA)穿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所致脑梗死PPA-BA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2024年在民航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PPA-BAD的患者221例,根据是否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分为进展组(140例)和对照组(81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63例)和预后不良组(58例);根据是否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207例);对于进展组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98例)。对各组人口统计学、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同时探讨rt-PA静脉溶栓及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结果:①起病6 h后进展140例(63.3%),提示PPA-BAD容易出现进展加重;进展组患者高脂血症患者及以偏瘫症状起病者比例较高,起病、达峰、出院时的NIHSS评分较高(均P<0.05);进展组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②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高龄、伴有陈旧性脑梗死、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梗死面积大提示预后不良(均P<0.05);临床表现伴有头晕和共济失调的患者则更可能呈现预后良好的趋势(P<0.05)。③rt-PA静脉溶栓和替罗非班安全性高;用药组和对照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BAD患者容易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高龄、伴有陈旧性脑梗死、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梗死面积大等因素易导致预后不良;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预测指标,需要针对个体进行综合性治疗;推荐应用rt-PA静脉溶栓及替罗非班以提高疗效。
张海廷王维郭海晓周红张瑞云李佳平
关键词:静脉溶栓替罗非班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68例急性穿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日常生活能力[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动脉型脑梗死患者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纯双抗血小板治疗。
李小刚
关键词:替罗非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
替罗非班联合抗栓药物治疗急性穿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传统抗栓药物治疗急性穿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山西省万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穿动脉脑梗死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标准双抗治疗,观察组在使用传统抗血小板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神经损伤相关因子、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5±1.7)分]低于对照组[(6.7±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损伤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传统抗栓药物应用于急性穿动脉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神经损伤,改善氧化应激水平从而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
解青芳
关键词:替罗非班抗栓药物穿支动脉脑梗塞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穿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入院时全身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穿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BAD患者326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97例和非END组229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D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SII对BAD患者发生END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年龄、入院NIHSS评分、hs-CRP、中性粒细胞、SII显著高于非END组,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1.134,95%CI:1.050~1.226,P=0.001)、hs-CRP(OR=1.131,95%CI:1.024~1.249,P=0.015)、SII(OR=1.001,95%CI:1.001~1.002,P=0.003)为BAD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SII预测BAD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660,显著优于入院NIHSS评分和hs-CRP(P<0.05)。结论炎症指数SII是BAD患者发生END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SII对BAD患者发生EN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干德彪李军涛刘冰段军燕张博贾宗翰霍会永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神经功能恶化
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穿动脉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穿动脉型脑梗死(P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于2023年4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102例PACI患者,运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试验组在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4.51%(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1%,高于对照组的7.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PACI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加快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何志成黄汉宁
关键词: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急性进展性穿动脉疾病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技术在急性进展性穿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于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确诊为急性PAD型脑梗死的患者56例,按是否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将PAD型脑梗死分为:PAD-END组32例与PAD-非END组24例;记录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PWI检查指标(相对血容量、相对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比较PAD-END组和PAD-非END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END组既往高血压史、入院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患侧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患侧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高于非END组(P<0.05);END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低于非END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END组入院时收缩压、HbAlc、Hcy、hs-CRP显著高于非END组,组间比较P<0.05,OR值分别为0.846、0.227、0.716、0.474,END组rCBV、rCBF显著低于非END组,组间比较P<0.05,OR值分别为8.543、15.3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CBV预测END的最佳截断值为0.99,此时的灵敏度为0.875,特异性为0.844,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846;rCBF预测END的最佳截断值为0.848,此时的灵敏度为0.917,特异性为0.687,AUC值为0.868;结论rCBV、rCBF降低和入院收缩压、HbAlc、Hcy、hs-CRP升高可能是急性PAD患者出现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WI技术可用于预测急性PAD患者END的发生。
王景凤王景泰毕鹏翔郭艳芹
关键词: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依达拉奉与替罗非班联合对穿动脉病变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穿动脉病变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依达拉奉和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接治的85例穿动脉病变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单药组42例静脉滴注依达拉奉,联合组43例于单药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泵注,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指标、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周末,联合组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黏附率(PAdT)、丙二醛(MDA)及NIHSS评分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大脑中动脉舒张末期(Vd)、收缩峰期(Vs)和平均(Vm)血流速度、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穿动脉病变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依达拉奉和替罗非班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氧化应激和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并改善其血小板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安全且效果显著。
张慧杰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依达拉奉替罗非班
穿动脉粥样硬化病高龄患者溶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80岁的穿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BAD老年患者,按照年龄分为60~79岁组和≥80岁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90 d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6例患者,60~79岁组114例,≥80岁组42例。基线信息中,≥80岁组患者的B型钠尿肽、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明显高于60~79岁组(P均<0.05)。治疗有效性分析中,≥80岁组患者溶栓后24 h和7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高于60~7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80岁组更容易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8.1%vs.12.3%,P=0.025)。两组患者的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NIHSS评分、m Rs≤2分和mRs≥4分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安全性分析中,两组患者的颅内出血转化和消化道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80岁组患者出现黏膜出血和卒中相关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60~79岁组(P均<0.05)。结论:≥80岁的BAD患者仍能从静脉溶栓中获益,但需要关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并发症。
高甜文马志曹辉邱峰
关键词:静脉溶栓高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依达拉奉右崁醇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穿动脉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穿动脉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急性穿动脉梗死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依达拉奉右崁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于入院时和第3 d分别进行NIHSS评分,比较两组END发生情况,分析END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END的发生率为25.45%,明显高于观察组(5.45%)(χ^(2)=8.419,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入院时高NIHSS评分和高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穿动脉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而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是保护因素(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5,P=0.376)。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可减少穿动脉梗死患者END事件的发生,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炎症可能是穿动脉梗死发生EN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钱丽花田吉申张琴琴张晓林
关键词:替罗非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生物标志物与穿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Mac-2结合蛋白(Mac-2 binding protein,Mac-2BP)与穿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及转归不良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4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BAD患者176例,根据发病后72 h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42例和非END组134例。随访90 d,按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129例和转归不良组47例。比较END与非END组及不同临床转归患者血清suPAR、Mac-2BP水平,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uPAR、Mac-2BP预测END、转归不良的准确性。结果END组suPAR、Mac-2B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深部脑白质高信号评分、基底节区EPVS评分及脑灌注受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显著低于非END组(P<0.05,P<0.01)。转归不良组suPAR、Mac-2BP、EN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MTT、TTP、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评分、END及脑灌注受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CBV、CBF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P<0.05,P<0.01)。suPAR、Mac-2BP、脑灌注受损和深部脑白质高信号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suPAR、Mac-2BP、EN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END、脑灌注受损和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是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血清suPAR、Mac-2BP联合检测预测BAD患者EN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4(95%CI:0.822~0.947),联合检测预测BAD患者转归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2(95%CI:0.810~0.938)。结论脑灌注受损和suPAR、Mac-2BP是BAD患者发生END及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病情及预后评估。
胡胜洁付胜奇李浩然朱利利禹萌秦海强
关键词:灌注成像脑血管循环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作者

章伟文
作品数:397被引量:1,755H指数:23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皮肤缺损 软组织缺损 穿支 皮瓣
王炎强
作品数:170被引量:548H指数:13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 多巴胺能神经元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卒中
王欣
作品数:865被引量:3,302H指数:28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穿支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皮瓣
丁美萍
作品数:491被引量:1,293H指数:1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癫痫患者 多发性硬化 颞叶癫痫 难治性癫痫
胡浩良
作品数:148被引量:429H指数:14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骨间后动脉 穿支 手损伤 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