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8篇“ 税收中性“的相关文章
公平竞争审查视域下税收中性原则的适用研究:理论拓补与税法修正
2024年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被广泛视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财税法中的税收中性原则契合当前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现实需要,且其内涵在不同场域的范畴延展,应当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维度中发挥其独特的财税法功能。通过考察税收中性原则在保护竞争、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不当竞争、衔接国际税收中性原则、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效应,应重视税收中性思想,理顺其价值位阶,将税收中性原则上升为税法基本原则,细化税收公平竞争审查标准,优化审查机制,对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不当竞争进行匡正,契合统一大市场构建,将财税政策纠正至中性的轨道上,也更契合当下发展型财税法的构建理念。
袁兴奇
关键词:税收中性原则税收优惠政策
金融发展、税收中性与企业税负
2024年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本文关注税收中性税收稳定器在微观企业的实践和表现,以阐述和论证金融发展对企业实际税收负担的影响机制。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引入金融发展和企业投资成本的概念,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在中国经济的实际特征下,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地方政府通过降低企业的实际税率来扩大企业产出,从而推动社会福利最优化。经验证据表明,较高金融发展水平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鼓励企业选择债务融资机制,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这也有利于地方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缓解财政压力,并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从而再次推动企业产出的扩大。研究结果表明,当金融发展水平提高10%,该地区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总体税负的实际税率将分别减少1.59%、0.76%、1.02%。本文的结论可为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政府宏观治理能力以及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张凯强
关键词:金融发展税收中性企业税负实际税率
税收中性与产业链重塑:基于企业专业化视角被引量:4
2024年
深化企业专业化分工是塑造现代产业链供应链关系的基础,增值税税收中性的实现有助于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本文借助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基于上市企业集团母公司财务信息,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增值税税收中性对企业专业化的影响。本文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推动企业分离后向业务,使企业专业化程度提高。该政策的作用机制在于改善企业资金状况、减少增值税留抵给企业带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促使企业增进与外部市场的交易往来。异质性分析显示,当企业的增值税进销项税率差异较大、融资约束较强、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较好时,增值税留抵退税对专业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曾艺周小昶冯晨
关键词:专业化分工
论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移背景下烟草税税率上调与税收中性
2024年
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移与烟草消费税税率上调在财政效果与调控效果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在此意义上,两种制度的设计与结合有其合理性。但烟草消费税以消费为客体、面向最终消费者,与之相矛盾的是征收消费税涉及最终消费前的多个环节和主体,故对税收中性的考量成为必要。将税收中性引入烟草消费税制度主要表现为税收中性与税负转嫁的互动。在一定情形中,征税环节后移与烟草消费税税率上调的结合冲击私人部门资源配置,其负面影响超过冲击所实现的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不符合比例原则。对此,确保制度变革契合税收中性成为必要。
程玉璇
关键词: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视阈下的企业所得税矫正——以纳税主体的扩张为因应被引量:1
2024年
税收中性原则对优化营商环境所要求的市场主体平等保护和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所得税隐含的间接税属性决定其应遵循税收中性原则。现行企业所得税偏离税收中性,关键不在于经济性双重征税所致“税负不公”,而在于纳税主体的界定偏差。问题根源于企业法定主义与税收法定主义的双重约束下纳税主体与私法主体的捆绑,突破点在于税法对“企业”这一纳税主体的重新界定。以有限责任为核心要素,将税法上的“企业”界定为投资人承担有限责任而营利的经营性实体,能以较低的制度成本促进企业所得税法向税收中性回归,故企业所得税纳税主体应扩张至有限合伙中的有限合伙人及其份额拟制出的“企业”以及营业信托中的信托计划。对于由此引发的税收负担,可根据营利能力等因素进行梯度化税率调整来缓解或消除。
张嘉彦
关键词:税收中性企业所得税企业纳税主体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雇佣规模和工资的影响研究--基于税收中性的视角
赵洁
税收中性理论视角下产业园公募REITs全流程涉税问题研究——以东吴苏园产业REIT为例
产业园区是以促进某些产业发展为目标的产业集聚载体,在产业成长、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均作出巨大贡献。近些年来国家发布了诸多鼓励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因此,产业园区的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与此同时,产业园区一直...
马钰涛
关键词:税收中性
基于税收中性的增值税税率简并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营造中性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势在必行。增值税是典型的具有中性效应的税种,我国自1979年引入增值税制度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增值税制度的调整与完善,目前增值税较大的问题在于被赋予了...
李晓雅
关键词:税收中性增值税投入产出法
增值税不完全退税与出口企业纵向一体化:基于非税收中性的视角被引量:4
2023年
内外贸一体化是推进贸易强国的重要任务。增值税出口不完全退税打破了税收中性,有碍于内外贸的公平发展,进而不利于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流动和专业化分工。本文利用2000—2006年出口企业数据,首次度量了不完全退税下企业层面的“出口增值税”,研究了不完全退税对出口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完全退税打破了税收中性,进而增加了交易成本,改变了分工决策,促使出口企业提高纵向一体化程度。(2)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企业层面,不完全退税的一体化效应在非国有控股或国有股权占比低于34%、出口密度高,以及规模大、融资约束低而有能力实施一体化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在地区层面,在市场分割程度高、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的地区上述效应更加显著。(3)在不完全退税下出口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盈利能力,但是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企业生产组织决策的税制诱因,从维护税收中性的角度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何小钢沈立锦毛海涛
关键词:交易成本税收中性
增值税税收中性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的研究被引量:22
2023年
本文从增值税税收中性的角度,系统评估了增值税留抵退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抵退税改革有助于发挥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点,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果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和地区税收征管严格的样本中效果更显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检验表明,留抵退税改革主要提高了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而非纯技术效率;机制检验发现,改革后的试点企业通过增加创新投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扩大投资规模以及改善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系统评估了留抵退税改革的政策效果,有助于在理论上揭示税收中性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并为深入推进现代增值税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李姝金振谢雁翔张潇匀
关键词:增值税税收中性全要素生产率税制改革

相关作者

刘心一
作品数:32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税收 财政 所得税 税制改革 公共商品
吴俊培
作品数:149被引量:925H指数:1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公共商品 税收制度 财政体制 公共部门 财政理论
龚旻
作品数:20被引量:135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研究主题:实证检验 财政分权 税收中性 转移支付 实证分析
邓子基
作品数:178被引量:1,364H指数:2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公共财政 税制改革 国家分配论 财政 国家财政
郑光忠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市地方税务局
研究主题:税务机关 中介服务 建筑业 税收中性 纳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