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8篇“ 移植改编“的相关文章
- 论地方戏曲移植改编的创新机制及其意义——以福建莆仙戏为例
- 2024年
- 移植改编是地方戏曲发展的重要方式。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福建莆仙戏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传统剧目资源,在当代移植改编潮流中居于领先地位。以其为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地方戏曲移植改编的基本机制即原剧种的初次改编、二度创作定型和再度创作适应。机制上的创新体现在再度创作中或融入新的舞台理解,进行音乐唱腔的调整,在演唱上谱曲制韵,在表演上融会贯通,合理增添特色科介表演;也体现在创新表达地方文化元素,即在消化剧本内核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舞台理解。这种创新的意义在于:改编后使剧目获得新的审美理解,提升审美阈值,使剧本克服时空壁垒,发挥普适的审美情趣和思想价值。移植改编既是地方戏向外传播的重要表现,也使得原作走向经典化。这一阐发对于总结促进地方传统戏曲发展的深层机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张丽娟王晓平
- 关键词:地方戏曲莆仙戏移植改编
- 经典剧目跨剧种的创造性转化——以秦腔《锁麟囊》的移植改编为例
- 2024年
- 本文以秦腔《锁麟囊》的移植改编为例,从剧种的转化、演员的表演、舞台的呈现以及唱腔的设计等方面来探讨移植改编经典剧目在坚守和弘扬秦腔的剧种特色和个性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秦腔的传承、发展以及其他经典剧目的跨剧种转化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
- 余婷
- 关键词:经典剧目剧种特色
- 新编现代京剧《主角》的移植改编与情境再造
- 2023年
- 新编现代京剧《主角》改编自作家陈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作品,该剧将原著主人公忆秦娥的“秦腔名家”身份改为“京剧名角”,在塑造倔强勇敢,极具个人魅力的女性形象的同时,也揭示了“没有人不想当主角,没有人一辈子当主角”的艺术主题。全剧采用“戏中戏”的结构,将杨排风、白娘子、杨贵妃、穆桂英、赵艳蓉等传统女性形象统合为剧中“戏魂”,凸显忆秦娥的内心“视像”,展现京剧艺术的魅力与特色。在情境设置方面,新编现代京剧《主角》改变了以往“一桌两椅”的舞台设计,以灯光调度和舞台布景展现出一种情韵悠长,含蓄婉约的蕴藉之美。
- 孟赟
- 关键词:改编
- 移植改编中的守正与创新
- 2023年
- 一、移植改编的“前世”移植改编是戏曲剧目创作的一种形式,不同于独立完成的原创,属于整理改编范畴。“移植”一词本为农学概念,按照《辞海》的解释,指从苗床挖起生长良好的树苗,移栽到大田里或他处进行培育的工作,也称“移栽”。后来被借用到医学上,指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文化艺术学上的“移植”,指整理、改编、翻译、注释他人作品而产生的成果。在戏曲创作领域,不同剧种、不同艺术形态之间的剧目整理、改编工作,即称“移植改编”。
- 谢雍君
- 关键词:移植改编戏曲剧目戏曲创作艺术形态《辞海》
- 论二胡移植改编“繁荣期”作品中演奏技法新发展
- 二胡移植改编作品是二胡作品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整个二胡艺术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整个移植改编发展经历了萌芽、初创、繁荣三个时期,“繁荣期”作品数量最盛,二胡演奏技术因此在这一时期有了巨大进步。本文以“繁荣期”演奏...
- 周亚皝
- 关键词:演奏技法移植改编二胡
- 妙手移花 经典新颜 浅谈京剧《五女拜寿》的移植改编
- 2023年
- 越剧《五女拜寿》是浙江剧作界的领军人物顾锡东先生最负盛名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新时期越剧乃至整个戏曲界的重要收获。由它改编的同名戏曲电影曾风靡一时,是戏曲乃至电影观众的美好回忆,同时也使越剧传遍全国乃至远播海外。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初次演绎这部作品的一批青年演员,通过这部戏迅速被广大观众熟知和喜爱,成为日后越剧舞台乃至影视界的中坚力量,不少人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而六小生、六花旦的罕见阵容不仅集中展示了越剧诸流派的艺术风韵,也间接成就了新时期越剧和戏曲团体的一面旗帜一一浙江小百花艺术团,由此开辟了浙江越剧的新篇章,为繁荣越剧事业创造了巨大的艺术与思想财富。
- 孟丹
- 关键词:电影观众移植改编《五女拜寿》戏曲电影艺术团
- 变通,在继承与借鉴之间 评移植改编粤剧《马前覆水》被引量:1
- 2023年
- 从昆曲传统戏《烂柯山》移植改编而来的粤剧《马前覆水》,是深圳市粤剧团的“名家传戏”精品剧目,由昆曲名家梁谷音的学生青年粤剧花旦谭兰燕、优秀粤剧须生陈世才领衔主演,青年导演胡家伟担任剧本移植并执导。该剧于2023年7月11日在深圳戏院首演,现场反响热烈,演后观众们有赞赏也有质疑。
- 刘思琪
- 关键词:精品剧目移植改编青年导演昆曲烂柯山
- 20世纪60年代京剧剧目移植改编探究——以京剧历史剧《满江红》为例
- 2023年
- 20世纪60年代,马少波、范钧宏、吕瑞明根据京剧传统戏《风波亭》和滇剧《牛皋扯旨》等剧目移植改编成了京剧历史剧《满江红》。该剧通过战与降的敌我矛盾,表达了强烈的英雄气概与爱国主义精神。本文试图还原京剧历史剧《满江红》的移植改编过程,探究改编者在民间趣味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抉择以及出现的问题,总结移植改编的方法与模式,兼论其在“历史剧论争”的语境下,在移植改编中,历史人物塑造的问题。
- 张敏
- 关键词:移植改编历史剧
- 剧种特色与时代审美的创造性转化——浅谈京剧《五女拜寿》的移植改编
- 2023年
- 从地方剧种移植优秀剧目,是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探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发展之路。国家京剧院作为京剧的“国”字号品牌,更是移植改编的重镇。如今京剧舞台上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不少都是国家京剧院从其他剧种的优秀剧目中移植过来的,比如田汉从碗碗腔《女巡按》移植来的《谢瑶环》,马彦祥从同名川剧移植来的《柳荫记》。
- 罗松
- 关键词:移植改编经典剧目碗碗腔剧种特色
- 坚守剧种艺术本体的移植改编——评京剧《团圆之后》
- 2022年
- 云南省京剧院移植创排的京剧《团圆之后》,在改编创作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经典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京剧化的合理改编,二是在舞台呈现的艺术手段上进行了京剧剧种性的转化,坚持了对剧种本体性艺术元素的化合使用。京剧版的文本改编除了按照京剧舞台逻辑进行转化外,尤其继承了莆仙戏《团圆之后》文本的优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优长一,控诉礼教桎梏和动摇封建堡垒的思想性意义。
- 张正贵
- 关键词:莆仙戏改编创作移植改编舞台呈现艺术本体
相关作者
- 许嵩

- 作品数:14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广东音乐 琵琶曲 彝族 创作手法 琵琶乐曲
- 胡志平

- 作品数:16被引量:106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二胡艺术 二胡曲 宫调 技法 音调
- 卞秀峰

- 作品数:5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扬琴 移植改编 音乐作品 改编 民族音乐
- 周爱华

- 作品数:62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吕剧 地方戏曲 戏曲创作 传承人 剧种
- 牛明会

- 作品数:13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河北梆子 音乐 艺术扶贫 移植改编 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