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014篇“ 社会生产“的相关文章
大众性育儿劳动的“去情感化”和不稳定性劳动的社会生产
2025年
育儿嫂作为家政劳动中被细分出来的一种照料劳动类型,为回应“工作-家庭”平衡问题、支持女性返回职场和促进生育提供了市场化路径。但是,在照料劳动与消费中间群体扩大的过程中,照料劳动市场化和照料消费的商品化使照料面临一种“去情感化”的困境。育儿嫂劳动过程中存在三维主体的“去情感化”过程。消费者、劳动者和家政公司通过不稳定性的制造,消解了关怀劳动的自然情感纽带。关怀劳动的“去情感化”并未增强劳动者的自主性,反而加剧了劳动的不稳定性。“去情感化”的关怀劳动通过讲人情、重感情和念旧情的“在不讲感情时讲感情”策略机制,共构了分层的情感劳动体制维系,并强化了关怀劳动的不稳定性再生产。扩大的社会照料需求和收缩的关怀供给使家政服务市场存在从“橄榄型”向“倒三角”转化的风险。应该以推动“制度性的技能化”替代以“证书型的专业化”,培养高技能的照料劳动者。
温欣张文华
新质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关系带来的深层次变革被引量:1
2024年
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而提出的一个标志性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将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上重塑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将极大地提高生产社会化和公共化程度,将会对社会生产关系带来深层次的革命性变革,呼唤着新型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到来。
陈祥勤
增强社会活力与发展社会生产被引量:1
2024年
社会活力是一个社会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所在,对于这个社会是否拥有外部的抵抗力和内部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生产力作为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社会活力与生产力发展关系,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必然路径;同时,增强社会活力也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终极追求。明确通过改革完善生产关系、从而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包括正确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质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且新型劳动者构成其中的主体性因素,这便要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营造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田鹏颖陈飞羽
关键词:社会生产力社会活力
双重涌现与网约车的市场地位获得——基于平台型社会生产结构的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从平台型社会生产结构的角度系统考察了网约车的市场地位获得及其特殊路径。在平台型社会生产结构的运行中,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开放的交易结构相结合,使平台系统演化为一个复杂系统,并在双向技术赋权的推动下发生双重涌现:其一,在平台企业的基础上涌现出一个庞大的市场。平台市场的涌现意味着在传统市场规制体系之外的市场建构。其二,在平台市场的基础上涌现出一个强大的社会。平台社会的涌现奠定了支持网约车发展的社会基础。平台系统涌现出的市场建构之“形”和社会基础之“势”共同推动了国家对网约车服务的认可、接纳和授权。
张兆曙王朝阳
社会生产体制变迁视角下的新职业群体:职业特征、形成原因与现实困境被引量:3
2024年
以信息化、数字化和平台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业态、新产业模式,催生出形式多样的新就业形态,吸纳了众多就业人口,并塑造了新职业群体特别是青年群体的职业特征。具体而言,青年群体在行业选择上呈现出“去工厂化”、在身份建构上表现为多重职业和身份、在职业倾向上更青睐知识创意类工作等典型特征。从社会生产体制变迁的视角来看,青年群体上述职业特征的形成源于生产资料使用方式的变化、职业结构的变动以及生产要素的变革。对于由此所导致的青年群体职业脆弱性问题也应从新型生产关系出发予以破解,在推动各项改革深化的同时加强对新职业群体的政策支持。
张海东杨城晨
关键词:信息社会
从“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到新质生产力——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理论创新挈要被引量:19
2024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的过程。“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和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提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量的增长中质的变化“跃升”的要求;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确定了新质生产力中“绿色发展”的根本规定性;三个“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整体论,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工程科技中“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新概括,对劳动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特征作出创新性探索。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集成的精粹,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可靠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跃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依据”。
顾海良
劳动生产率与社会生产规模对工资消费需求的作用——马克思经济理论视阈下的分析
2024年
本文用马克思《资本论》的经济理论,分析社会生产发展对工资消费需求变化的作用及其技术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社会生产发展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社会生产规模扩大两个方面,社会生产规模可以由劳动者人数(就业人数)和资本量两个方面来衡量。本文指出:工资消费需求会随着劳动者人数(就业人数)增加而增加,工资消费需求变化取决于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组合效应,当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速度大于资本量增长速度时,工资消费需求就会减少;在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中,在古典产权制度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在结构上降低工资消费需求,而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中,在现代产权制度下,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会在结构上改变工资消费需求,在货币表现的总量上会提高工资消费需求。工资消费需求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决定了社会总需求变动的主要方向,因此,要治理社会总需求下降,克服总需求不足,就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大力发展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与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白瑞雪白暴力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理论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与社会生产规模对利润引致需求的作用——马克思经济理论视阈下的函数与分析
2024年
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规模对利润引致需求的作用、数量关系及其本质所在,社会生产规模可以用劳动者人数和资本数量两个方面来衡量。当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本数量扩张时,利润引致需求不一定增长;如果资本有机构成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数量的增长率时,利润引致需求会下降,这就是经济增长中的总需求下降或总需求不足加剧现象。预期的不稳定性和投资在形成市场供给和需求上的时间差,会导致利润引致需求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宏观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特别关注这两点,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上构建利润引致需求函数关系及其数量分析,并由此出发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现实问题,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
白瑞雪白暴力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理论劳动生产率
社会生产本体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哲学被引量:1
2024年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的“元理论”和“前结构”。从总体上看,理论界存在着一种回避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问题的态度。如果不能科学地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阐明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马克思哲学,那么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应该遵循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内在逻辑即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将其本体论界定和确立为生成论意义上的“社会生产本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与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
张起梁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变革
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超级社会生产的变革性影响与风险应对被引量:1
2024年
社会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确证人类得以客观存在,并表征人类社会历史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哲学范畴。相较于传统一般的社会生产,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从社会生产的主体、中介和客体三个基本层面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的历史结构,并通过从不完全数据编码、不完备拟像到价值创造这一基本逻辑进程,塑造一种全面符号化的超级社会生产。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超级社会生产,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确立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核心原则,科学规范和正确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
赵泽林
关键词:以人为本

相关作者

胡钧
作品数:189被引量:51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资本论》 中国模式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薛永应
作品数:30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产力系统 生产力因素 生产力经济学 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
郑志国
作品数:33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社会生产 生产力 共同富裕 社会主要矛盾 部类
巨乃岐
作品数:161被引量:41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保密 技术价值思想 网络舆情 突发事件 自然生产力
周文
作品数:335被引量:4,093H指数:2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政治经济学 共同富裕 中国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