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4篇“ 社会护理“的相关文章
老年社会护理机器人“欺骗”问题的伦理审视被引量:1
2023年
老年社会护理机器人其拟人化特征涉及的欺骗性问题始终存在争议。批评者坚持认为机器的拟人化所带来的一切都是假象从而不断质疑护理机器人的欺骗属性,辩护者认为拟人化特征是促进人机融合的必备要素但却未提供有力的合理性证明。聚焦人机多个主体的协调融合,揭露背后欺骗即是背叛,进而为护理机器人不会也不应该存在欺骗补充了有力的证据,并从完善用户知情同意、加强用户自主权、制造商承担举证责任等方面提出防范“欺骗”风险的路径,为辩护的开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可行出路。
褚建勋李本莉
关键词:欺骗
中国社会护理保险可行性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中国自2016年开始在国内多座城市建立社会护理保险试点,但以中国当下的国情是否适合建立社会护理保险制度,是一个紧迫、严肃且值得深究的问题。参照其他国家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经验,并以德国为主要案例,深入剖析社会护理保险可能存在的人力和财力风险,提出了“护理员悖论”概念。指出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亏损、高缴费率、少子老龄化状况下推行社会护理保险风险巨大,目前或许不是中国推行社会护理保险的最佳时期。
陈友华张钒
关键词:社会护理保险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年
目的:分析生物—心理—社会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命质量、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理情绪更加稳定,睡眠质量更佳,且生命质量、满意度更高,依从性更好(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何美娟
关键词:乳腺癌负性情绪睡眠质量
我国亟需建立社会护理保险制度
2021年
在我国,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残疾老人的数量庞大,公共服务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且存在家政服务不规范、家庭小型化以及家庭功能弱化、失能老人家庭易陷入贫困等问题,为此国家制定并设立了有关社会护理保险制度的系列政策法规和试点。总结现有试点经验,可发现其主要问题如下:(1)社会护理保险制度过度依附于医疗保险制度;(2)缺乏详细的护理等级及给付标准;(3)能够提供护理服务的机构有限,专业化服务人才短缺;(4)多数地区医疗保险基金处于赤字边缘,没有富余的资金支持建立社会护理保险制度。有鉴于此,我国当前可借鉴比较法上各国的正反经验,在已有社会保险覆盖外,再建立独立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并完善其细节规定,筹集费用支持老龄社会社会给付。
刘翠霄
关键词:老龄化家庭护理护理保险
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干预,40例)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变化情况与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SE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6 h和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同时还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赵凤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0例患者仅接受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发展情况、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干预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关节压痛指数及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评分及睡眠效率、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出院时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负面情绪,提高用药依从性评分、睡眠效率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赵林蓉何花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自理能力负面情绪
生物-心理-社会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生物-心理-社会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2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13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化疗期间给予生物-心理-社会护理,对照组在化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饮食、行为锻炼、睡眠依从性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SDS、S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PSQI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的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杨敏徐静王效李静苏冰洁杨颖勋韩焕鸽
关键词:乳腺癌负性情绪睡眠质量
老龄化社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教改路径探究被引量:1
2020年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昼夜护理、老年人的心理咨询或是日常的生活照料等与老年人相关的工作都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来完成,老年人的需求也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传统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本文在首先在分析了中国老龄化现状的基础上,发现了老龄化的加速和向深度老龄化发展的趋势;接着明确了护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可能的培养方案设计;最后提出了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构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既要传承延续又要敢于开拓创新和坚持目标统一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元化等几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教改路径的探究思路。
王燕辉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生物-心理-社会护理在经皮肾镜术后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护理式干预在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术后护理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2月于本院就诊并拟行经皮肾镜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实验组患者采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轻(P<0.05).实验组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结论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减轻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良好.
韩英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镜术疼痛程度
以家庭为单位的医务社会护理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照顾者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医务社会护理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相应的80名照顾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家庭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医务社会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各项管理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行为的评分及照顾者负担、积极感受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照顾者P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BBS评分、照顾者C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单位的医务社会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行为,显著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顾者的负担并增强积极感受,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向梅胡国娣鲁淑芬姚辛敏王林利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照顾者

相关作者

李春斌
作品数:60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家庭暴力 见义勇为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
陈新艳
作品数:6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门诊手术室 心理特点及护理 心理特点 急诊外伤患者 护理对策
蒋晓织
作品数:30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肝 血浆置换 胆红素 肝衰竭 生物反应器
刘明
作品数:23被引量:561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自我效能 护理 抑郁症状 原发性肝癌 老年人
赵芝萍
作品数:22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研究主题:重型肝炎 黄热病 输入性 医院消毒供应室 传染病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