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75篇“ 社会应对“的相关文章
城市防疫现代化中的危机治理与社会应对——以1910~1911年“东北鼠疫”为中心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来,疾病的社会文化史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近代中国,“卫生行政”作为一种政府职能在1910年的大型鼠疫中得以初建,在此过程中,中央政府、国际势力、地方行政、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在多个层面对疫情的反应不一,伴随着社会调适和认知重构,于冲突互动中达至平衡。晚清社会风俗习惯中逐渐融入西方因素,这些因素在疫情发生时的移民社会中发生快速反应。政权的强力介入和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公共卫生机制的现代化转型。对于城市特定防疫史的梳理,有助于厘清疾病如何与社会产生互动,从而拓展疾病的社会研究路径。
刘明明
关键词:城市鼠疫社会应对社会动员
清代贵州旱灾的时空特征与社会应对
2024年
旱灾是贵州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危害。清代贵州共发生108次旱灾,这一时期旱灾发生频次、灾情范围、灾情深度都超过前朝,又在时间和空间上独具特点。从时间上看,清代贵州旱灾在波动变化中具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连旱灾年与受灾范围也在总体上逐渐增多;春、夏则是旱灾频发的季节。从空间上看,旱灾主要集中分布在省东部、中部和北部地区。针对清代贵州旱灾情况,政府建立起仓储积谷、开渠筑堰防范旱灾,拨发钱粮、设坛祈雨救济灾民,减免额赋、平粜粮价纾缓民困的灾前、灾时、灾后应对体系。
杨利利
关键词:清代旱灾社会应对
清代安徽疾疫及社会应对
2024年
清代安徽疾疫爆发频率高,疫源复杂,疫病种类多,分布范围大小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沿江、河滨湖地区和交通要道、贸易繁荣区为疫灾高发区,多或紧随水旱蝗等自然灾害或与之同频发生,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破坏性大。清代安徽疾疫频发,与气候及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战争、人口流亡、风俗习惯的影响休戚相关。疾疫爆发后,地方官员、士绅、民间慈善组织、富民、商人和医者采取遣医施药,设仓储粮,广施赈济,祈神禳灾,施棺助葬,编撰、刊印和传播防疫方书,族医赠药施治等措施,应对疫灾。
张立芹王胜军
关键词:清代疾疫
战后广西灾荒及社会应对探析(1945—1949年)——基于民国报刊的考察
2024年
抗战胜利之后广西连年灾荒,首先是战后即遭受特大饥荒,后接续遭受水、旱、虫、雹、疫诸灾,其灾害之深重为数年所未见。为救济黎元,救灾民于水火,广西省国民党政府积极向南京方面请求急赈,桂籍政要等积极为救济桂灾广为呼吁;此外社会各界也积极筹款对广西开展赈济。然而,地方官员的贪墨、“三征”的持续进行使得救灾效果大打折扣,使国民党政府逐渐丧失民心,最终影响其统治的稳定。广西战后的社会救灾工作为我国防灾减灾体系提供了重要的资鉴作用。
李家鑫
关键词:灾荒社会应对
1918年大流感在北京的流行及社会应对
2024年
通过系统整理18种民国报纸相关史料,探究1918年大流感在北京地区的流行及社会应对情况。记录1918年北京的春夏之交和秋季的两次大流感流行,政府及社会各界民众为防控流感疫情做出了相应的努力:负责公共卫生的京师警察厅购买、发放防疫药品,组织医生研讨疫病,发布、张贴防疫布告,并施行防疫、消毒;地方行政机构通过施诊、施药等措施,周济贫病;以汪仲鹤、郝植梅、杨铸园、马左泉、张月桥等为代表的中医药人,积极投身流感救治工作。中医中药尤其是银翘解毒丸、时疫清瘟丸等中成药的广泛使用,为减轻患者病痛、控制疫病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百年前京城的这场大疫流行及防控,以期能为今后的疫病应对带来启发和借鉴。
吴文清王居义
关键词:民国报纸《申报》《民国日报》《大公报》《益世报》
清代贵州集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社会应对
2024年
集市是乡民交易产品、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商业性区域。清代贵州商品经济得到发展,集市贸易日趋活跃,由此产生了集市人口流动复杂、场所秩序混乱、经济纠纷屡现、集市税收繁重等问题。官方和民间均有应对,但官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难以全面应对,往往也会倾向于民间力量来调解纠纷,士绅组织团练、商人自发形成行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方应对的不足。
吴双玉
关键词:清代集市
明代江西疾疫及社会应对被引量:1
2023年
明代江西是国内疫灾高发区之一,境内有数次大疫爆发。疾疫具有爆发频繁,由周边地区传入,间隔时间缩短,集中爆发趋势明显,疫情持续时间延长,波及范围扩大,沿河滨湖地区和交通要道为境内疫灾高发区,与水旱灾害同频发生的特点。疫灾爆发后,虽有朝廷政策支持,但江西各府、县地方社会是疫后应对的主力。地方官员、乡绅、富民、富商、医者等成为灾后应对的主体,采取设立惠民药局、选医施药、建仓放粮、广施赈济、扶助生产、照料病人、信巫弃医、逃难等应对措施。官民广泛参与、积极互动,是成功应对疫灾的保障。总结明代江西疾疫的特点以及灾后应对措施,为当下我国防治疫情提供历史智慧和启迪。
赵丹
关键词:明代疾疫
中世纪晚期泰晤士河口地区风暴潮灾及社会应对被引量:2
2023年
泰晤士河口地区以伦敦为中心,是英格兰重要的对外窗口与城市勃兴之地。中世纪晚期泰晤士河口地区遭受了频繁且严重的海洋风暴潮,由于该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发达,受风暴潮带来的破坏也更为严峻。面对灾害,地方和中央建立起基本的灾害应对机制,庄园组织承担修复堤坝与排水义务,中央则通过设置委员会的方式监督引导地方开展维护工作。同时,人们并未对风暴潮的发生产生科学的认识,而是将之视为上帝的惩罚以及女巫的恶行。
孙立田邱家瑞
关键词:中世纪晚期社会应对
清代嘉兴瘟疫与社会应对被引量:1
2023年
受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清代嘉兴瘟疫暴发频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史料的查找梳理,在了解归纳具体瘟疫发生年份和地点的基础上,文章重点从官方、民间、医界三方面总结过往疫情的应对手段,特别是对清代嘉兴大量存在的医家群体的防疫治疫贡献进行了补充。
刘雅仙
关键词:清代瘟疫社会应对
1925年大理凤仪间地震灾害与社会应对
2023年
1925年,云南大理、凤仪间发生7级地震。此次地震由于震级较大,波及范围甚广,给大理地区造成严重伤害。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民间组织开展了灾害救济工作,应对此次地震危机。但由于当时云南自然灾害频发,匪患连连,且地方政府忙于维系政权,救灾态度消极,导致整体救灾效果并不理想。
王瑞芳
关键词:灾情社会应对

相关作者

魏冬冬
作品数:9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应对 驿道 沿线生态 龙场 土司
梁志平
作品数:27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清代 环境变迁 水质 水质环境
吴康林
作品数:13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舆论 地方督抚 《申报》 抗日战争 清末新政
尹玲玲
作品数:43被引量:119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明代 明清时期 渔业经济 滑坡灾害 地质灾害
邓宏琴
作品数:19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乡村 集体化 社会应对 乡村干部 太行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