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84篇“ 社会学中国化“的相关文章
社会学中国化
蔡勇美
关键词:应用社会学社会学
社会学中国化的发展与创新
2024年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社会学越来越被社会重视,也逐渐成为教、科研和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从中国传统医社会学的思想和特点、西方医社会学的引入与发展、医社会学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三个方面明确医社会学中国化的含义:以开放的心态习全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的文明,既引入外来术,将其本土,也输出我国术,阐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医社会学。这不但丰富和推动了世界医社会学的发展,也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思想、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王红漫
关键词:医学社会学学科建设
社会学中国化视域下吴文藻《蒙古包》的研究方法
2024年
吴文藻教授是中国社会学科奠基人,他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发表了诸多术成果。《蒙古包》是1934年夏,为响应燕京大“开发西北”的号召,以吴文藻为首的八人组织平绥沿线旅行团,对平绥沿线(今京包铁路沿线)进行考察后的成果之一。《蒙古包》是创造性地运用社区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灵活运用结构分析法与数据分析法的成功范例。通过社区研究方法,吴文藻深入考察了蒙古族社区的社会条件、生活环境,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他深入了解了蒙古族社区的具体情况,避免了理论框架的局限;通过结构分析法与数据分析法,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凸显了研究对象的概貌和特征。
乌恩宝力格
关键词:社会学中国化吴文藻研究方法
神圣与神圣者中介——宗教社会学中国化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命题
2024年
作为宗教社会学的基本命题,“神圣”是人类文明原初形态中的基本要素和华夏文明信仰的源头之一。基于中西语境中“神圣”概念的比较和讨论,本文提出“神圣”和“神圣者中介”作为中国宗教社会学的中层理论概念和基本命题,以重新解释“宗教”之定义,并在“即身成圣”“家国共享的仿圣机制”及神圣者类型的分析中,走出西方宗教社会学所定义的“宗教”话语困境。本文通过建构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神圣者中介”理论模型,探索文明互鉴中的宗教社会学中国化路径,推动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
李向平
迈向社会学中国化2.0版:挑战与路径
2023年
一、社会学中国化:从1.0版到2.0版中国社会学家从民国时期起就呼吁社会学的本土中国化,吴文藻、潘光旦、孙本文、费孝通等一批社会学家还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社会学本土建设。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为代表的社区研究派的本土研究成果还得到马林诺夫斯基的赞誉。
王宁
关键词:马林诺夫斯基吴文藻社会学中国化社会学本土化潘光旦研究学派
迈向社会学中国化2.0版:挑战与路径
2023年
中国社会学家从民国时期起就呼吁社会学的本土中国化,吴文藻、潘光旦、孙本文、费孝通等一批社会学家还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社会学本土建设。经过四十年的恢复重建,中国社会学事实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本土了,即使说“社会学中国派已经出现”也不为过。
王宁
关键词:社会学中国化吴文藻社会学本土化潘光旦恢复重建民国时期
问题意识与历史视野:“社会学中国化”问题的历史社会学路径被引量:4
2023年
社会学作为一门在“西东渐”背景下引介到中国问系统,从最初引入之时便面对着社会学中国化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本质,乃是普遍的社会学理论同具体的中国社会历史情境之间的张力问题。如何面对和处理这种张力,又如何真正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建立面对中国历史与文明的社会学理论体系,成了社会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社会学中国化,究竟是理论概念上的中国化还是研究对象上的中国化?抑或是研究方法上的中国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历史社会学研究的术史梳理发现,潘光旦、费孝通和瞿同祖等老一辈社会学研究者构成了国内社会学研究的古典时代,开启了一系列经典的本土研究范式,并被后来的者继承下来。当下的国内历史社会学研究,凸显出问题意识的整全性、研究视野的开阔性以及经验研究的总体性三重特征,既是历史社会学研究在发展历程上的突出特征,同时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话语体系提供了可能路径。
孟庆延
关键词:社会学中国化历史社会学
从本土概念到本土理论:儒社会学中国化的影响——翟伟访谈录被引量:2
2023年
自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体系被引入中国,社会学中国化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学人致力于解决的科核心议题之一。中国传统社会基于儒思想体系,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制度安排与日常的文实践,这既构成了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也为中国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思想资源与理解视角,提供了探索社会学中国化的可能路径。基于此,翟伟教授历多年之功,孜孜探寻儒社会学中国化之内在关联,并提出一系列具有解释力的本土概念和本土理论,进一步推进了社会学中国化的思考与实践。
翟学伟周丹丹张涛
关键词:儒学社会学中国化
迈向社会学中国化2.0版:挑战与路径被引量:7
2022年
一、社会学中国化:从1.0版到2.0版中国社会学家从民国时期起就呼吁社会学的本土中国化,吴文藻、潘光旦、孙本文、费孝通等一批社会学家还身体力行,积极参与社会学本土建设。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为代表的社区研究派的本土研究成果还得到马林诺夫斯基的赞誉。1中国社会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呼吁社会学的本土,是基于大社会学专业教育面临缺乏本土教材、本土案例和资料以及基于本土田野调查的本土理论的状况。
王宁
关键词:马林诺夫斯基社会学专业吴文藻社会学中国化社会学本土化潘光旦
社会形态——人文生态与“社会学中国化
2022年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两个社会学专业团体提出的说,涂尔干派的社会形态和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人文生态在知识谱系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按照涂尔干的经典定义,社会形态“把社会外在的物质形式作为研究对象”,是“社会学中以构成和划分社会类型为任务的部分”。涂尔干早期的许多作品主要以社会形态为基础,持有一种形态决定论和机械论因果解释的立场。
毕向阳
关键词:社会学专业知识谱系社会形态学因果解释机械论

相关作者

景天魁
作品数:158被引量:1,51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底线公平 中国社会学 群学 社会学 社会保障
周晓虹
作品数:153被引量:3,093H指数:3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态 文化反哺 社会变迁
文军
作品数:397被引量:4,605H指数:3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不确定性 社会工作 社会学 乡村 社会学理论
王琰
作品数:12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学中国化 社会学 开山 源流 盐沼湿地
费孝通
作品数:48被引量:5,241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文化自觉 社会人类学 人文资源 中国社会学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