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63篇“ 社会再生产“的相关文章
家长教育参与方式及其社会再生产效应研究
2025年
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和拉鲁关于家长教育参与阶层差异理论都关注家庭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已有众多学者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述中。家长教育参与作为家校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社会再生产和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影响。依据家长教育参与的程度,将家长教育参与方式划分为直接性与间接性、边缘性与情感性、配合性与中心性、适度与过度等不同类型。基于对以上理论和家长教育参与方式的理解,本文探讨了资源优势型和资源弱势型家长教育参与的群体差异及其教育策略,并分析了这些教育策略差异最终如何影响社会再生产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许蕾姜丽华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教育公平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据要素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实现
2025年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是社会再生产的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数据要素作为潜在生产力,只有渗透到社会生产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自被挖掘利用以来,以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分配结构优化为导向,以提升流通效率为支撑,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为重点,在社会再生产领域特别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实现明显异于传统生产要素,面临着生产环节的技术困境、分配环节的公平困境、流通环节的流转困境、消费环节的安全困境等问题。激发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既要认识到海量数据资源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也要清醒地看到其带来的治理难题和负面效应,在健全数据要素立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生产力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和优势,大力支持数字技术发展,重视数据要素各方主体的权益,完善数据要素共享和使用机制,从而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助力“数字中国”迈向“数字强国”。
王杰森吴宏洛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共同富裕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视域中的城市思想及其当代发展
2025年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城市问题的分析内在于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城市日益呈现为一个从自然规定性空间向社会历史规定性空间演变的“历史的总体”。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不断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城市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彰显与外化,日益呈现为一个“社会的总体”,不仅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再生产,同时也体现了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律法体系、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基于此,城市不仅成为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的汇聚点,也成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集中地,构成无产阶级超越资产阶级社会、实现自身解放的现实基础,因而以争取城市权利和实现空间正义为旨归的城市革命便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解放政治学的重要维度。
林密
关键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城市历史性总体性
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经验研究结合的两条可能路径
2024年
中国学术界目前围绕社会再生产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历史研究领域。近年来我们也开始尝试思考如何发展起一些中观层面的概念和框架,从而将其代人对具体经验现象的分析。
李洁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理论中观层面中国学术界
生活的经纬:从中国现当代工业史视角重构社会再生产理论被引量:1
2024年
近年来,“社会再生产”理论及相关方法资源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到性别研究相关的各个学科。不同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开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探讨“社会再生产问题”,并认为解决社会再生产问题是促进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之一。目前,这一“再兴”的理论逐渐为国内学界关注,成为全球化语境下分析中国社会性别结构变迁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视角。但是,对于中国情境下使用这一理论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局限,以及基于中国经验拓展和重构该理论的可能,讨论得还不够透彻。《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联合中国社会学会妇女/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策划“生育、照料和社会再生产”学术工作坊,特邀5位专家学者基于中国情境的社会再生产的历史和经验研究,与该理论进行对话,探讨“社会再生产”理论在国内兴起的动因、中西生产-再生产体制的历史变迁及其动力,以及在中国情境下拓展该理论、处理社会再生产问题的可能路径,进而推动中国性别平等事业发展。兹编发如下,以读者。
董一格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性别研究中国情境
畅通“双循环”的理论建构和回归路径--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
2024年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离不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动态平衡,当前我国处于以国内循环带动国外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要着重解决产业结构失衡、收入分配不均、要素流动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关键是稳定社会再生产的平衡。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我国抓住重要机遇,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从而为双循环的互联互通提供重要支撑。
刘瑶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产业结构
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域
2024年
乡村振兴事关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程度和质量成色,将数字经济、社会再生产环节同时纳入乡村振兴分析框架,能够解构数字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明晰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和应用场景。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正向助推作用,且这种赋能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趋势;数字经济提振乡村振兴的效果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平衡特征;数字经济嵌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通过数字、技术、平台赋能,发挥创新效应、溢出效应、普惠效应、匹配效应等,形成数字生产力、数字流通力、数字分配力和数字消费力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周清香李仙娥
关键词:数字经济社会再生产数字技术
数字经济驱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的理论逻辑与政策实践——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数字经济发展是供给—需求实现总量平衡、结构适配、质量协同升级的关键连接点。揭示数字经济下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适应数字经济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重要启示。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构建包含数字生产及其下游部门的四部类再生产模型。研究发现:数字要素部门的资本积累对总产出增长有棘轮效应;一旦发生负向的需求冲击,数字经济将有助于宏观经济保持韧性,避免短期总产出大幅减少;数字要素部门的相对独占性将可能削弱扩张性需求管理的政策效果。面对数字经济兴起对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的冲击,中国展开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政策实践。具体包括:发挥数字经济的高能增长极作用,协同推进需求总量调控与供给体系质量提升;释放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力,构建适应数字技术创新周期的宏观资源筹措、调峰和配置机制;激活数字经济的要素黏合效应,形成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的宏观治理体系。
刘航高菲马品
关键词:数字经济社会再生产理论资本积累
资本扩张对农村社会再生产的冲击——基于中原地区某农业大县的调研分析
2024年
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是重大的时代课题。文章以河南农业大县——PY县作为典型案例,深度剖析了近年来资本扩张逐步破坏中国农村的社会再生产及其带来的后果。由于资本扩张和权力之手的辅助,PY县农村的两个关键社会再生产环节——教育和婚姻已经逐步商品化,成为资本牟利的工具和积累的来源。教育和婚姻的商品化迫使农村家庭参与房地产市场,一方面虽然推动了PY县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但却给农村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导致农村女性劳动力外流,并让很多农村家庭负债累累;另一方面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其他再生产环节出现危机:对农村老年人照料和经济支持的缺失,农村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
刘旭阳
关键词:资本农村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视域下平台资本主义的特征探析
2024年
平台资本主义虽是资本主义范围内的阶段性发展,但由于平台的主导作用又显现出新的特征。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剖析其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现实表现和主要特征,可以发现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并未发生改变,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仍然是平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对平合资本主义进行分析,有利于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同时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价值的必然要求。
刘婷婷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

相关作者

陶为群
作品数:130被引量:14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研究主题:社会再生产 两大部类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积累率
薛海平
作品数:178被引量:1,517H指数:24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课外补习 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 影子教育 教育生产函数
王永江
作品数:23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邮电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再生产 劳动者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化大生产 集体经济
林文益
作品数:174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批发交易市场 社会主义经济 国内统一市场
王国清
作品数:67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税收 财政 财政分配 社会再生产 政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