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47篇“ 社会信任“的相关文章
工薪阶层社会排斥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社会情绪和社会治理感知的链式中介效应
2025年
社会信任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中国正处于新时代背景下,因此,公民社会信任尤为重要。相关研究表明,社会信任社会排斥、社会情绪和社会治理感知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工薪阶层社会情绪和社会治理感知对社会排斥与社会信任的序列多重中介效应。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的数据(N = 8112)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薪阶层受到的社会排斥越严重,其社会信任水平越低;不同领域社会排斥对工薪阶层社会信任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社会关系排斥对社会信任影响最大;工薪阶层社会排斥对人际信任的负面影响远大于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社会情绪和社会治理感知在社会排斥和社会信任的关系中具有多重中介效应。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会排斥与社会信任之间的内在机制,对于国家和政府改善工薪阶层社会支持现状,提升社会信任水平,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Social trust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of national and social stability. China is in a new era, so the trust of civil socie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eleva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ocial trust is related to social exclusion, social emotion and percep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multiple mediating effects of social emo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perception on social exclusion and social trust. Data from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in 2020 (N = 8112) were used f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e serious the social exclus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the lower the level of social trust;social exclusion in different fields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social trust of the working class, among which social relationship exclusion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social trus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ocial exclus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on interpersonal trust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n government trust. Social emotion and perceived social go
米雪
关键词:社会排斥社会信任社会情绪
数字时代社会信任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基于E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的案例探索
2025年
数字时代以来,技术重构了信任关系,成为新型信任关系建构中的重要因素。数字技术如何构建信任关系是信任研究中的新兴议题,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的方法革新带来研究契机。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E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作为研究案例,探索新型信任关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动力机制,包括身份转换机制与察觉信任关系转变、激励和认可机制与数字信任网络的利益赋予、反馈和制度机制与数字信任要素整合,以及价值共享机制与构建可持续数字信任网络。数字时代中,社会信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数字技术对文化与文明的冲击。基于此,着力从夯实数字信任在从智治到质治发展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基石、完善基于线索式数字信任的智慧治理平台和基础设施保障、培育服务于数字信任网络建设的复合型治理人才三个方面探索构建新型数字信任网络,旨在为智能社会治理实验提供实现路径,并为数字文明与数字中国建设不断蓄力与积淀。
张成岗张成岗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理论动力机制
互联网嵌入、社会信任与生产性老龄化
2025年
老龄化不断加剧与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双重困境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主要障碍,而生产性老龄化则是化解养老矛盾、释放老年人口红利的有效途径。该文采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综合运用Probit、IV-Probit、PSM等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嵌入、社会信任与生产性老龄化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嵌入对老年人生产性老龄化产生了显著影响,互联网嵌入程度每提升一个标准差,老年人生产性老龄化的概率将提高7.1%;互联网嵌入时长与生产性老龄化呈现以46.02h/周为临界值的倒“U”型的非线性函数关系;互联网嵌入会通过社会信任的传导路径而影响老年人的生产性老龄化;影响效应存在城乡地区分布、互联网使用频率与互联网使用认知的异质性。为此,要赋能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拓展互联网使用认知;注重老年人的社会信任培育与强化,降低生产性老龄化的交易费用;注重发挥互联网功能性嵌入,驱动老年人社会角色再定位;关注城乡老年人的影响效应异质性,统筹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盘棋”布局。
陈培彬黄可权朱朝枝
关键词:社会信任
2016—2020年互联网对中国省域社会信任影响的实证分析
2025年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2020年数据,构建互联网使用方式对社会信任影响的理论框架,探究中国社会信任的时空演进特征,并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不同互联网使用方式对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发展为不同维度社会信任构建带来更多可能,拓宽了社会信任的形成渠道。2)中国社会信任构成以熟人信任为主,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熟人信任水平呈现“低-高-低”时空演进特征,陌生人信任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在不同区域均有明显提升。3)不同互联网使用方式对社会信任存在差异化影响,信息传递的正向促进效应对熟人信任和陌生人信任均有积极作用。4)网络社交的“双面”效应表现为对熟人信任有消极作用而对陌生人信任有积极作用。
李政蓉郭梦瑶王芳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社会信任网络社交
社会信任与企业高管团队稳定性
2025年
本文关注地区社会信任对企业高管团队稳定性影响的问题。基于中国地区间社会信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本文依据制度理论从社会规范的视角探讨了地区社会信任影响企业高管团队稳定性的理论逻辑,采取中国地区社会信任和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地区社会信任对企业高管团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绩效期望落差和市场环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地区社会信任水平越高,企业高管团队稳定性越强;绩效期望落差负向调节地区社会信任与企业高管团队稳定性间的关系;市场环境中的市场丰腴度和市场不稳定性会分别正向与负向影响地区社会信任与企业高管团队稳定性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针对企业高管团队治理和提升地区信任水平的管理启示。
刘小元于宴周张光利庞守林
关键词:社会信任市场环境
社会信任对企业开放性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5年
在数字化时代,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利用开放性创新模式,提升其内部创新能力并实现创新追赶。然而,企业在开放性创新过程中将面临著名的“开放性悖论”难题。本文以2006-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企业联合专利申请的面板数据集,实证检验社会信任对企业开放性创新的影响效果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对企业开放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研究结论依旧成立;(2)社会信任通过道德约束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声誉机制,抑制企业机会主义行为,促进开放性创新;(3)社会信任对高技术强度企业、大型企业、国际化企业以及高动态环境下经营企业的作用效果更强;(4)社会信任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够在企业开放性创新活动中产生正向交互效应,两者呈现出“协同增效”机制。本文打开了“开放性悖论”难题的关系治理黑箱,为我国深入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贾红静庄子银
关键词:社会信任知识产权保护
广播民生节目与社会信任关系的构建与挑战
2025年
本文阐释了广播民生节目和社会信任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广播民生节目在构建社会信任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广播民生节目与社会信任关系面临的挑战,旨在探讨广播民生节目与社会信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广播民生节目来构建和增强社会信任
何敏
社会信任影响志愿服务持续参与意愿的机制分析
2025年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党引领和动员人民群众贡献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持续性是志愿服务的应有之义。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主体,社会的认可与信任于他们而言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福建省志愿者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社会信任对志愿服务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信任对志愿服务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社会融入程度在社会信任对志愿服务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个人实现在该影响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3)非农业户口相较于农业户口的志愿者更能获取社会信任,进而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参与意愿,而志愿者在大学期间志愿时长的长短以及服务单位地理位置的差异并不会对其参与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黄森慰邢耀杰沈如彬林汉瑜
关键词:志愿者志愿服务社会信任参与意愿
“任人唯亲”何以打破?社会信任与管理团队差序格局
2025年
社会信任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的人事安排?尽管现有研究提出并验证了社会信任与多种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但针对社会信任如何影响企业层次的用人导向,尤其是管理团队人员构成的研究仍然较少。基于中国本土社会信任情境,结合制度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提出社会信任有助于企业突破“任人唯亲”的用人倾向,从而在管理岗位上更可能任用无特殊关系的人员。这一效应在管理团队中依据“差序格局”发挥作用,即随着社会信任的提高,管理人员更可能来自更外部的关系圈层。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会影响该效应的表现,正式制度(如法律、司法制度)也会对社会信任产生替代作用。基于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社会信任与管理团队中无特殊关系人员的比例呈正相关,并且社会信任的提高促使企业在管理岗位上任用“差序格局”中更外部关系圈层的人员;社会信任的这种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间存在差异,对于面临更多资源约束的创业企业而言,社会信任对“任人唯亲”的打破作用仍然有限;在法律和司法制度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社会信任的作用被部分替代,其上述效应被削弱。
葛建华袁文昊
关键词:社会信任管理团队人事安排
东道国社会信任与中国公司对外投资——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验证据
2025年
由于制度和文化差异,中国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进行投资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的非正式制度(社会信任)对中国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的影响,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2022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设立子公司的中国公司为样本,分析东道国社会信任对中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社会信任与中国公司对外投资正相关,而东道国的监管环境弱化了社会信任对中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影响。上述发现在经过一系列敏感性测试和内生性测试之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东道国的内(外)群体信任阻碍(推动)了中国公司对外投资,东道国社会信任有助于提高中国公司对外投资绩效,且东道国社会信任对中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正向影响仅在位于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省份的中国公司子样本和实行投资区域多元化战略的中国公司子样本中得到支持。
杜兴强蔚锐
关键词:社会信任非正式制度

相关作者

董才生
作品数:66被引量:487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信任 社会信任 社会资本 社会政策 吉登斯
单德朋
作品数:88被引量:697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信任 数字经济 互联网使用 乡村 产业结构
白春阳
作品数:18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研究主题:社会信任 信任 现代市场经济 交往 信任缺失
李俊青
作品数:59被引量:613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信任 不完全资本市场 全要素生产率 预防性储蓄 企业
崔巍
作品数:41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资本 信任 社会信任 经济增长 居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