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6篇“ 破囊壶菌“的相关文章
内源tRNA启动子及壶菌科微生物基因编辑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源tRNA启动子,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含该内源tRNA启动子表达盒和重组载体;内源tRNA启动子、表达盒或重组载体在壶菌科微生物基因编辑中的应用,以及,壶菌科微生物的基因编...
李德茂段玉马龙雪陈利梅陈吴西
内源tRNA启动子及壶菌科微生物基因编辑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源tRNA启动子,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含该内源tRNA启动子表达盒和重组载体;内源tRNA启动子、表达盒或重组载体在壶菌科微生物基因编辑中的应用,以及,壶菌科微生物的基因编...
李德茂段玉马龙雪陈利梅陈吴西
一种固碳壶菌菌株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碳壶菌菌株的构建方法,包括壶菌基因组序列获取及功能注释;已知模式生物内源还原甘氨酸固碳途径酶氨基酸序列的获取;已知模式生物内源还原甘氨酸固碳途径酶氨基酸序列与壶菌氨基酸序列的多序列相似性比对...
汪光义朱星宇
微藻壶菌产功能性脂肪酸DHA研究进展
2024年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作为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维护心血管健康、抗癌、支持视觉和脑功能等方面至关重要。传统的深海鱼油提取DHA方法存在鱼腥味重、工艺繁琐等问题,迫使研究者寻求更为高效、环保的替代方案。壶菌(Thraustochytrids)凭借其生长迅速、低重金属污染以及高DHA含量的特性,成为工业化生产DHA的潜力微生物之一。当前在壶菌发酵生产DHA的过程中,依然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包括提高发酵产量、降低成本等。本文旨在全面阐述壶菌发酵生产DHA的研究现状,包括菌株筛选与改良、DHA生物合成途径、遗传转化及代谢工程、发酵控制策略等方面。首先,总结归纳了对野生型菌株的自然筛选和诱变改良等方法,不断提高壶菌中DHA产油量。其次,详细介绍了壶菌DHA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辅助因子在DHA生产中的作用。此外,概述了外源DNA传递到壶菌细胞的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为提高其遗传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提供重要参考。在DHA代谢调控方面,探讨了氮限制对DHA合成的促进作用以及温度和氧气供应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后,对利用壶菌生产DHA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以推动其在医药、保健品和食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工业规模下的高效生产。
张美玉赵玉斌王灵云宋元达赵新河任晓洁
关键词:破囊壶菌代谢工程菌种选育生物合成途径
富含油和蛋白质的壶菌生物质、培养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是微藻、特别是壶菌的培养物。本发明涉及包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DHA的富含蛋白质的壶菌的生物质、获得所述生物质的方法及其用途。
O·卡尼亚克J·帕里亚尔迪尼P·卡列哈A·勒佩德列
单胞藻和壶菌对卤虫幼体高密度短期营养强化条件和效果的探究
2024年
本研究以商业化生产的湛江等边金藻、三角褐指藻和壶菌干粉为强化剂,探究其对高密度卤虫幼体短期营养强化的条件,并在最适条件下分别强化美国大盐湖和乌兹别克斯坦咸海两个品系的卤虫幼体,探究两种单胞藻和壶菌对不同品系卤虫n-3高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湛江等边金藻,在不同强化剂量(0.05、0.1、0.15和0.2 g/L)和不同强化时间(12、18和24 h)条件下进行高密度卤虫强化(150、200和250 ind./mL),强化后卤虫存活率均在85%~90%,且随强化时间的延长和强化剂量的增加,卤虫个体体长和总生物量有所增加。考虑到育苗场对卤虫个体大小的要求和可操作性,建议卤虫幼体最佳强化密度为150~200 ind./mL,微藻强化剂量为0.1~0.2 g/L,强化时间为12~24 h。卤虫n-3 HUFA强化效果与强化剂种类和卤虫品系密切相关。对于大盐湖卤虫而言,强化三角褐指藻和湛江等边金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含量分别为7.39 mg/g dw和3.20 mg/g dw,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63 mg/g dw相比显著增加;对于咸海卤虫幼体,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4.35 mg/g dw相比,两种单胞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有所增加(分别为17.59 mg/g dw和17.26 mg/g dw),这与咸湖卤虫幼体中较高的EPA本底含量有关。强化两种单胞藻对两个品系卤虫的DHA含量没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壶菌强化咸海卤虫幼体的DHA含量达到2.31 mg/g dw,这与壶菌本身较高的DHA含量(115 mg/g dw)有关。本研究为开发单胞藻营养强化剂和高密度短期卤虫营养强化技术在水产育苗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高美荣邓洪刚邢明威加晶周广航龙菲平吴星宇王谝隋丽英
关键词:单胞藻破囊壶菌卤虫营养强化
用于产生包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材料的新型壶菌科菌株
本文提供了壶菌科的微生物和用于使用所述壶菌的微生物制备生物油的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本文提供了具有生物油可产生性的裂殖壶菌PB31(PTA‑123692)和制备生物油、尤其是基于总脂肪酸具有30重量%或更多重量%的...
J·金 R·巴特 J·莫斯利 C·尹
利用环境胁迫提高壶菌二十二碳六烯酸生产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壶菌由于具备生产多种高值天然活性物质的能力,如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角鲨烯和类胡萝卜素等,目前已被视为商业脂质生产的优质来源。本文首先对壶菌的生态作用和生物技术价值进行介绍,并概述了脂肪酸的两条生物合成途径;其次重点阐述了NaCl、温度、溶氧和pH这4种环境胁迫因子对壶菌生长、脂质积累、脂肪酸组成和DHA生产的影响;随后总结了当前利用环境胁迫因子的渗透调节策略、分段发酵策略和缓解氧化应激策略提升壶菌DHA生物合成能力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壶菌在环境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分段式发酵策略、菌株进化及代谢工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改进这些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该综述旨在为壶菌实现高效工业化生产DHA提供有效的参考。
王阳阳李佳倩朱星宇刘璐汪光义
关键词:破囊壶菌环境胁迫脂质二十二碳六烯酸
壶菌Aurantiochytrium sp.提取物对斑马鱼生长和生殖发育的影响研究
壶菌Aurantiochytrium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原生生物,其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化学物质,包括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类胡萝卜素等。壶菌的提取物有可能对水生类群的生长和脂肪酸谱产生积极影...
杨浩
关键词:斑马鱼破囊壶菌性腺发育
冷冻保存壶菌科微藻的组合物及使用其冷冻保存壶菌科微藻的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冷冻保存属于壶菌科的微藻的组合物,以及使用所述组合物冷冻保存属于壶菌科的微藻的方法。根据一个方面通过用于冷冻保存属于壶菌科的微藻的组合物和使用所述组合物冷冻保存属于壶菌科的微藻的方法,所...
张成勋申元燮崔晶云姜惠媛金志映玉承汉张好先金钟敏李进护金大哲

相关作者

汪光义
作品数:41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破囊壶菌 培养基 脂肪酸 环境样品 高产
江贤章
作品数:173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二十二碳六烯酸 酿酒酵母 裂殖壶菌 DHA 破囊壶菌
黄建忠
作品数:534被引量:1,093H指数:16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酿酒酵母 脂肪酶 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裂殖壶菌
陈金卿
作品数:10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破囊壶菌 脱饱和 酿酒酵母 二十二碳六烯酸 共表达
成家杨
作品数:46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研究主题:浮萍 破囊壶菌 DHA 微藻 油脂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