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32 篇“ 石羊河流域 “的相关文章
石羊河 流域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措施2025年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加强石羊河 流域 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修复可以恢复流域 内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有助于减缓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的恶化趋势。此外,生态修复与治理有助于优化流域 内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流域 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该文分析了石羊河 流域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必要性,探讨了该流域 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成因,提出了该流域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措施,旨在满足该流域 生态保护与修复需求。 郭发 韩朝辉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生态修复 环境治理 石羊河 流域 水文站网优化布局对策2025年 为全面提升石羊河 流域 水文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全力服务地方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在梳理分析石羊河 流域 现有水文站网的基础上,以服务石羊河 流域 综合治理,适应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调度、防汛抗旱等现实需求,统筹流域 防汛抗旱、水资源利用和地下水保护等需要,对石羊河 流域 现有水文站网进行了评价,并对站网优化布局及监测服务管理能力进行思考和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 流域 现水文站网可基本满足石羊河 流域 综合治理、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等需要,但仍存在站点数量偏少、部分站点分布不合理及部分水文站的测验设备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实施部分测站迁移、加快弥补监测盲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可进一步优化调整石羊河 流域 的水文站网布局和提升监测服务管理能力。 祁正乾 彭晓媛 梁捷 杨国宝 王海鹰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水文站网 服务管理 石羊河 流域 中下游柠条锦鸡儿种群遗传结构分析2025年 为研究石羊河 流域 中下游5个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利用ITS与psbA-trnH联合序列对石羊河 流域 中下游5个柠条锦鸡儿种群中样本进行物种鉴定,再对5个柠条锦鸡儿种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个种群中优势种为柠条锦鸡儿;(2)柠条锦鸡儿种群共存在20个单倍型,以原始单倍型Hap1为节点形成了一个大分支,以Hap9、Hap10和Hap12为节点形成了3个小分支,其中,阿拉古山种群中单倍型最为丰富,阿拉古山种群与扎子沟种群中单倍型突变方向差异最大;(3)柠条锦鸡儿群体间变异为14.28%,群体内的变异为85.72%,柠条锦鸡儿群体分化指数在0.02~0.27之间。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其中,八步沙种群与阿拉古山、扎子沟种群间的群体遗传分化最大。由此可见,柠条锦鸡儿阿拉古山种群、扎子沟种群、八步沙种群群体遗传结构存在差异,可以作为下一步柠条锦鸡儿育种的种质材料。 华晓琴 马鸿文 俞天泉 闫海旺 李浩关键词:柠条锦鸡儿 ITS序列 群体遗传多样性 石羊河 流域 水资源-粮食-能源-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2025年 为探究石羊河 流域 水资源-粮食-能源-生态(WFEE)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避免单一资源的部门割裂式发展对其他资源部门造成危害,以西北内陆河 流域 之一的石羊河 流域 WFEE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流域 WFEE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赋权法对各子系统指标赋权,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石羊河 流域 WFEE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并对2020—2030年石羊河 流域 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2020年石羊河 流域 WFEE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处于中等水平,能源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负增长;石羊河 流域 WFEE系统耦合度等级为高水平耦合;流域 WFEE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经历了轻度失调到良好协调共6个阶段;预测结果显示流域 耦合协调度在预测期内处于良好协调向优质协调过渡阶段。研究成果可为石羊河 流域 的可持续管理和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侯慧敏 马海华 王鹏全 王万祯关键词:耦合协调度 石羊河流域 石羊河 流域 水资源治理现状与未来生态修复策略研究2025年 石羊河 流域 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生态退化和荒漠化加剧,威胁区域生态安全。文章分析了流域 水资源供需、地下水超采及治理现状,评估已有治理措施成效,并探讨优化策略。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补水和节水农业等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系统恢复面临挑战。未来需强化地下水管理,推广节水农业,推进跨流域 调水,完善政策法规,构建长效治理机制,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稳定恢复。 段志鹏 谢飞 熊伟 朱晓峰 柴小军 张世伟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水资源管理 地下水超采 生态修复 石羊河 流域 “三生”空间演变对碳固存和碳排放的影响机制2025年 “三生”空间联动减碳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探讨“三生”空间演变对碳固存和碳排放影响机制是促进区域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石羊河 流域 为研究区,在分析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识别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并分析“三生”空间演变特征,再利用相关模型方法分析碳固存和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最后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三生”空间演变对碳固存和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石羊河 流域 未利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减少531.5 km^(2).研究期间建设用地动态度变化最大,这与快速城镇化以及各类开发区和生态移民安置区建设密切相关.2000~2020年石羊河 流域 生产、生活和生态结构转换主要表现为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相互转化,其次为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相互转化.研究期间石羊河 流域 碳固存处于低水平但呈缓慢增加趋势,呈西南部祁连山区向东北部地区逐步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石羊河 流域 碳排放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呈“南北低、中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石羊河 流域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演变与碳固存、碳排放空间演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制定区域“双碳”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王梓洋 张学斌 李雪红关键词:碳排放 石羊河流域 近20 a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石羊河 流域 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影响的定量甄别 2025年 气候变化和一系列的人为活动致使植被发生显著变化,定量甄别石羊河 流域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质量年际变化的贡献量,对石羊河 流域 应对未来气候挑战以及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植被生态质量(EQI),结合多源遥感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分析石羊河 流域 植被生态质量时空格局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偏相关关系,并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因子对EQI趋势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①2002~2021年间石羊河 流域 EQI总体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在山区和绿洲EQI增长速度明显大于荒漠区;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呈先增后减的分布格局,且EQI增加较快的区域环绿洲边缘分布.②近20 a来石羊河 流域 气温和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降水因子对植被变绿的正效应要大于温度对其的影响.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石羊河 流域 近20 a EQI增加分别贡献了33%和67%,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质量的正向影响不断加强.研究结果为石羊河 流域 植被生态保护和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康丽芳 赵锐锋 陆海天 刘福寿 杨琳绮 任晓彤关键词:气候变化 石羊河流域 典型“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分布及其成因分析——以石羊河 流域 为例 2025年 山地、绿洲和荒漠是西北干旱区主要景观,特殊的景观本底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为此探究典型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簇形成原因有利于干旱区生态系统服务高效综合管理。本文选取具有典型“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石羊河 流域 ,基于InVEST模型、CASA模型对流域 内五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量化评估,并利用K-means聚类方法识别出5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在此基础上利用冗余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流域 内不同子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主导簇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①石羊河 流域 五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在空间上呈现出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各项服务整体上由山地生态子系统向荒漠生态子系统逐步递减。②流域 内共识别得到5类生态系统服务簇,各子系统内生态系统服务簇的数量及空间位置存在差异;山地子系统中,以生态保育簇为主;绿洲子系统中,以生态低值簇为主;荒漠子系统中,以生态枯竭簇为主。③山地子系统中,在年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FVC)作用下,更容易形成各项服务均较高的生态保育簇。绿洲子系统中,人口密度、GDP和土壤水分促使形成以食物生产服务为主的食物供给簇。荒漠子系统中,粗砂含量、年均气温及潜在蒸散发是抑制各项服务的主要因素,更容易形成各项服务均较低的生态枯竭簇。研究结果为石羊河 流域 及其他干旱区内陆河 流域 地区生态综合管理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龚享林 白永平 张春悦 陈繁繁 赵越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石羊河 流域 武威盆地地下水埋深预测分析2025年 开展石羊河 流域 武威盆地地下水埋深预测分析,对于石羊河 流域 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武威盆地2000-2023年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结合灰色预测模型、ARIMA模型、指数平滑法搭建地下水埋深拟合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的精度,预测至2030年的年末埋深与年均埋深,揭示武威盆地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预测结果表明:ARIMA模型在大多数监测井的预测中表现最佳,其次是灰色预测模型和指数平滑法。在未来地下水开采和补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石羊河 流域 武威盆地的地下水埋深整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对该区域加强地下水取用水管理、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措施的实施,未来地下水埋深下降趋势将会得到有效遏制,逐渐出现上升趋势。 高美华 李计生 牛最荣 童光泽关键词:ARIMA模型 指数平滑法 石羊河 流域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本书共分为6章,在兼收并蓄国内外相关水资源评价和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旨在探索石羊河 流域 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可持续利用,包括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区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模拟、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张恒嘉编
相关作者
魏伟 作品数:131 被引量:2,080 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石羊河流域 GIS 基于GIS 时空演变特征 土地利用 石培基 作品数:456 被引量:5,030 H指数:34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石羊河流域 土地利用 GIS 河西走廊 可持续发展 粟晓玲 作品数:194 被引量:2,110 H指数:2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石羊河流域 干旱 水资源 气候变化 气象干旱 赵军 作品数:480 被引量:5,234 H指数:33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GIS 石羊河流域 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GIS 生态系统服务 康绍忠 作品数:579 被引量:9,940 H指数:6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土壤水分 石羊河流域 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