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7篇“ 石羊河下游“的相关文章
石羊河下游荒漠区雨养梭梭柠条人工林健康评价被引量:1
2025年
梭梭和柠条作为石羊河下游荒漠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主要树种,分布面积大,在防风固沙、固碳增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气候干旱化,梭梭柠条人工林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和死亡。选择20 a及以上林龄的梭梭、柠条、梭梭+柠条3种林分,对其生长指标、病态指标、更新指标及多样性指标调查,运用模糊判别法从优势种和林下植被两方面评价林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梭梭柠条整体处于中等健康及以下水平。(2)梭梭柠条混交林健康状况相对优于柠条林、梭梭林,柠条的病虫害轻于梭梭,发芽指数高于梭梭。(3)土壤含水量与其健康序列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健康序列越高含水量越高,全盐量、有机质、速效P分别明显影响着梭梭柠条的高生长、幼苗更新、盖度、枝条发芽和生活型。
许丽刘永刚王菊莲姜俊基李得禄袁宏波
关键词:梭梭柠条人工林
石羊河下游不同生境野生黑果枸杞种群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与生物量分配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揭示野生黑果枸杞种群对土壤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及适应策略。【方法】采用固定样地调查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石羊河下游流动沙地、固定沙地、砾质沙地和盐渍土4种生境黑果枸杞种群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1)盐渍土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盐、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最高,其均值分别为:21.78%、9.35 g·kg^(-1)、41.32 g·kg^(-1)、0.43 g·kg^(-1)、377.53 mg·kg^(-1)和320.63 mg·kg^(-1),容重最小,为1.25 g·cm^(-1);固定沙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含水量最小,分别为2.01 g·kg^(-1)和3.79%。(2)流动沙地黑果枸杞种群高度最高,达到52.4 cm;砾质沙地根生物量分配和根冠比均最高,分别为29.03%和0.28;固定沙地茎生物量分配最高,为56.12%;盐渍土叶生物量分配最高,达到36.60%。(3)相关分析可知,土壤含水量、黏粒、粉粒、有机质、全氮和全盐、有效磷、速效钾与黑果枸杞种群高度及生物量分配关系最为密切。【结论】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通过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特征的调节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姜生秀胡静郭春秀张玉兰
关键词:黑果枸杞土壤理化性质生物量分配
石羊河下游几种典型荒漠植物盐碱地造林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提高石羊河下游盐碱地植被恢复与利用能力,选择梭梭、白刺、柽柳、霸王、泡泡刺、铃铛刺、红砂、黑果枸杞、沙木蓼、塔落木羊柴10种典型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盐碱地采取锯沫+作物碎小秸秆混合物物理覆盖和阻隔法,康地宝、小分子肽氨基酸化学土壤改良剂浇灌法等措施造林,观察几种典型荒漠植物在盐碱地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1)未处理(对照CK)土壤造林红砂成活率(83.33%)最高,依次顺序为梭梭>铃铛刺>白刺、泡泡刺>黑果枸杞>霸王>沙木蓼>柽柳>塔落木羊柴;栽植穴表层覆盖和底层铺设20 cm锯沫+作物碎小秸秆混合物两个处理各树种成活率保存率存在差异性,相对其他处理成活率和保存率更好,梭梭、白刺、红砂、黑果枸杞、沙木蓼、铃铛刺、泡泡刺7个树种成活率均≥71.43%,柽柳、霸王、塔落木羊柴3个树种成活率在58.33%~23.81%;2)经过3年生长,梭梭、白刺、红砂、黑果枸杞、铃铛刺、泡泡刺6个树种保存率均≥75.47%,相对较高,而柽柳、沙木蓼、塔落木羊柴保存率低,均≤33.30%;3)用康地宝15000倍液、小分子肽氨基酸10000倍液两种盐碱地改良剂单施处理,不同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性显著,梭梭、白刺、黑果枸杞、泡泡刺成活率均≥61.90%,保存率均≥61.90%,相对较好,两处理对同一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较大,化学改良剂处理土壤要根据树种,采取相应使用剂量配比;4)5个处理中梭梭、柽柳、铃铛刺、沙木蓼、泡泡刺新梢最大生长量均≥27.26 cm,白刺、黑果枸杞、霸王、塔落木羊柴、红砂新梢最大生长量均≤22.43 cm。综上所述,梭梭、铃铛刺、泡泡刺相对适合做为盐碱地造林的主栽树种,白刺、红砂、黑果枸杞、霸王宜作配置树种;柽柳、沙木蓼、塔落木羊柴在目前雨养条件下,特别是灌溉补水和土壤盐分淋洗的措施不够,不宜在盐碱地造林。
刘永刚许丽邱晓娜姜俊基李英王菊莲刘世权戚福俊
关键词:石羊河下游荒漠植物盐碱地造林
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对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24年
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为研究对象,按照轻度、中度、重度3个标准,采用样地法调查盐碱地盐分含量、组成及其植被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土壤盐分中Cl^(-)、SO_(4)^(2-)两个离子的含量最高,占比较大。Y1、Y3两样地Cl^(-)离子含量高于SO_(4)^(2-)离子,其他样地SO_(4)^(2-)离子含量高于Cl^(-)离子,土壤类型总体属于硫酸盐—氯化物型和氯化物—硫酸盐型。(2)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土壤盐分主要集聚在表层0~50 cm范围内,50 cm以下土壤盐分值相对较小,变化稳定。(3)土壤盐分、水分与土壤质地有密切关系,壤土和沙壤地的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土壤盐分相对较低,更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恢复;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正相关性,覆盖度越大土壤水分越大。(4)盐碱化林地的物种组成、数量与土壤含盐量、土壤水分、土壤类型、气候干旱紧密相关,土壤盐分和水分对物种组成和数量呈正相关性,土壤盐分越低、水分越高,物种数量就越大,土壤封冻至次年3月土壤表层盐分浓度相对较低。盐碱地植被恢复应在土壤封冻前造林,整地挖穴深度≥50 cm,次年4—6月人工补水淋洗土壤表层盐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植被恢复。
刘永刚许丽王菊莲姜俊基李英刘世权
关键词:石羊河下游盐碱地土壤理化特征物种多样性
沙障对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生长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通过样地调查的方法,对不同材料、不同布设年限沙障区人工梭梭林的生长状态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10a稻草沙障、15a玉米秸秆沙障区梭梭株高、冠幅高于同年限其他沙障类型区,15a尼龙网沙障区树高、冠幅最低;2)不同年限不同材料沙障区梭梭枝条发芽指数存在差异性,5a稻草沙障、10a尼龙网沙障的枝条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沙障类型,枝条发芽指数5a稻草沙障最高,其次为10a尼龙网沙障,20a黏土沙障最低;3)不同年限不同材料沙障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存在差异性,10年黏土沙障区辛普森指数为0.50,Shannon-Wiener指数为0.81;15a黏土沙障区Simpson指数为0.51,Shannon-Wiener指数为0.63;20a黏土沙障区Simpson=0.49,Shannon-Wiener为0.86。不同类型沙障林下植被盖度20a尼龙网沙障、20a黏土沙障最高,15a尼龙网沙障次之,10a尼龙网沙障最低。同一年限不同材料沙障中黏土沙障的盖度相对较高。15~20a沙障类型中稻草沙障的盖度最低,稻草沙障相对其他材料沙障不利于林下物种增加。
宁宝山刘永刚许丽杨慧邱作金马中平王芊陈国瑞陈雅婷于冬亮王菊莲周晓伟姜俊基
关键词: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
石羊河下游白刺的繁殖物候及其结果习性
2024年
【目的】结果习性是选育植物良种及其科学管理的基础,调查石羊河下游的白刺,确定其繁殖物候和结果枝特征以及果实性状,为其优良种质选择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生物生态学调查方法,在野外调查基础上运用物候学和生物学分析方法,统计分析调查区白刺物候及其结果习性。【结果】3年生白刺开始开花结果,当年花芽分化,混合芽在翌年可发育成结果枝,开花结果;营养枝和枝刺都可形成花芽,其中营养枝占比66.67%。结果母枝生长果枝、营养枝、结果枝+营养枝和枝刺,结果枝显著(P<0.05)多于其他类型枝;结果枝数平均占比81.49%;结果枝可分为短果枝(2~6 cm,42.72%),中果枝(6~10 cm,52.43%)和长果枝(10.1~11.6 cm,4.85%)。营养枝和枝刺的果序平均数分别为6.62和6.69个,结果率3个/序的占比分别是56.41%和39.13%,但是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白刺果实为长圆形,横径与其性状的关系大于纵径,且显著影响鲜果重。白刺花蕾形成至果实开始脱落的时间为25~40 d。【结论】白刺的花期和果期都随气候变暖有提前和延长趋势,结果母枝是一种复合性枝,枝类型和结果习性受生境影响小于果实性状。
刘虎俊刘筠刘淑娟赵鹏戚福俊刘开琳
关键词:白刺结果习性结果枝果实性状
石羊河下游柠条锦鸡儿种群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为掌握石羊河下游柠条种群近年来的生长状况,对石羊河下游柠条种群进行了实地调查。文章围绕柠条种群年龄、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的2处分布区柠条种群都有比较丰富的幼树和小树储备,均呈集群分布,对群落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群落中占据优势,保持增长或稳定状态;阿拉古山的柠条种群平均冠幅、盖度、密度和平均高度均大于红敖包的柠条种群,长势比红敖包的柠条种群旺盛,降雨量和立地条件对柠条长势起决定作用。
许明邱作金曾新德王承勋南小霞张晓丽魏育新富全年
关键词:柠条种群
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更新的种子障碍研究
2024年
自然更新障碍是人工梭梭林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研究石羊河流域人工梭梭林更新困难与其种子的关系,开展了不同立地类型人工梭梭林土壤种子库、不同土壤质地埋深对种子萌发出苗影响以及沙漠昆虫取食对梭梭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6月份在流动、半固定和固定3种立地类型人工梭梭林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密度差异明显,但梭梭种子此时已全部丧失生活力;3种不同土壤质地内,根据土壤物理性质和埋深程度不同,埋深为0 cm时,细砂粒20~200μm占比最高的土壤质地梭梭种子出苗率最佳;埋深1 cm时,粗沙粒200~2000μm占比最高土壤质地梭梭种子出苗率最佳,埋深达到2 cm时,3种土壤质地均不利于种子生长;梭梭芽苗较种子对沙漠昆虫更具有吸引性,高湿条件下沙漠昆虫对梭梭种子及其芽苗非选择性取食率低于干燥条件。因此,石羊河流域人工梭梭林更新困难,不仅与梭梭种子的短寿命密切相关,也与土壤质地、种子埋深深度以及沙漠昆虫啃食存在直接关系。
邹枝慧马全林魏林源张德魁陈芳刘淑英王平
关键词:梭梭种子库贮藏条件
石羊河下游蔡旗站径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2024年
石羊河下游是资源性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水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十分显著。以石羊河下游蔡旗水文站1956—2020年径流序列数据为基础,采用滑动t检验法、累计距平法和M-K突变检验法分析蔡旗水文站径流量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利用Morlet小波法分析径流量的周期变化,利用双累计曲线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1956—2020年蔡旗水文站年径流量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春夏秋三季的径流量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冬季则呈波动减少趋势。(2)蔡旗水文站径流量以46 a为第一主周期,存在于整个研究期,丰枯波动变化明显。(3)蔡旗水文站径流量于1972年、2010年发生了两次明显突变,第一次突变后径流量明显减小,第二次突变后径流量明显增加。(4)在研究区气候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跨流域调水引水、产业结构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灌区节水等人类活动是引起蔡旗水文站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管理部门合理制定水资源分配及调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胡广录樊亚仑陶虎李昊辰杨鹏华
关键词:径流变化MORLET小波突变检验气候变化
石羊河下游天然柠条锦鸡儿群落的种间关联及生态位
2024年
【目的】探讨石羊河下游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群落的资源利用状况,揭示其结构与稳定性,为柠条锦鸡儿群落的保护、恢复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石羊河下游柠条锦鸡儿群落进行实地调查,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Ochiai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分析、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等方法,研究群落的种间关联及生态位。【结果】石羊河下游柠条锦鸡儿群落整体呈极显著的正联结。柠条锦鸡儿在群落中与其他物种表现为负联结,整体上群落种间负联结占优势,物种间相互作用较小,种间联结较松散。柠条锦鸡儿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明显高于其他物种,对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柠条锦鸡儿与其他物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与其他物种呈负关联和负相关;沙生针茅(Stipa caucasica)、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 songorica)、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和荒漠黄芪(Astragalus grubovii)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但由于生态位重叠,种间呈负关联和负相关。【结论】石羊河下游柠条锦鸡儿群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柠条锦鸡儿在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群落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南小霞白振清曾新德王承勋邱作金许雅娟
关键词:柠条锦鸡儿群落种间关联生态位生态位宽度

相关作者

郭春秀
作品数:132被引量:669H指数:13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研究主题:石羊河下游 退耕地 黑果枸杞 民勤绿洲 物种多样性
刘虎俊
作品数:252被引量:1,843H指数:27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研究主题:防风固沙 库姆塔格沙漠 干旱区 植被 石羊河下游
马全林
作品数:222被引量:1,697H指数:25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研究主题:防风固沙 种子萌发 石羊河下游 先锋植物 植被
王理德
作品数:157被引量:799H指数:15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研究主题:退耕地 民勤绿洲 石羊河下游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赵鹏
作品数:140被引量:448H指数:11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研究主题:民勤绿洲 石羊河下游 梭梭 荒漠植物 人工梭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