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篇“ 石羊河上游“的相关文章
石羊河上游径流量与气象要素关联性分析
2024年
气象因子是驱动径流演变的重要因素,运用交叉小波方法分析了石羊河上游4条典型支流的径流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共振周期规律,揭示了不同时域、频域上相关性的程度变化和异常情况,对现有相关性研究进行了补充。结果表明:西大水库站与大靖峡水库站径流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南营水库站与古浪站呈下降趋势,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周期规律及相关性最显著,其次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差,共振周期范围为2~8 a。通过与现有成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对探究气象因子突变性、水文气象要素相关性及其时频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石羊河流域在针对性补水时应优先考虑从降水环节出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徐亦凡董增川倪晓宽邵逸卿孟金玉李瑶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石羊河上游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生态化学计量学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元素的平衡和能量的流动,为研究生态系统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确定土壤中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ephrus,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特征,能够更好地理解...
施苏娢
关键词:石羊河上游
石羊河上游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施苏始
石羊河上游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过程研究
旱涝灾害中,干旱对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影响举足轻重。气象干旱以及水文干旱作为影响干旱发生期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循环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其复合事件的发生已经变得愈发广泛。这对于区域有效评估干旱灾害风险以及准确地提供干旱预警极为不...
罗楚玉
关键词:气象干旱水文干旱石羊河流域
基于VIC模型的石羊河上游出山径流模拟与预测
川径流变化直接影响流域生态质量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加强川径流预测有利于区域未来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因此,本文以西北典型干旱区内陆石羊河上游流域为例,运用可变下渗能力(Variable Infi...
窦娇
关键词:径流预测VIC模型石羊河流域
石羊河上游生境质量评估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引起生境斑块的破碎、退化甚至消失,从而直接影响一个区域生境质量的好坏。以石羊河上游祁连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86-2016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对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石羊河上游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林地以及未利用地为主;生境退化类型以无明显退化和轻微退化为主;面积的大部分为中等以上生境类型,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地区。1986-2000年石羊河上游生境退化面积与生境质量变差的面积都在增加,但其增加速度渐缓,2000年之后好的生境类型面积有所增加。由此可见,石羊河上游的生境质量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雷莉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石羊河上游
石羊河上游山区流健康评价
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得益于健康流提供的清洁水资源和优美水环境。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流出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趋严重。2016年以来,党中央相继做出全面推行长制重大改革部署,并先...
米小婷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石羊河上游地面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为深入了解石羊河上游的人工增雨效果,评估不同月份的人工增雨效果,利用统计方法对2010—2019年4—10月石羊河上游地区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石羊河上游4—10月平均绝对增雨量为4.7 mm,检验结果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人工增雨效果明显好于夏季(6—8月);4月增雨效果最好,相对增雨率在35%以上。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的结果介于序列分析和区域对比分析之间,相对客观。初步结果显示,人工增雨使石羊河上游年降水增加13.5%,人工增雨效果显著。
程鹏沈天成罗汉陈祺庞朝云黄山
关键词:人工增雨
石羊河上游山区降水与水的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研究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工农业和生产生活用水都离不开水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生态环境变化等,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在西走廊区域,人类长期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区域供水不足,水资源质量问题...
张志远
关键词:降水河水水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基于InVEST模型的石羊河上游产水量驱动因素识别被引量:56
2019年
石羊河流域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水资源匮乏,环境问题突出,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对其上游产水过程的研究将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InVEST模型,以1986、2000、2010和2015年土壤、气象及土地利用数据作为输入,对石羊河上游近30年产水量进行评估,并应用情景模拟法探讨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石羊河上游产水高值区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八大水系中,西营的产水深度(220.97mm)最大且产水能力(46.05%)最强;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产水能力最强的是未利用地(55.49%),其次分别为草地(34.52%)、耕地(33.27%)和林地(31.59%)。1986-2015年石羊河上游产水量呈现先增后减再缓升的变化特征,八大水系变化特征差异显著。气候变化是影响产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降水对其影响最为明显;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影响实际蒸发量,从而影响产水量。
赵亚茹周俊菊雷莉雷莉黄美华冯炜朱国锋朱国锋魏伟
关键词:产水量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石羊河上游

相关作者

赵成章
作品数:164被引量:1,526H指数:24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祁连山北坡 退化草地 狼毒 石羊河上游 坡向
林丽
作品数:144被引量:93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草地 高寒矮嵩草草甸
龙瑞军
作品数:367被引量:5,884H指数:4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牦牛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退化草地
高福元
作品数:24被引量:281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斑块 祁连山北坡 高寒退化草地 石羊河上游 土壤水分
王军德
作品数:87被引量:514H指数:11
供职机构: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石羊河流域 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 高寒草甸 生态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