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61篇“ 石油地质特征“的相关文章
- 西非Termit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西非Termit盆地是中国石油在非洲极为重要的勘探开发区块。在充分利用钻井、分析化验和地震资料基础上,开展了Termit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研究表明:①Ter-mit盆地历经前裂谷期、同裂谷期、后裂谷期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同裂谷期发育早晚两期裂谷作用形成中生代—新生代叠置裂谷盆地,宏观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结构特征,控制圈闭的形成与分布。②发育上白垩统Yogou组分布广(18000 km^(2))、厚度大(600~1400 m)、成熟度适中(Ro值为0.7%~1.3%)的海相烃源岩,配置上白垩统Yogou组顶部发育的海相三角洲、古近系Sokor1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及古近系Sokor2组区域性分布的泥岩盖层,形成了上、下两套成藏组合;③明确古近系、白垩系成藏主控因素,古近系为“下生上储”的次生油气藏,油气平面和垂向分布受生烃灶、区域盖层、油源断层和优势沉积相控制,白垩系为“自生自储”原生油藏,油气富集受区域构造活动强度和白垩系内幕构造控制。④构建了基于海相广覆式烃源岩的跨世代油气成藏模式,明确Dinga断阶带、Fana凸起和Araga地堑是古近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造活动相对较弱的Moul凹陷及Dinga断阶带南部是白垩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地质认识指导勘探部署,在尼日尔Termit盆地获得了重大勘探突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7亿t,为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增储上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陈长伟汤戈周博宇苏俊青郭怡辉滑双君葛维
- 关键词:石油地质地质特征主控因素油气富集
- 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被引量:2
- 2024年
-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 窦立荣史忠生史忠生马峰
- 关键词:烃源岩圈闭类型成藏模式
- 柴达木盆地柴西坳陷古近系-新近系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环带状分布模式被引量:1
- 2024年
- 柴达木盆地柴西坳陷古近系-新近系石油资源丰富,常规石油与页岩油分别占全盆地常规石油资源的82.4%和非常规页岩油资源的100%。通过研究沉积储层与石油地质特征,剖析柴西坳陷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相和油气成藏特征,提出了油气环带状分布模式。研究认为:①柴西坳陷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相带呈“环带状”分布。外环带为三角洲与滩坝相,以碎屑岩沉积为主,碳酸盐岩沉积较少,发育砾岩、含砾粗砂岩和中-粗砂岩储层。中环带以滨浅湖灰云坪、灰泥坪相沉积为主,发育细砂岩、粉砂岩、灰云岩及藻灰岩,藻灰岩是中环带最具特色且孔隙度最高的岩相类型。内环带以半深湖-深湖相细粒混积岩沉积为主,发育深灰、暗灰色细粒沉积岩,是古近系-新近系最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区。②不同沉积相环带内油藏类型不同。外环带距离生烃灶较远,油气经断层输导在砾岩、粗砂岩等碎屑岩中聚集,形成构造油气藏。中环带紧邻主力生烃灶,油气经断层输导在藻灰岩等碳酸盐岩储层中储集,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内环带油气短距离运移或原位滞留在细粒混积岩中源-储一体,形成页岩油。柴西坳陷从源外到源内,构造-岩性油气藏与页岩油纵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与页岩油呈环带状分布。
- 刘国勇薛建勤吴松涛吴松涛张博策邢浩婷张娜庞鹏朱超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 中非Doba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 2024年
- 中非Doba盆地位于中非剪切带西端北侧,是1个具有勘探潜力的含油气裂谷盆地,呈东西走向,面积为3.3×104km2。研究认为盆地内发育的断层、背斜等构造为后期油气运聚提供了积聚场所和有效通道,其主要的烃源岩是下白垩统湖相页岩,储集层为河流-湖相沉积环境下发育的砂体,而盖层则是贯穿盆地的页岩、黏土岩、泥岩。明确该区的石油地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可以为中非Doba盆地区域储层评价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良好的借鉴。
- 王震孔为逄建东
-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潜力
- 川东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石油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勘探有利区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火山岩的岩相展布规律、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油气成藏富集模式等问题,以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区二叠系火山岩成储成藏模式,指出了天然气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1)受峨眉地裂运动影响,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发育两类火山岩相关的有利储层,一类是近火山口的火山碎屑熔岩储层,发育于茅三段中部及上部,主要分布在涪陵北部大竹—梁平—兴隆场喷溢相区,储层厚10~35 m,测井解释孔隙度介于3.4%~8.0%;另一类是远离火山口的火山—沉积碎屑岩储层,为火山灰与正常沉积物的混合沉积,发育于茅三段底部及吴家坪组,平面上分布于普光—涪陵北—建南地区,储层厚16~35 m。(2)茅三段底部和吴家坪组火山—沉积碎屑岩作为储层的同时,也是优质的烃源岩,自身具有高孔隙度、高有机碳含量、自生自储、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特点,能够源内成藏。茅三段火山碎屑熔岩储层被下伏茅三段底部和上覆吴家坪组烃源岩所包裹,形成“夹心”式的源储配置关系,具有“近源成藏”的有利条件。结论认为:(1)涪陵北部为火山碎屑熔岩气藏勘探有利区,可进行老井复查、复试或优选有利构造位置部署探井;(2)围绕开江—梁平陆棚及其边缘的涪陵北、建南、普光地区是火山—沉积碎屑岩气藏勘探有利区,对于此类储层可采用非常规油气勘探思路,避开高陡构造区,优选保存条件好、埋深小于6 000 m的甜点区进行天然气勘探开发。
- 张志宇熊治富季春辉蒋艳霞杨焓
- 关键词:四川盆地二叠系火山岩勘探方向
- 泰国彭世洛盆地西南部区域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 2024年
- 随着钻探活动的日益深入以及生产数据的积累,结合地震、测井等多元信息,对彭世洛盆地西南部的石油地质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通过对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地层演化、储层展布以及油藏类型和分布进行全面分析与总结,揭示区域内石油地质特征的多样性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为未来该区域油田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 彭祝伟李春雷
- 关键词:油藏类型
- 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 2023年
- 从油田沉积体系、油田储集条件以及油田油气成藏模式等3个方面对延长油田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其地质特征具体表现为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岩性、岩性和成岩作用控制物性、物性控制含油性,局部构造相对匮乏,属于典型的岩性油藏。
- 李延军姜瑞峰杨霞
- 关键词: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
- 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 2023年
- 当前延长油田储层已经进入晚成岩作用阶段,石油具有矿物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以及成岩作用较强的特点。石油储层性质为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致密岩砂、浊沸石微融型储层。对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其地质特征具体表现为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岩性,岩性和成岩作用控制物性,物性控制含油性,局部构造相对匮乏,属于典型的岩性油藏。
- 李延军姜瑞峰杨霞
- 关键词: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
-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被引量:11
- 2023年
- 基于古地貌、钻井和地震资料,对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构造沉积演化、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制、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河套盆地主要历经“弱伸展断拗期、强伸展断陷期和走滑改造期”3期成盆演化过程,发育吉兰泰、沙布、纳林湖、兴隆等4大环洼正向构造带,为油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区带;②发育下白垩统固阳组、渐新统临河组两套主力咸化湖相烃源岩,具有高含硫富藻、早熟早排、生油窗口宽的特征;③河套盆地周缘山间大型构造转换带控制形成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砂体具有石英含量高(50%~76%)、长期浅埋弱压实、胶结物含量低、储集层物性好的特点,预测古近系有效储集层埋深达8000 m;④构建邻洼鼻隆、环洼潜山、近源断鼻3种油气成藏模式,临河坳陷油气富集规律为“环洼近源是基础、优质厚储集层是前提、良好的构造背景和圈闭条件是关键”。
- 张锐锋何海清朱庆忠陈树光刘喜恒淡伟宁胡延旭师玉雷张宇飞于海军张晰蒙
- 关键词:河套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被引量:2
- 2023年
- 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是在中非剪切带影响下形成的中、新生代陆相裂谷盆地,构造复杂多样且勘探程度较低,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发现。基于盆地构造、沉积、成藏组合特征和已发现油气田解剖,总结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并分析了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认为,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在早白垩世以来经历了多期伸展、走滑和反转等构造活动,对沉积地层、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受储盖组合和构造演化的影响,中非走滑裂谷盆地群不同盆地的油气发现和成藏组合有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西富东贫、下稀上稠”的特点;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是有效生烃灶、构造活动和断层;西部Doba盆地油气最为富集,发育多套成藏组合,上、下白垩统均已经获得规模发现,未来主要勘探方向包括下白垩统岩性圈闭和基岩圈闭;中部Doseo盆地上白垩统缺乏有效盖层,主要勘探目标为下白垩统砂泥岩组合,圈闭类型为走滑形成的断背斜、断块圈闭,基岩潜山是潜在的勘探目的层;东部的Salamat盆地尚未证实有效的成藏组合,勘探潜力有限。
- 何文渊王利汪望泉肖坤叶杜业波吴亚东马明福潘春孚
- 关键词:储盖组合
相关作者
- 金之钧

- 作品数:592被引量:9,331H指数:5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 油气成藏 油气资源 叠合盆地
- 庞雄奇

- 作品数:743被引量:5,908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烃源岩 塔里木盆地 油气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 马中振

- 作品数:105被引量:37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盆地 前陆盆地 斜坡带 主控因素 重油
- 赵文智

- 作品数:320被引量:8,149H指数:5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油气勘探 天然气 四川盆地 页岩油 含油气系统
- 张光亚

- 作品数:159被引量:3,362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盆地 油气勘探 被动大陆边缘 盆地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