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9篇“ 白话文学“的相关文章
- 白话文学
- 《白话文学史》为胡适著述的简明中国文学史通俗读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的地位。本书内容由胡适依其1921年在教育部国语讲习所的讲义稿经多次修订而成,以西方“文学进化论”思想为指导,重点梳理了中国文学千余年的...
- 胡适著
-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
- 胡适《国风》今译与现代白话文学观的建构
- 2024年
-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学人将白话文学的源头追溯至《国风》,为现代白话文学观的建构提供了历史合法性依据。在学理观念上,胡适对《国风》的重新定位冲破了经学的思想牢笼,恢复其文学真相,注入了现代白话思想;在今译的实践中,胡适通过对《国风》的字词训诂、文法研究和今说新解,为现代白话文学寻找到了语言资源和抒情传统,力图梳理出一条白话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形成了古今演变的中国白话文学整体观。胡适等人以《国风》今译为“方法”建构现代白话文学观这一路径值得肯定,但在今译和白话文学古今演变的梳理中仍然存在缺失与偏颇。今天需辩证地看待传统资源与现代白话文学之间的关系。
- 刘东方沙莎
- 学衡派的白话文学观
- 2023年
- 看似壁垒森严的文言保卫战背后,学衡派蕴藏着具有鲜明调和色彩的白话文学观。文学变迁论是学衡派白话文学观的理论基础,意在消解文学进化论的线性革命叙事,从而达到文白兼容、新旧并蓄的目的。在学衡派建构的文学谱系中,白话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之文字”,比文言更为平易、活泼和自由,特别适用于科学论文和小说写作。学衡派对白话文学运动的批评具有建设性意义:认为白话文学运动一味欧化的倾向有违白话的本质,应回归语言的纯粹性;强调白话文学的文学性,反对文学品味过分卑下;呼吁白话文学创作应保持理性和节制,防止负面情绪泛滥。在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西学外表之下,学衡派本质上是传统儒家价值的拥护者,怀有强烈的道统意识。文言文学始终是学衡派尊奉的“文学的正宗”,在此前提之下,白话文学与文言文学得以和谐共存。
- 郭蕾杨伟忠
- 关键词:学衡派白话文学新人文主义
- 胡适的文学正宗说与白话文学史的重构
- 2023年
- 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白话文学乃文学正宗之大纛,此观念很快便得到广泛认可并直接影响到当时白话文学的创作实践。文学正宗说有着强烈的西方色彩,很多论点都带着“强行”赋予的急切,以西方理论硬套中国文学之史实。
- 李巍
- 关键词:白话文学新文化运动史实
- 《神曲》的托喻问题:寓言、注疏与白话文学
- 2022年
- 当前但丁学界一般认为,《神曲》并非如早期读者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借助冥界之旅讲述现世生活中灵魂皈依历程的虚构寓言,而是一个假装彼岸之旅为自身真实经历,从而模仿《圣经》的“历史托喻”。本文关注《神曲》的翻译/注疏性质及该性质对其托喻模式的影响,试图说明这部作品与同时期意大利早期白话文本一样吸收了学院注疏传统,并采用波爱修斯式寓言的形式对拉丁文经典作品进行注疏。因此,但丁的冥界之旅其实象征着诗人对《埃涅阿斯纪》第六卷的解读,其中的维吉尔则是这部史诗的象征。
- 常无名
- 关键词:神曲《埃涅阿斯纪》
- 转型与新生:澳门白话文学的兴起及文体变革被引量:1
- 2022年
-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大变革时代,因地理位置的偏离、人才的匮乏和内驱性的不足,白话文学在澳门几无自发产生的可能。同时,文化上与内地同根同源,文学发展与内地息息相通,又构成澳门白话文学产生的必然性。陈子褒在澳门倡导白话文、编写白话启蒙读本、推动启蒙教育,是晚清白话文运动在澳门的响应,为澳门白话文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1920年雪社成员冯秋雪发表澳门第一首新诗。20世纪30年代是澳门白话文学的初创期,澳门本土有白话诗、文、戏剧和小说的发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澳门白话文学全面兴起。澳门白话文学产生在澳门文学转型的大背景下,转型体现在"作家主体的转型"、"文学观念与作品形态的变化"及"文化下移与文体变革"等方面。知识分子的流动和市民对新思想的接受,对澳门新文学的产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相比同时期的内地和台港,澳门新文学的产生有其特殊性。
- 赵海霞
- 关键词:白话文学报刊新文学
- 从周群玉的《白话文学史大纲》看文学史书写体例的现代转型
- 2022年
- 周群玉的《白话文学史大纲》以白话文学史的书写作为创造新文学的基础与建设新文学的门径,呼应了当时语体和学术的现代转型趋势。相比前辈学者,他具有更加明确的纯文学史观;在文学批评方法上,他吸收了泰纳的"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因素学说以及法国温彻斯特的文学批评理论,着眼于揭示文学与环境的关系,注重时代精神对于文学的影响。他于书中专设"中华民国文学"一章,有意识地将民国文学作为新文学的起点,实开民国文学之端。
- 彭娟
- 浅谈使用读法符号对白话文学习的意义
- 2021年
- 读,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但在如今的课堂上,因为缺少了对读有效指导的方法,所以我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假大平”形式的朗读。叶圣陶老先生曾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吟诵这一方式可让语文学科的学习达到一种终身受用的境界。吟诵不仅适用于古诗文,而且对于白话文也同样适用,只是两者的吟诵规律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进行白话文吟诵,便可了解相应的读法符号,并加以使用。而一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先宣读,后吟诵。宣读为基本方法,讲求理解在先,然后才能传出情趣、畅发感兴。只有当学生将文章的细微曲折弄明白后,方可再吟诵。
- 王缤阳
- 关键词:白话文吟诵
- 从“白话文学”到“国语的文学”:胡适对母语文学现代性复兴的“尝试”被引量:3
- 2020年
- "白话文"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话语表征,只有置放于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进程中,才能领会其价值意义。胡适对新文学的"建设性"贡献经历了一个从"白话文学"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修订、演化和发展的历程。正是在这个过程或历程中,胡适的(文学)语言观乃至文学思想无形中指向以母语文学为底蕴的"文统",其本质是对(现代)母语文学的想象性构设。诚然,这种想象性构设仅停留在"尝试"阶段,体现在其话语阐发中则表现为一种"片面"的"真识",但却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开启了一扇门。各种语言资源得以拥入,其中所昭示的正是文学母语融合与母语文学重构的趋势。
- 杨经建伍丹
- 关键词:白话文学母语文学
- 香港早期白话文学源流
- 2020年
- 一据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香港文学最早的文艺期刊,是1907年的《小说世界》和《新小说丛》两种。《小说世界》推断创刊于1907年1月,目前已不存。《新小说丛》创刊于1907年12月,仅存三期。可惜的是,阿英遗漏了《中外小说林》。《中外小说林》前身是《粤东小说林》.
- 赵稀方
- 关键词:香港文学阿英文学源流文艺报刊
相关作者
- 刘军

- 作品数:323被引量:74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散文 煤样 瓦斯解吸 瓦斯抽采 抽采
- 刘东方

- 作品数:97被引量:130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现代语言学 文学语言观 现代白话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 江震龙

- 作品数:26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白话文学 文学批评 辩证 共同体 文学伦理
- 文贵良

- 作品数:135被引量:284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文学汉语 汉语诗学 汉语 文学 话语
- 李小玲

- 作品数:44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民间文学 民俗 女性主义 神话原型 文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