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1篇“ 白菜型油菜“的相关文章
- 白菜型油菜CCDs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 2025年
- 【目的】鉴定白菜型油菜(Brassia rapa L.)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 CCDs)基因家族成员,深入了解BrCCD家族基因功能及组织表达特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菜型油菜CCD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种内共线性及启动子顺式元件进行分析。结合转录组数据和RT-qPCR技术,分析CCD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白菜型油菜中鉴定出16个BrCCD基因,划分为6个亚组,不均匀的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发现有7对CCDs基因之间存在共线性关系;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CCDs家族成员可能响应生长发育、激素调控、非生物胁迫等多种调控过程。转录组及定量PCR数据分析显示,BrCCD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BrCCD-L基因在花、叶和种子中表达量较高,BrCCD1b在花中表达量较高,其余多在种子和叶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结论】白菜型油菜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6个CCD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BrCCD-L基因与藏红花属CCD2基因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且在不同组织中都显著表达。
- 王琛刘国梅陈畅张晋龙姚琳孙璇杜春芳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生物信息学分析组织特异性
- 白菜型油菜-黑芥单体附加系的创制及遗传研究
- 2025年
- 为利用芸薹属B基因组及其可能的优良性状,以黑芥为芸薹属B基因组供体,将白菜型油菜与黑芥远缘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杂种作为母本,与白菜型油菜亲本不断回交,利用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手段鉴定出附加黑芥B7和B8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并对2个单体附加系进行表型考察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黑芥B7和B8染色体单体附加系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表型,B7单体附加系雌不育严重,种子种皮颜色表现为淡黄色,叶片表现出亲本黑芥的毛刺表型;B8单体附加系表现出亲本黑芥植株高大、一次分枝数多的表型。细胞学分析表明黑芥B7和B8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多以单价体形式存在,黑芥B7染色体上存在45S rDNA位点。雌雄配子传递率分析发现B7和B8染色体的传递率均较低,分别为B7染色体雌配子传递率9.14%、雄配子传递率6.58%,B8染色体雌配子传递率20.17%、雄配子传递率9.05%。本研究创制的白菜型油菜-黑芥B7和B8单体附加系将有利于深入解析黑芥基因组信息及利用其优良性状。
- 王顺林武海燕程靖雯彭梓然杨芩芩张密密谭晨吴增祥葛贤宏李再云李鹏飞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黑芥单体附加系细胞学表型
- 强冬性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系主要特征特性分析
- 2025年
- 自交不亲和作物保纯困难,为了掌握强冬性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系的特性,本文通过两年试验,从亲和指数、花粉与柱头互作、苗期主要植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方面研究参试材料。结果表明,50份强冬性白菜型油菜品系中自交不亲和性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幅度,根据亲和程度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高度自交亲和型、自交亲和型、自交不亲和型及高度自交不亲和型。亲和材料与不亲和材料花粉形态无差异,但未授粉的亲和材料柱头乳突细胞表面有较多的絮状附着物;且亲和材料自花授粉后,柱头萌发的花粉粒数量及花粉管数量明显多于不亲和材料。在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方面,亲和材料与不亲和材料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亲和材料的亲和性可稳定遗传,且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和品质。
- 王婧瑜杨雯昕边靓刘苗苗范婷婷武军艳蒲媛媛刘丽君马骊王旺田方彦郑蕾李利利高顺平杨刚孙万仓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扫描电镜品质性状
- 白菜型油菜分枝角度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 2025年
- 分枝角度是决定油菜株型的重要性状之一,与油菜产量密切相关。为揭示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L.)分枝角度的遗传规律,本研究选用青海大黄为母本,浩油11和No.952为父本分别配置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的方法对2个组合各世代(P_(1)、P_(2)、F_(1)、F_(2))单株的顶端连续3个分枝的夹角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西宁组合Ⅰ分枝角度的最适模型为2MG-EAD模型(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4.61%,组合Ⅱ分枝角度的最适模型为2MG-A(2对加性主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0.71%;云南组合Ⅰ的最适模型为2MG-EA(2对等加性主基因模型),组合Ⅱ的最适模型为2MG-EAD(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均为86.05%。以上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分枝角度明显受2对主基因遗传因素控制,且主基因间具有加性效应或显性效应;2个组合具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力,说明油菜在分枝角度调控过程中,受多基因与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所以应在早期群体里进行选择。同时,这些结果可以为理想株型的构建和后续分枝角度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 裴大妹赵洪平王龙李华欣赵志肖麓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主基因+多基因分枝角度
- 白菜型油菜硫苷含量与组分分析
- 2024年
- 【目的】我国是白菜型油菜起源地之一,分析评价其品质对开发利用白菜型油菜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菜籽为研究对象,经研磨提取和离子交换柱处理后,得到硫苷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323份白菜型油菜的硫苷含量及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参试材料的硫苷总含量为26.19—238.21μmol·g^(-1),均值为137.22μmol·g^(-1)。共检测到9种硫苷组分,其中包含了5种脂肪族硫苷,分别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4-甲亚砜丁基硫苷、2-羟基-4-戊烯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和4-戊烯基硫苷;3种吲哚族硫苷,包括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3-吲哚甲基硫苷和4-甲氧基-3-吲哚甲基硫苷;检测到1种芳香族硫苷,为苯乙基硫苷。白菜型油菜硫苷以脂肪族硫苷为主,3-丁烯基硫苷为主要成分,平均含量122.68μmol·g^(-1),占脂肪族硫苷含量的93.71%,占总硫苷含量的89.40%。比较不同生态区材料的总硫苷含量发现:长江流域>黄淮区>西藏>甘肃,其中,甘肃材料的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和3-吲哚甲基硫苷含量较其他3个生态区高,但3-丁烯基硫苷含量为4个生态区最低。吲哚族硫苷含量因材料感温性的差异而变化较大,强冬性(11.50μmol·g^(-1))>冬性(7.60μmol·g^(-1))>半冬性(6.77μmol·g^(-1))>春性(3.87μmol·g^(-1))。2-羟基-3-丁烯基硫苷与吲哚族硫苷的含量也因种质不同而有较大变化,筛选到6份高吲哚族硫苷种质(含量为5.86—13.81μmol·g^(-1)),3份2-羟基-3-丁烯基硫苷种质(含量为50.14—68.38μmol·g^(-1))。【结论】白菜型油菜的硫苷成分主要是脂肪族硫苷,其中3-丁烯基硫苷为脂肪族硫苷主要组分。同时,硫苷组分的含量也因种质的基因型不同有较大变化,如超高硫苷、高吲哚硫苷及高2-羟基-3-丁烯基硫苷特殊材料等。
- 马雨禾蒲媛媛王晋雄武军艳杨刚赵彩霞马骊刘丽君王旺田缪纯庆关周博范婷婷王兴荣马蕊廉荫涛孙万仓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种子硫苷
- 白菜型油菜IPT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 2024年
- 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tenyltransferase,IPT)是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的第一限速酶,为分析IPT基因家族在白菜型油菜生长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其基因组中鉴定出13个BrIPT基因,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BrIPTs可分为4个亚族,各家族成员均含有8~10个保守基序和1~2个UTR区。BrIPT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包含众多响应元件。BrIPT基因家族成员受环境因子、生物激素及防御与应激调控。qRTPCR结果显示,tRNA-IPT基因BrIPT4、BrIPT6、BrIPT9在白菜型油菜体内各个部位均有表达。相比于苗期,成熟期白菜型油菜IPT基因的表达量更高,为后续深入研究IPT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理生化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 刘博刘博王旺田马骊武军艳蒲媛媛方彦方彦孙万仓刘睿敏张岩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细胞分裂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白菜型油菜IGT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 2024年
- IGT是调控植物分枝角度的关键基因家族,且对植物的产量、生物量以及观赏效果都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基因组序列信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IGT基因家族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染色体定位、亚细胞定位预测、进化关系、顺式元件预测、共线性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白菜型油菜中共鉴定到11个IGT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将其分为7个分枝,每个分枝均由相似的保守基序组成;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分析表明,在杂交和多倍化的过程中,该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且片段复制和同源拷贝可能是其扩张的主要方式。在多数IGT启动子中发现光响应元件占主导地位,脱落酸、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次之,表明IGT启动子可能为诱导型启动子。转录组分析发现,白菜型油菜的IGT基因在不同组织(愈伤组织、花、叶、根、角果、茎)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模式,尤其是TAC1基因(BraIGT-11)在花中有着较高的表达水平,叶和茎则次之,表明TAC1在调控分枝角度和花发育等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后续BraIGT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白菜型油菜理想株型的选育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 裴大妹王龙马茜茹李华欣肖麓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分枝角度进化分析理想株型
- 一种白菜型油菜同源四倍体的快速鉴定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菜型油菜同源四倍体的快速鉴定方法,属于同源四倍体鉴定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待白菜型油菜加倍处理植株开花,形态学观察后挑选出四倍体疑似株;目镜测微尺测量加DAPI染色法确定单核时期新鲜花蕾长度范围,结合改...
- 位芳谢正清王博扬师恭曜张露月田保明郭佳林陈薇薇曹刚强田昭然王奥李晓颖
- 15份白菜型油菜两种授粉方式的亲和性比较
- 2024年
-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授粉方式对自交亲和性的影响较大。该试验通过对参试材料采用自由授粉、套袋自交两种授粉方式,并分析黄籽油菜与非黄籽油菜的自交亲和性。结果发现,黄籽油菜的平均结角率均低于非黄籽油菜。而对于每果粒数而言,除原油706056、黄油1号、贡麦黄籽外,其余黄籽油菜的套袋自交每果粒数为7.66粒、自由授粉的每果粒数为10.10粒;非黄籽油菜的套袋自交的每果粒数为2.83粒、自由授粉的每果粒数为13.88粒,参试黄籽油菜材料的自交亲和指数普遍高于非黄籽材料,且黄籽油菜与非黄籽油菜之间自交亲和指数相差为4.2。该研究对于白菜型油菜的改良和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 陈杨杨晓海江伦娟格桑曲珍旦巴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黄籽油菜授粉方式自交亲和性
- 不同施肥量对高原白菜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探究不同的施肥处理对贵南县高原白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北油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T1(无氮区)、T2(无磷区)、T3(无钾区)、T4(氮磷钾区)、T5(无肥区)5个处理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北油4号品种无论是单独缺少氮肥、磷肥、钾肥还是同时缺少3种元素的肥料,都会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且从3种元素来看,缺氮造成油菜减产幅度最大。因此,针对本地北油4号高原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要注重氮磷钾肥的科学施用,以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
- 周霞
- 关键词:施肥处理
相关作者
- 孙万仓

- 作品数:322被引量:1,409H指数:24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白菜型冬油菜 冬油菜 油菜 白菜型油菜 抗寒性
- 武军艳

- 作品数:211被引量:919H指数:20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白菜型冬油菜 冬油菜 抗寒性 白菜型油菜 强冬性
- 杜德志

- 作品数:169被引量:479H指数:13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油菜 白菜型油菜 春性甘蓝型油菜 特早熟
- 方彦

- 作品数:159被引量:691H指数:18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白菜型冬油菜 冬油菜 白菜型油菜 抗寒性 强冬性
- 刘自刚

- 作品数:209被引量:929H指数:18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白菜型冬油菜 抗寒性 冬油菜 强冬性 白菜型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