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88篇“ 白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文章
- 一种分析柴胡-黄芩药对抗白念珠菌感染机制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析柴胡‑黄芩药对抗白念珠菌感染机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柴胡和黄芩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及作用靶点的预测,基于TCMSP平台数据,以OB≥30%和DL≥0.18为筛选条件,获得柴胡和黄芩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对应...
- 冯文莉冯艺洋马彦杨静奚志琴杨璐牛春雨
- 金属纳米颗粒治疗白念珠菌感染研究进展
- 2024年
- 念珠菌病在全球范围内有很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其主要病原体是白念珠菌。目前,由于抗真菌药物存在毒性、耐药性、给药途径单一、价格昂贵等缺陷,使得念珠菌病治疗效果不理想。为了克服这一现状,具有抗真菌活性和运载抗真菌药物潜力的金属纳米颗粒被广泛研究。该文综述了金、银、铜、铁纳米颗粒的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与传统抗真菌药物比较,金属纳米颗粒通过多靶点机制发挥抗真菌作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真菌耐药性的出现。虽然细胞毒性限制了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但绿色合成可降低金属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并提高其抗菌性能等。
- 周爱琼丁文静渠巍渠巍
- 关键词:金属纳米颗粒抗真菌药白念珠菌
- 脊柱白念珠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患者,男,32岁,因“检查发现双侧肋软骨及脊柱多发骨破坏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因回肠造瘘术后,拟行回肠还纳入住我院肿瘤外科,完善检查发现双侧肋软骨及脊柱多发骨破坏,行超声引导下肋软骨穿刺活检术,病理考虑慢性化脓性炎,未行治疗。入院1个月前复查骨破坏范围增大,再次行超声引导下肋软骨穿刺活检术,术后送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结果为阴性。此次因腰痛症状逐渐加重入院,体检腰、骶椎中线及椎旁压痛,腰椎屈伸活动受限,双下肢运动、感觉及反射正常。完善常规检查后行CT引导下腰椎穿刺活检及培养,明确诊断为白念珠菌感染。采用氟康唑静滴,3周后改为口服药物治疗,8周后复查腰痛症状明显改善,MRI示:椎体上下缘骨侵蚀及椎间盘破坏减轻。病情较前明显好转,随访中。
- 王银
- 关键词:脊柱白念珠菌活体组织检查
- 干扰素调节因子7在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
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全世界每年因侵袭性真菌感染死亡的人数大约有150万,每年有数十万人患侵袭性念珠菌病,甚至因此而死亡。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一种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疾病...
- 卿芙蓉
- 关键词:白念珠菌自噬巨噬细胞
- 肠道黏膜、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群在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24年
- 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是指肠道内定植的白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易位,突破肠道,造成组织感染,甚至引发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肠道黏膜作为念珠菌第一接触位点,是抵抗白念珠菌定植或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常通过物理屏障和激活宿主免疫抑制感染。作为另一种防御机制,肠道内微生物群则通过调节pH,分泌抗菌肽和竞争黏附点共同抵抗白念珠菌侵袭感染。本综述总结肠道黏膜、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群这三个关键因素在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为肠道定植引发侵袭性白念珠菌病的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 陈慧婷李家生徐志昌秦定梅张祎王睿睿
- 关键词:肠道黏膜肠道免疫白假丝酵母菌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黄连解毒汤治疗白念珠菌感染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黄连解毒汤治疗白念珠菌感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黄连解毒汤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收集疾病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借助STRING平台构建交集蛋白互作网络,并使用Cytoscape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获取核心靶点,通过R语言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黄连解毒汤治疗白念珠菌感染的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核心靶点为HIF1A、MMP9、AKT1、FN1、PTGS2、IFNG、IL1B、STAT1、CASP8。富集得到IL-17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主要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等生物过程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能。结论黄连解毒汤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共同治疗白念珠菌感染,为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 何伊能方婷婷徐若飞闫艺曹毅陶茂灿
-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白念珠菌感染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黄芩成分及其中药复方制剂抗白念珠菌感染的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导致念珠菌病发病率显著增加,白念珠菌感染及常用治疗药物的耐药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黄芩提取物、其一些单体成分及其复方在实验以及临床中被证明有良好的抗白念珠菌活性,但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抑制黏附和侵袭、影响生物膜形成、诱导细胞凋亡、破坏钙稳态、破坏糖酵解、抑制外排泵、抗炎提高免疫等有关。
- 牛春雨冯文莉
- 关键词:白念珠菌黄芩黄芩素黄芩苷
- 唾液富组蛋白5——治疗白念珠菌感染的一种新策略
- 2023年
- 白念珠菌是一种机会性病原体,可引起不同部位的真菌感染。目前,白念珠菌治疗药物单一,且随着临床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白念珠菌耐药问题日益加剧。富组蛋白5(Hst-5)是口腔唾液中分泌最丰富的抗菌肽,作为宿主第一道防御线,对白念珠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作用机制与传统抗真菌药物和其他抗菌肽不同,其中涉及白念珠菌表面的多种转运蛋白、MAPK途径、体外多种金属离子等,且随着对Hst-5的深入研究,发现Hst-5的多种衍生肽(K11R-K17R、P-113Tri等),在抗菌效力上能发挥更大杀伤力。因此,对Hst-5及其衍生肽在白念珠菌中的抗菌机制进行研究尤为重要,将为目前临床治疗真菌感染提供新策略。
- 王泽洪肖家凤徐梓倍罗建蓉
- 关键词:白念珠菌
- 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调节肠道屏障抵御白念珠菌感染的机制研究
- 背景:白念珠菌可以从酵母转变为菌丝形态,并利用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和宿主的免疫不足来促进其自身定植和渗透。白念珠菌的肠源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肠炎相似,因此很容易被误诊。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是一种治疗急慢性肠炎的民族药物,根据中医...
- 陈慧婷
- 关键词:肠道屏障
- 抗菌肽CGA-N12对兔播散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
- 2023年
- 通过制备多肽CGA-N12抗白念珠菌的体外实验及抗兔播散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的体内实验探讨CGA-N12对兔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抗菌活性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细胞试验检测CGA-N12在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体内动物试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播散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计算治愈率、死亡率绘制生存曲线及相关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阐明CGA-N12具有抗菌活性及抗菌强;通过动物实验阐明CGA-N12与传统抗生素伊曲康唑比较具有相同的抗菌活性,但没有肝肾功能损伤,并通过相关分子及细胞因子等检测探索CGA-N12参与免疫功能的机制。结论 从体外到体内,分子-细胞-动物层次阐明CGA-N12对兔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抗菌活性及相关机制。为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 李小华
- 关键词:治愈率
相关作者
- 阎澜

- 作品数:82被引量:251H指数:10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白念珠菌 抗真菌 白念珠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细胞壁蛋白
- 姜远英

- 作品数:410被引量:1,331H指数:1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 研究主题:白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 氟康唑 真菌
- 王丽

- 作品数:10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白念珠菌感染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检测 细胞壁蛋白 白念珠菌
- 王晓娟

- 作品数:14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白念珠菌 白念珠菌感染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检测 细胞壁蛋白
- 陈兴平

- 作品数:147被引量:81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尖锐湿疣 白念珠菌 卡介菌多糖核酸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尖锐湿疣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