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6篇“ 痉挛型偏瘫“的相关文章
左右分治推拿法对痉挛偏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下肢痉挛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左右分治推拿法对痉挛偏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1~8岁60例痉挛偏瘫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法,治疗组给予左右分治推拿法,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总分、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下肢痉挛肌肉表面肌电均方根平均值及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88总分均高于治疗前,CSI评分及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平均值均低于治疗前,步长、1分钟步行试验(1MWT)均长于治疗前,步宽、10米步行测试(10MWT)均短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GMFM总分、CSI评分和下肢痉挛肌肉表面肌电均方根平均值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步长、步宽、10MWT、1MWT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右分治推拿法和常规推拿法均能改善痉挛偏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CSI、下肢痉挛肌肉表面肌电及步行功能,且左右分治推拿法的效果更显著。
郭志丹李海峰都修波
关键词:痉挛型偏瘫粗大运动功能痉挛下肢
脑三针加顺运内八卦推拿配合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偏瘫脑瘫患儿46例
2025年
脑瘫即脑性瘫痪,是因胎儿或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临床表现多种类,痉挛偏瘫最为常见,约占脑瘫患儿的60%[2]。目前治疗主要以规范化的康复运动训练为主。
汪翠王臣江颖易颖梁沛君
关键词:脑瘫康复运动训练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偏瘫患儿康复效果及运动功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偏瘫患儿康复效果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儿58例,按照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以每组29例分为研究组(rTMS联合运动疗法)与对照组(rTMS)。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痉挛情况[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评分、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stroke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movement,STREAM)、平衡能力(berg balance scale,BBS)、肢体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恢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M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EAM评分、BBS评分、FMA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TREAM评分、BBS评分及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62.07%(χ^(2)=6.026,P=0.029)。结论rTMS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儿,可明显改善患儿痉挛情况,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功能,改善患儿平衡能力及肢体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李文霞吴英英韩亮尚清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运动疗法痉挛型偏瘫肢体功能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痉挛偏瘫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联合针灸治疗对痉挛偏瘫脑性瘫痪(CP)儿童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痉挛偏瘫CP患儿分为针灸组、训练组及联合组,每组25例。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针灸组给予针灸治疗,训练组给予HABIT训练,联合组则给予HABIT训练及针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MT)评定患儿患侧手抓握肌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患侧腕关节肌张力,分别测量患儿健、患侧前臂最大围度并计算差值,采用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定患儿健、患侧上肢精细运动功能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患侧手抓握肌力、上肢FMFM评分(包括健患侧原始分、健患侧原始分差值、健患侧量表分差值)均显著改善(P<0.05);训练组患侧手抓握肌力、健患侧前臂围度差值、上肢FMFM评分(健患侧原始分)均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患侧手抓握肌力、健患侧前臂围度差值、上肢FMFM评分(包括健患侧原始分、健患侧原始分差值、健患侧量表分差值)均显著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联合组健患侧FMFM原始分差值、量表分差值均显著优于针灸组水平(P<0.05);联合组患侧FMFM原始分、健患侧FMFM原始分差值及健患侧FMFM量表分差值亦显著优于训练组水平(P<0.05)。结论HABIT训练联合针灸对痉挛偏瘫CP患儿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侧手抓握肌力及上肢精细运动功能,有助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王慧陈彤杜瑜毛正欢丁利彭飞飞徐嘉玙韩清梅李海峰
关键词:针灸上肢
互动式头针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对痉挛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对痉挛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偏瘫脑瘫患儿5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IMT,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头针联合CIMT进行治疗。互动式头针联合CIMT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的同时采用CIMT先训练30 min,然后取针,再由康复治疗师指导患儿家属行简单康复训练2.5 h,每周训练5 d,3周为1个疗程,共训练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采用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估量表2(MA2)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估2组患儿的上肢功能,同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患儿偏瘫侧上肢屈肘肌的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3个月后,2组患儿的MA2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的MA2评分分别为(50.28±8.38)分和(56.76±7.8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2组患儿PDMS-FM的视觉-运动整合评分、抓握能力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PDMS-FM的视觉-运动整合评分、抓握能力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2组患儿的MAS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但2组患儿治疗1、3个月后的MAS评分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可显著改善痉挛偏瘫脑瘫儿童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精细运动能力。
任雪松蔡志军周厚勤李科科李月琴刘西君朱登纳
关键词:脑性瘫痪上肢功能
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偏瘫脑瘫患儿上肢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偏瘫脑瘫(SHCP)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HCP患儿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鼓圈音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腕关节背伸角度(ARO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从上肢、关节活动度、精细运动能力、健手与患手的功能能力4个方面评价上肢功能及日常社会参与的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MAS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AROM活动度、FMFM及UE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社会参与度都有提高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阳刘合增李志林赵勇李诺徐磊刘晓佩张紫瑶
关键词:音乐治疗团体上肢功能
透刺加电针对脑梗死后痉挛偏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透刺加电针对脑梗死后痉挛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68例脑梗死后痉挛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42例。甲组给予常规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加之电针治疗,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加之透刺治疗,丁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加之透刺加电针治疗。采用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改良Ashworth量表(MAS)、美国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痉挛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四组治疗前后步态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四组FMA、MBI评分及步速、步频、步幅均变大(P<0.05),其中乙组、丙组、丁组均大于甲组(P<0.05),丁组大于乙组和丙组(P<0.05);治疗后,丁组MAS评级中的0~Ⅰ+级所占比例为78.57%,高于甲组的57.14%(P<0.05);治疗后,四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乙组、丙组、丁组均低于甲组(P<0.05),丁组低于乙组和丙组(P<0.05);丁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甲组的64.29%(P<0.05)。结论透刺加电针治疗脑梗死后痉挛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步态变化,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痉挛程度,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位娜娜潘俊晓陈艳萍
关键词:透刺电针脑梗死痉挛型偏瘫
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瘫痉挛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瘫痉挛偏瘫患儿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机器人康复训练能否替代人工训练。方法:将脑瘫痉挛偏瘫患儿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次;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上肢机器人训练1次,2组均训练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MACS)、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定量表(MUUL)进行评定,测量患侧肘关节、肩关节水平位主动活动度(ROM)。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2组MUUL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MACS评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降低(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内收RO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增加(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外展及肘关节ROM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促进脑瘫痉挛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与人工效果相当,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常规人工训练。
刘前进李思佳胡晓诗冯天扬冯阿美李晓松李晓松张通
关键词:脑瘫机器人痉挛型偏瘫上肢康复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作观察疗法对痉挛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动作观察疗法(AOT)对痉挛偏瘫脑瘫(HSCP)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HSCP患儿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刺激组、rTMS组、联合组,每组22例。期间有患儿退出试验,最终假刺激组、rTMS组、联合组分别纳入20例、21例、22例。3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假刺激组接受假rTMS治疗,rTMS组接受rTMS治疗,联合组接受rTMS与AOT干预。上述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 d,持续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3组患儿的上肢肌张力,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精细部分(PDMS-FM)、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评估3组患儿的上肢精细运动功能、手抓握功能和双手协调性。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患儿肱二头肌和腕屈肌MAS评分、PDMS-FM评分和精细运动商(FMQ)分值、UEFT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肱二头肌MAS评分[(2.27±0.55)分]、腕屈肌MAS评分[(2.31±0.48)分]、PDMS-FM抓握区评分[(39.59±3.74)分]、PDMS-FM视觉-运动整合区评分[(89.18±9.55)分]、FMQ分值[(63.45±7.15)分]、UEFT评分[(61.23±5.30)分]较假刺激组及rTMS组改善优异(P<0.05)。假刺激组与rTMS组治疗12周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AOT能有效改善HSCP患儿的上肢肌张力,提高上肢及手精细运动功能,且疗效较单一常规康复、常规康复联合rTMS的疗效优异。
王春华朱乐英范桃林汤玉梅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瘫痉挛型偏瘫上肢运动功能
耳穴迷走神经电针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偏瘫脑性瘫痪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针刺激(taVNS)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偏瘫脑瘫(CP)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0例痉挛偏瘫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联合taVNS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联合taVNS假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以及儿童版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疗效评价。此外,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共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治疗后,两组儿童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65);两组儿童的UEFT评分、PDMS-FM评分和Wee 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taVNS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偏瘫CP儿童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并提高其功能独立性,并无明显副作用。
倪钰飞葛向阳顾秋燕吴勤峰徐仁杰魏天祺陆祖韬
关键词:迷走神经刺激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上肢运动功能

相关作者

张惠佳
作品数:194被引量:833H指数:15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脑瘫 脑瘫患儿 患儿 脑性瘫痪患儿
王跑球
作品数:154被引量:628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脑瘫 脑性瘫痪患儿 脑瘫患儿 痉挛型
王益梅
作品数:77被引量:390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患儿 脑瘫 脑瘫患儿
尚清
作品数:120被引量:432H指数:1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患儿 儿童 孤独症 康复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
郭春光
作品数:56被引量:348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患儿 痉挛型脑瘫 脑性瘫痪 A型肉毒毒素 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