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06篇“ 病理状态“的相关文章
- 一种用于免疫治疗后淋巴结病理状态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免疫治疗后淋巴结病理状态的预测方法及系统,应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本申请获取目标用户的临床参数信息、目标用户的影像学参数信息、目标用户的代谢参数信息、训练样本集和预设转移淋巴结病理缓解率预测模型;基于...
- 陈克终李浩程嗣达韩天晓杨帆
- T淋巴细胞亚群、HBsAg、HBeAg评估乙肝患者不同病理状态的临床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评估乙肝患者不同病理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85例乙肝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炎症分级<2级48例、炎症分级≥2级37例,纤维化分期<2期36例、纤维化分期≥2期49例。比较不同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的乙肝患者HBsAg、HBeAg、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sAg、HBeAg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评估乙肝患者不同病理状态的临床价值。【结果】纤维化分期≥2期的患者HBsAg、HBeAg水平明显低于纤维化分期<2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纤维化分期的乙肝患者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BsAg、HBeAg水平预测纤维化分期≥2期的临床效能较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0.821(P<0.05)。炎症分级≥2级的患者HBsAg、HBeAg、CD8^(+)水平明显低于炎症分级<2级的患者,CD4^(+)水平明显高于炎症分级<2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BsAg、HBeAg、CD4^(+)、CD8^(+)水平预测炎症分级≥2级的临床效能较好,曲线下面积为0.785、0.808、0.644、0.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状态下乙肝患者的HBsAg、HBeAg水平及免疫功能存在异常,临床可联合检测HBsAg、HBeAg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更好地评估患者疾病进展情况。
- 康敏荣周慧芳金枝戴雪娥闫伟
- 关键词: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
- 肾移植受者术后MICA抗体特征与移植物病理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associated chain A,MICA)抗体特征及其与移植肾脏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355例患者资料,根据移植肾脏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排斥反应组(n=76)、非排斥反应组(n=54)、肾功能稳定组(n=225)。应用GraphPad Prism 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55例受者中,MICA抗体阳性为18.3%(65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无相关关系(r=-0.2027,P=0.1980)。排斥反应组、非排斥反应组及肾功能稳定组之间常见的MICA抗体存在显著差异。排斥反应组的MICA抗体MFI值与抗体倍数显著高于非排斥反应组和肾功能稳定组,尤其是MICA*009、MICA*004、MICA*002(P<0.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发现,MICA抗体预测移植肾急性病变中的间质炎〔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201〕、小管炎(AUC=0.8141)和慢性移植肾病变中的间质纤维化(AUC=0.8197)、肾小管萎缩(AUC=0.8399)诊断价值较高。预测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的能力强于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T-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总体排斥反应:AUC=0.6885;ABMR:AUC=0.6038;TCMR:AUC=0.5423)。结论肾移植术后排斥、非排斥反应受者及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常见的MICA抗体不同。MICA抗体对移植肾肾小管间质病变的预测价值高,对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对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
- 张维纳李美和张颖匡培丹李一萱王颖张璇王婧雯丁小明薛武军郑瑾
- 关键词:肾移植排斥反应
- 中枢和外周病理状态下全身麻醉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临床实践中常通过微量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应对个体敏感性差异,以保持稳定、安全的全身麻醉效果。但部分病理状态下麻醉敏感性的改变往往超越年龄、遗传等常见个体敏感性因素影响,令麻醉医师难以忽视。病理状态下的麻醉敏感性是在疾病自身病理生理学的基础上复合麻醉药物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综合表型。
- 王飒徐赛红俞卫锋焦英甫
-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麻醉医师全身麻醉病理状态复合麻醉麻醉药物
- 六君子汤加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与细胞免疫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加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状态、炎症指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34%,50/53)高于对照组(79.25%,42/5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胃脘刺痛或痞塞、嗳气泛酸、神疲乏力、纳差、肠化生、萎缩、活动度、慢性炎症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全血CD8^(+)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肝、肾功能及生命体征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胃黏膜病理状态、炎症反应与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 翟建宁金小晶盛红艳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病理状态细胞免疫炎症反应
- 雷特综合征病理状态判定试剂盒及线粒体基因组中包含的基因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用途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雷特综合征病理状态判定试剂盒,其包括检测从对象采集的样本中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包含的基因的试剂。
- 藤野武彦 马渡志郎 本庄雅则
- 生理病理状态下PI4KⅢβ的调控机制
- 2024年
- 磷脂酰肌醇4激酶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起始和关键分子。其中,Ⅲ型磷脂酰肌醇4-激酶β亚型(PI4KⅢβ)参与合成高尔基体PI4P库,在众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该酶是介导一些致病性RNA病毒复制的重要宿主因子,也参与了细菌感染以及疟疾等病理过程。研究表明,PI4KⅢβ的功能受众多因素调控,包括宿主和病毒蛋白结合伴侣等。该综述将对PI4KⅢβ的结构及其生理病理调控机制进行探讨。
- 朱甜甜张玉桑雨琪李黎尤霜竹祁金龙黄东阳张海林
- 关键词:细菌感染疟疾神经系统疾病
- IVIM成像技术评估骨骼肌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其功能与人类日常活动紧密相关,但临床检查骨骼肌病变的形态学表现相对于微观病理变化具有滞后性,而从微观角度评价骨骼肌的水分子运动及毛细血管灌注信息,近年来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是一种双指数模式的磁共振扩散功能成像技术,它利用水分子扩散和毛细血管网循环的特点,为我们提供组织功能状态相关的重要信息,包括真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等,该成像机制与骨骼肌生理特性正好契合。本文就IVIM成像原理及参数含义,结合骨骼肌的生理特征、在衰老和疾病中的改变,综述IVIM技术在骨骼肌生理性衰老退变、不同运动状态时骨骼肌损伤/修复的评估、常见肌肉疾病鉴别诊断和功能评估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相关研究中的参数设置、临床意义及应用限制等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为IVIM技术在骨骼肌成像中的应用提供更多参考价值。
- 田第娇万兵刘玥张德文王玟黄倚天
- 关键词:骨骼肌磁共振功能成像水分子扩散微循环灌注
- 金黄地鼠不同病理状态颊囊黏膜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差异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分析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NIF)成像技术对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及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利用二甲基苯并蒽丙酮溶液,给予金黄地鼠颊囊黏膜不同时间的局部刺激,诱导建立轻/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鳞状细胞癌等病理状态的颊黏膜病变模型。采用ICG-NIF技术对病变组织进行荧光信号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不同病理状态黏膜的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进行分析。结果ICG-NIF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中黏膜病变组织的荧光强度均高于正常黏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中黏膜病变恶性程度越高,其荧光强度越高。组织学分析显示,随着黏膜病变恶性程度增加,MVD增加(P<0.05),MLVD减小(P<0.05)。结论金黄地鼠异常增生的颊部黏膜病变与正常黏膜组织间具有ICG-NIF荧光信号差异,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辅助鉴别的临床应用潜能。
- 谢狄亚单丹妮张磊陈盛那潆予王志勇
- 关键词: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成像口腔鳞状细胞癌
- 生理病理状态下大鼠体内荭草花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活性成分筛选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基于生理病理状态筛选大鼠体内荭草花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潜在活性成分。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给药组、MIRI对照组和MIRI给药组,每组5只。经药物干预或造模、药物干预后,收集各组大鼠的血浆样品,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进行色谱分离和质谱数据采集,经比对对照品图谱、各血浆样品图谱并参考相关文献后,对原型入血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同时,确定正常给药组和MIRI给药组大鼠血浆样品中的共有峰,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有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差异移行成分,并推测生理病理状态下荭草花抗MIRI的潜在活性成分。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MIRI组、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片0.2 g/kg,每天3次)、各潜在活性成分组(各潜在活性成分均为10 mg/kg,每天2次),每组5只。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连续3 d。末次给药后,对各组大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泄漏量进行检测、比较。结果从荭草花提取物总离子流图中获取主要色谱峰26个,确定了其中14个色谱峰,包括没食子酸、儿茶素、原儿茶酸等。从正常大鼠血浆样品中检测到移行成分15个,其中原型入血成分6个、代谢产物9个;从MIRI大鼠血浆样品中检测到移行成分19个,其中原型入血成分6个、代谢产物13个。两者共有移行成分8个,其中山柰酚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槲皮素的羰基化代谢产物和N-p-香豆酰酪胺对应色谱峰的VIP值均大于1。与MIRI组比较,各潜在活性成分组大鼠血浆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LDH、CK-MB、cTnⅠ泄漏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N-p-香豆酰酪胺、槲皮素、山柰酚和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可能是荭草花提取物抗MIRI的潜在�
- 仁莎莎胡建春张元现陈轻轻刘春花郑林巩仔鹏黄勇金阳李月婷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活性成分
相关作者
- 张占卿

- 作品数:247被引量:1,06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无创诊断 肝硬化 慢性乙型
- 陆伟

- 作品数:108被引量:65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研究主题:无创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肝组织 肝硬化 慢性乙型
- 王雁冰

- 作品数:44被引量:18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研究主题:无创诊断 肝炎肝组织 慢性乙型 血清HBSAG 病理状态
- 冯艳玲

- 作品数:120被引量:38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研究主题:无创诊断 艾滋病 肝纤维化 肝炎肝组织 慢性乙型
- 丁荣蓉

- 作品数:26被引量:15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研究主题:肝炎肝组织 慢性乙型 无创诊断 血清HBSAG 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