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58篇“ 病原学检测“的相关文章
口腔液在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5年
口腔液标本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正在被广泛评估的新标本类型,与传统标本相比,它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容易掌握并可自行采集等优点,可用于生化分析、感染病原和肿瘤细胞的核酸检测等,已被推荐用于某些疾病筛查和诊断。本文主要总结了口腔液及相关样本的采集方法,以及其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状况,为国内临床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测和研究提供参考。
何哲郭孟杨何福聪姚开虎侯向萍
关键词:病原学病毒性肝炎梅毒抗体百日咳
一种免疫与病原学检测用样本取样装置
一种免疫与病原学检测用样本取样装置,本发明涉及医检测技术领域,固定机构套设在取样针上;调节机构设于固定机构上;取样机构与取样针连接;能够调节取样针的角度,确保取样针的刺入角度能够正确到达需要取样的位置;能够先将可能被污...
吴海燕 周建华 牛蔚霞 高德忠
非洲猪瘟血清病原学检测对比试验
2024年
平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需要定期对本县非洲猪瘟流行情况进行监测,样品常采用血清病原学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本文就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试验。
黄新
关键词:非洲猪瘟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24年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低下人群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原学诊断极为关键。然而,呼吸道感染病原复杂,明确病原是临床的难点。传统的呼吸道病原检测方法包括涂片染色镜检法、微生物培养法、免疫方法等。近几年,分子生物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多重PCR、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和靶向基因组测序(tNGS)技术逐渐兴起。每种检测方法各具其优势和不足,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疾病病情、免疫状况及影像表现,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必要时联合多种检测手段进行相互验证,以便做出符合患者病情的正确诊断。
张玉林曹彬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免疫学方法病原学诊断免疫状况免疫低下
武汉市病原学检测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武汉市病原学检测阴性肺结核的诊断现状,为提高病原学阴性肺结核的诊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1个市级和2个区级定点医院整群抽取2019年1月1日至2月28日登记报告并完成治疗的241例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复核抽取患者的病案资料、胸部影像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病原学检测阴性肺结核患者接受病原学检查及影像检查质量。结果88.8%(214/241)患者符合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依据,96.3%(232/241)患者胸部影像检查与原诊断结果判读一致,开展痰涂片检查、痰培养检查和分子生物检测的患者分别占97.9%(236/241)、73.9%(178/241)、65.6%(158/241)。开展抗结核抗体检测、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诊断性抗感染治疗的患者分别占54.8%(132/241)、46.5%(112/241)、26.1%(63/241)和53.1%(128/241)。市级痰培养检查率高于中心城区和远城区,中心城区高于远城区,市级分子生物检测率高于中心城区和远城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抗结核抗体检测率市级低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诊断性抗感染治疗率中心城区高于市级和远城区,市级高于远城区,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应进一步规范市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病原学检测阴性肺结核的诊断行为,市级需提高诊断性抗感染治疗和辅助检查比例,区级需增加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的频次和项目。
王坚杰陈军徐玲白志蕊张正斌李月华
关键词:肺结核病原学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研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31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和病原体抗体检查,探究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病原抗体检查之间的关系。结果 316例AURI患者病毒感染占比为52.53%,支原体感染占比为6.01%,细菌感染占比为5.06%。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主要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束表证;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AURI主要中医辨证分型为寒热夹杂证;流感病毒感染所致AURI主要中医辨证分型为风热犯表证;细菌、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AURI主要中医辨证分型为风热犯表证;病毒混合细菌感染所致AURI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为寒热夹杂证。结论 不同病原体感染所致AURI的中医辨证分型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方式能够有效推测患者的感染类型,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合理指导。
胡旭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分型病原学检测
2004—2023年菏泽市麻疹流行病病原学检测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04—2023年菏泽市麻疹流行病病原学检测特征,为实现消除麻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04—2023年报告的菏泽市麻疹病例的流行病特征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描述分析。结果2004—2023年菏泽市报告麻疹病例3745例,以每5年为1个统计时间段,其中2004—2008年发病人数最多,为2213例,年均发病率5.43/10万,2019—2023年发病人数最少,仅22例,年均发病率为0.05/10万。麻疹发病以冬春季为主,2004—2013年的4—5月为发病高峰期;2014—2018年的1—3月为发病高峰期;2019—2023年由于发病病例少,无明显的发病季节特征。各县区麻疹发病在0~32.31/10万,差异有统计意义(χ^(2)=731.020,P<0.05)。男女发病比为1.79∶1,发病以无免疫史和免疫不详者居多,分别占52.6%(806/1532)和32.4%(496/1532)。2004—2018年麻疹发病在年龄构成上呈“双向位移”的趋势,0~<8月龄年龄组发病构成比从11.97%(265/2213)升至25.74%(165/641),≥20岁年龄组的发病构成比从13.06%(289/2213)升至33.85%(217/641)。2013—2023年菏泽市共采集病原学检测标本576份,其中麻疹核酸检测阳性76份,从麻疹核酸阳性标本中分离出麻疹病毒株47株,全部为H1基因型。结论2004—2023年菏泽市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2017年以后下降显著,接近或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但由于近年全球麻疹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不断上升。今后工作重点包括加大流动人员及外来人员的监测,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查漏补种工作,提升监测系统敏感性,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输入型病毒的传播。
刘雅娟朱富伟刘东晨袁辉
关键词:麻疹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检测
2020—2023年贵阳市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抗体监测及病原学检测被引量:1
2024年
为评估贵阳市2020—2023年养殖鸡群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及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布情况,采集全市8个县(市、区)种禽场、商品代场、散养户已免疫AIV的鸡血清样品44138份进行AIV(H5亚型)免疫抗体监测,另采集养殖场(户)、农贸市场家禽泄殖腔及野生动物公园环境拭子样品6659份进行AIV病原学检测。结果:(1)2020—2023年贵阳市养殖鸡群AIV(H5亚型)免疫抗体平均个体合格率为94%(41491/44138),平均群体合格率为96.13%(1092/1136)。(2)AIV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3)不同地区鸡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最高为2023年息烽县99.76%(1680/1684),最低为2020年清镇市82.46%(1570/1904)。(4)不同类型养殖主体鸡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依次为商品代场97.21%(12774/13140)、种禽场93.24%(2662/2855)、散养户92.58%(26055/28143),群体合格率依次为商品代场98.17%(321/327)、散养户96.05%(706/735)、种禽场87.84%(65/74)。结论:2020—2023年贵阳市不同年度、地区、养殖主体的鸡AIV(H5亚型)免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农业农村部规定要求(≥70%),推广使用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较好;AIV病原学检测未发现阳性样品,发生疫情的风险较低。
唐娇龙杨峰杨源徐春志张海刘艳袁翠霞刘亚娟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病原学检测
2019——2023年盐城地区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 基于2019—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流感哨点医院监测结果,分析不同新冠疫情管控措施时期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特点,为儿童流感防控提供科依据。方法 采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盐城市2家哨点医院18周岁以下儿童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合计检测鼻咽拭子10 331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901份,阳性率8.72%。管控期间阳性率6.03%,管控前阳性率1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3.193,P<0.001)。管控解除后阳性率15.21%,与管控期间及管控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168.68、23.393,P均<0.001)。幼儿组阳性率3.45%,龄前组阳性率7.3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6.928,P<0.001),小组阳性率15.68%,与龄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27.019,P<0.001)。中组阳性率15.93%,与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011,P=0.917)。小组管控前阳性率17.53%,管控中阳性率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8.316,P<0.001),管控后阳性率24.68%,与管控中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72.696,P<0.001)。结论 新冠疫情管控期间本地区儿童流感阳性率明显下降;7~12岁儿童为本地区流感高发人群,应重点关注此群体,采取加强流感接种宣传、习场所日常消毒等措施。
沈鹏李长城陈晨杨敏袁嘉婧张敏徐士林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儿童病原学
2012—2022年合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OID)的流行病病原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合肥市2012—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数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方法,分析报告发病率、病原体构成比、罹患率等指标,探讨三间分布和病原谱特征。结果2012—2022年合肥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18484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158.40/10万~370.50/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245.85/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年度内呈双峰分布,7—8月为夏季高峰,12月—次年1月为冬季高峰。报告病例中,男性123712例,女性94772例,性别比为1.31∶1,男性、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71.34/10万、219.01/10万;5岁及以下人群发病141716例(占64.86%);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136294例,占62.38%)。明确病原体诊断的病例有46924例(占21.48%),主要病原体为病毒(44694例,占95.25%),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占88.01%(39337/44694)。2012—2022年合肥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共发病1542例,波及人口62828人,总罹患率为2.45%;其中23起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26起发生在校。结论合肥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5岁及以下儿童为重点防控人群,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在流行高峰来临前加强对校等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做好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提高群众防病意识,落实防控措施。
张强何宇桑燕茹曾臻陈伟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病原学

相关作者

徐龙强
作品数:61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阴道炎患者 病原学检测 按摩 假丝酵母菌 神经元
石利民
作品数:52被引量:23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感病毒 病原学 诺如病毒 流感 流行病学
张育才
作品数:372被引量:1,85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脓毒症 儿童重症 脓毒性休克 严重脓毒症
隋静
作品数:15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阴道炎患者 病原学检测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炎 假丝酵母菌
韩文瑜
作品数:426被引量:1,717H指数:2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抗菌肽 大肠杆菌 噬菌体 耐药性 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