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篇“ 病例定义“的相关文章
医疗机构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病例定义筛选与评估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急性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常见病原感染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特征,科学筛选常见症状组合,为医疗机构开展智慧化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以期为及早发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与预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1—2015年全国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的临床症状和病原学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不同特征人群感染早期临床症状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估不同症状组合的监测效果。结果不同年龄组和病原感染患者早期发热程度和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常见症状构成存在差异,但发热、咳嗽为各年龄组以及病原类型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热≥37.2℃,伴有咳嗽、咽痛、流涕症状之一”的病例定义灵敏度较高,为71.63%,特异度为33.52%,在此定义基础上增加“咳痰”症状对灵敏度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症状组合相比,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较小,分别为33.41%和71.73%。结论为及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聚集性或病例异常升高疫情,以“发热≥37.2℃,伴有咳嗽、咽痛、流涕症状之一”的病例定义在医疗机构开展症候群监测灵敏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早期预警应用价值。
郭玉清林帆连怡遥李柏松李柏松李开明李刚李刚
关键词:早期症状病例定义
不同流感样病例定义对住院儿童流感监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不同流感样病例定义对住院儿童流感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2017年10月-2018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疾病综合监测的病原学和临床症状等数据,计算符合中国、欧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E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流感样病例定义时的流感病毒检出率,以流感病毒检出为金标准,分别分析三种流感样病例定义确诊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流感病毒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459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其中流感病毒阳性者204例,阳性率14.0%。ECDC定义的灵敏度最高(91.7%,95%CI:87.9%~95.5%),但其特异度最低(44.6%,95%CI:41.9%~47.4%);WHO定义的灵敏度最低(70.6%,95%CI:64.3%~76.8%);中国定义的灵敏度(91.2%,95%CI:87.3%~95.1%)和特异度(51.5%,95%CI:48.8%~54.3%)均较高,且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71.2%,95%CI:67.9%~74.5%)。多因素分析发现有发热症状(≥38℃)患儿的流感病毒检出率高于不发热患儿(OR=7.03,95%CI:3.89~12.70)。结论在住院儿童中开展流感监测时,采用中国流感监测的流感样病例定义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刘长鹏陈立凌陈凯乐冯爽张钧赵根明张涛张涛
关键词:住院儿童
流感样病例定义对流感监测结果影响的对比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比不同临床症状的流感检出情况,探讨流感样病例定义对流感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间该院流感病原学的监测数据及病例临床症状,计算不同症状检出流感病毒的情况并分析影响流感病毒检出的因素。结果选取的1 860例流感病例中,咳嗽咽痛患者1 043例,仅咳嗽患者253例,仅咽痛患者564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7.29%、38.41%、15.43%,发热咳嗽咽痛患者、仅咳嗽患者的检出率均高于仅咽痛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 d内采集的流感病例,发热咳嗽咽痛患者、仅咳嗽患者的检出率均高于仅咽痛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发热(≥38℃)伴随咳嗽作为流感监测中的样病例定义,能够扩大流感病例定义适用范围,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灵敏性。
王文华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流感病毒咳嗽咽痛
美国伪狂犬病监测计划(1.01版)-病例定义、数据来源及监测流程
2018年
《美国伪狂犬病监测计划(1.01版)》由美国农业部于2008年4月公开发布,该监测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美国商品猪群中快速检测出猪伪狂犬病(PRV)的感染与传播、证明美国商品猪群中的PRV无疫以及监控PRV传入风险,并对监测流程、数据分析以及监测系统评估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刘林青张倩张淼洁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数据来源测流病例
过敏:病例定义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描述指南
2017年
1前言 1.1针对作为接种后不良事件的过敏,制定病例定义与数据收集、分析及描述指南过敏是一种涉及多器官系统的急性超敏反应,可表现为或迅速进展成严重危及生命的反应。过敏可在暴露于多种来源的抗原后发生,包括食品、气源性过敏原、昆虫毒液、药品及预防接种。过敏是由过敏原结合到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而触发。这提示之前对触发物质或交叉反应过敏原有暴露及致敏。当过敏原结合到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受体时,
Rüggeberg刘艳左树岩李克莉
关键词:病例定义器官系统超敏反应肥大细胞抗原特异性
作为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婴儿及儿童急性肠套叠:病例定义和数据收集、分析及报告指南被引量:3
2017年
1前言为提高疫苗安全性数据的可比性,Brighton协作中心肠套叠工作组制定了肠套叠的病例定义和操作指南,指导资源情况不尽相同的研究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及可及性不同的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研究。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疫苗发展部的腹泻病疫苗指导委员会撰写的报告为基础,
Julie E.Bines刘娜左树岩
关键词:病例定义疫苗安全性数据收集轮状病毒疫苗接种者
流感样病例定义对流感监测结果影响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症状的流感样病例流感检出情况的差异,探讨采用不同流感样病例定义对流感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2015年上海市2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和病例临床症状,计算不同临床症状(有咳嗽咽痛、仅咳嗽、仅咽痛)的流感样病例流感病毒检出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流感病毒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2 010例流感样病例中,有咳嗽咽痛者1 105例、仅有咳嗽者270例、仅有咽痛者635例,流感阳性率分别为36.2%、39.3%和15.9%,经分析,有咳嗽咽痛者、仅有咳嗽者的流感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仅有咽痛者(均有P<0.05)。对于发病3 d内采样的流感样病例,有咳嗽咽痛、仅有咳嗽者的流感阳性检出率均高于仅咽痛者(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感病毒检出情况与病例体温(≥39℃)(OR=1.719,95%CI:1.389~2.127)、咳嗽(OR=3.046,95%CI:2.377~3.905)有关。结论建议以"发热(体温≥38℃)伴咳嗽症状者"作为流感监测中的流感样病例定义
郑雅旭姜晨彦毛盛华孔德川陈健
关键词:流行病学方法
基于疫点的有免疫史儿童麻疹病例的监测病例定义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儿童麻疹病例的临床特征,评价不同麻疹监测病例定义的效果。方法制定不同麻疹监测病例定义,在麻疹暴发疫情中通过主动监测和问卷调查,获得有MCV免疫史的疑似麻疹病例110例,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确诊78例,排除32例,分析各病例定义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指标。结果在确诊/排除麻疹病例中,发热、皮疹和≥1种其他症状(咳嗽、卡他性鼻炎、眼结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89.7%/71.9%、69.2%/31.3%、66.7%/65.6%。现行病例定义(发热+皮疹+≥1种其他症状)的特异度最高(93.8%),但灵敏度最低(50.0%);仅发热症状的病例定义灵敏度最高(94.6%),但特异度最低(28.1%)。Kappa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发热+皮疹"是监测有MCV免疫史儿童的较优病例定义(Kappa=37.3%,曲线下面积=0.73)。结论随着MCV的使用,有必要完善现行的麻疹监测病例定义,特别是在高接种率地区或人群中;而且实验室检测将越来越重要。
杨波王军甘标潘捷云
关键词:麻疹病例定义
麻疹暴发病例临床特征及监测病例定义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儿童麻疹病例的临床特征,评价不同麻疹监测病例定义的监测效果。方法制定相关定义,在麻疹暴发疫情现场通过主动健康监测和问卷调查,获得符合定义的疑似病例151例,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确诊107例,排除44例,再对这些疑似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确诊和排除病例,发热发生率分别为82.2%和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P〈0.05);皮疹发生率为67.3%和31.8%,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6.002,P〈0.01);1种或以上咳嗽、卡他性鼻炎、眼结膜炎(3C)症状的发生率为74.8%和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6,P〉0.05)。确诊病例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者发生皮疹、3C症状的危险性比无免疫史者低。现行病例定义(发热+皮疹+≥1种3C)的特异度最高(81.8%),但灵敏度最低(56.1%),仅发热单一症状的病例定义灵敏度最高(82.2%)但特异度最低(34.1%),而含"皮疹"症状的病例定义相对较优。再结合Kappa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认为"发热+皮疹"是儿童的较优病例定义(Kappa=36.2%,ROC曲线下面积=0.713)。有MCV免疫史者的该定义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其他3种含"皮疹"的监测病例定义,特别是在≥2剂次MCV免疫者中。结论随着MCV的使用,有必要修改完善现行的麻疹监测病例定义,特别是在高接种率地区或人群;但同时实验室检测结果可能将越来越重要。
杨波刁峰萍王军
关键词:麻疹免疫
相关国家及组织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定义的探讨
2015年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死率为50%~90%。该病在卫生防护措施不完备的医疗机构容易扩散蔓延。病例定义作为疾病监测的最基本要素,对于防止传染病疫情的扩散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就相关国家及组织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定义进行综述。
任江萍龚震宇孙继民陈恩富
关键词: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定义

相关作者

龚震宇
作品数:459被引量:1,729H指数:20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 疫苗 钩端螺旋体病 WHO
应桂英
作品数:69被引量:502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省卫生厅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卫生统计 决策支持系统 统计指标 数据质量
王军
作品数:31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麻疹 疫苗 传染病 预防接种 IGM抗体
原源
作品数:12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不明原因肺炎 高致病性 人禽流感 社区获得性肺炎 疾病监测系统
杨波
作品数:42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麻疹 疫苗 预防接种 手足口病 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