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绵阳市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艾滋病知识知晓和性行为特征现状,分析其无保护肛交的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2-10月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绵阳市MSM进行艾滋病知识、性行为学等现状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调查合格问卷1132份,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6.6%,交友软件/互联网寻找性伴89.6%,47.5%有多性伴。72.9%近6个月及91.2%近1次肛交有保护,不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2、38.544,P<0.01)。近6个月肛交无保护的HIV阳性率为8.4%,高于有保护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05,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OR=1.254)、农民/民工(OR=2.258)、外县/市/区户籍(OR=1.822)、近6个月多性伴(OR=1.429)为无保护肛交的危险因素,本地居住时间越长(OR=0.632)、性生活满意度(OR=0.558)、中/高安全感(OR=0.40)、近1年接受预防服务(OR=0.370)为无保护肛交的保护因素。结论绵阳市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肛交保护地区间不平衡。无保护肛交与人口学特征、性行为、性生活满意度和安全感相关,应针对性开展行为干预。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株流行情况,为制定本区MSM、HIV感染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本辖区新报告的MSM HIV感染者的外周静脉血血浆,提取病毒RNA,对HIV-1 pol区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采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基因亚型,并以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结果从148例病例样本中成功扩增119份,其亚型分布包括CRF07_(B)C(45.38%,54/119)、CRF01_(A)E (28.57%,34/119)、CRF55_(0)1B (25.21%,30/119)和B亚型(0.84%,1/119)。2016―2018年深圳市龙岗区MSM 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株流行率为4.20%(5/119),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耐药率最高为2.52%(3/119)。总体耐药突变率为31.1%(37/119),CRF55_(0)1B亚型感染者均出现耐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的V179E突变。结论 2016―2018年龙岗区新增确证的MSM HIV感染者处于低耐药水平。需进一步关注V179D/E突变对临床一线药物治疗CRF55_(0)1B亚型感染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了解内蒙古男男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感染状况,分析影响MSM人群艾滋病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对象选取在最近六个月与男性发生过口交或肛交性行为及同伴认定为同性恋的男性,且自愿参加问卷调查和艾滋病检测者,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学、血清学等因素对HIV感染状况的影响。结果本次共调查802名男男性接触者,其中现住址在内蒙古的占86.66%,其他省市的占13.34%;18~39岁占74.44%;高中及以上的占72.19%;商业性服务的占5.87%,双性恋的占31.30%。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8.53%以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梅毒感染情况为危险因素,安全套的使用频率情况为保护因素。结论文化程度、安全套的使用频率及梅毒感染情况是MSM人群艾滋病感染的相关因素,需要通过多途径、多部门合作进行干预,遏制HIV在人群中的传播。
目的了解郑州市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HIV、梅毒、丙肝感染情况,为更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伴驱动抽样法对郑州市208名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结果 208名MSM中,45.32%为郑州市户籍;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占79.80%);63.29%未婚;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76.23%;性取向以同性恋、双性恋为主(分别占55.88%、30.39%);行为特征方面,寻找性伴常去场所依次为互联网(49.02%)、酒吧(15.20%)、浴池(13.73%);近6个月拥有的性伴数目集中在1~5个(占57.50%);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占59.42%,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占62.98%,坚持每次都用安全套的占41.76%;23.88%近6个月与异性有过性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1.25%;在婚(χ~2=7.635,P=0.00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χ~2=25.222,P<0.05)、收入2 000元以上者(χ~2=9.593,P=0.002)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较高;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近6个月安全套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梅毒、丙肝感染率分别为7.21%、5.77%、8.65%。结论郑州市MSM行为特征与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分离,HIV、丙肝、梅毒均有检出,需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性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该人群的行为特征,为MSM人群HIV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6年在大连及鞍山市招募的502名MSM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9.41±6.62)岁,首次发生男男性行为年龄(20.84±3.48)岁,艾滋病防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4.0%,其中病例组为269人,知晓率为90.0%;对照组为203人,知晓率为100.0%。50.0%有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经历,59.6%最近6个月内性伴数1~5个、安全套使用率肛交高于口交,文化程度为艾滋病防病知识与使用安全套的正相关因素。结论 MSM人群年龄及其首次性行为年龄更趋于年轻化,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安全套使用率存在知行分离现象。应加大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MSM保护性行为的干预措施力度。
目的:了解我国四川和重庆地区在校大中学生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态、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最近6个月多性伴(性伴数≥2个)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和四川采用非概率抽样,共招募200名在校大中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和现场HIV检测。采用频率描述HIV感染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最近6个月多性伴行为(性伴数≥2个)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回收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3份(96.50%)。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29%,在读学校是中学(高中/中专/职高)、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的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95%、8.33%、5.08%;户口是农村的和在此之前未做过HIV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70%、11.11%。最近1个月内82.47%(127人)发生插入性行为时未每次使用安全套;最近6个月内51.81%(100人)有多性伴行为(性伴数≥2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最近6个月内多性伴行为(性伴数≥2个)的独立因素有:在读学校是大专(OR=4.270,P=0.0083)、在读学校是大学及以上(OR=3.523,P=0.0043)、最近6个月通过互联网寻找男性性伴(OR=5.622,P<0.0001)、最近1个月内无保护插入式性行为(OR=2.255,P=0.0201)。结论:我国四川和重庆地区大中学生MSM的HIV感染率高,尤其是中学生MSM和农村户口的学生MSM的HIV感染率高,同时四川和重庆地区大中学生MSM危险性行为发生率高,多性伴行为普遍,应及时开展科学适用的干预方式,遏制艾滋病毒在学生MSM中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