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68篇“ 电刺激术“的相关文章
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治疗进展
2025年
脑深部刺激作为一种成熟的神经调控技,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帕金森病是其最早应用的适应证之一,在多个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以帕金森病脑深部刺激优化为主线,聚焦手革新与神经回路机制研究两大方向,分别探讨脑深部刺激的手创新、硬件设备优化、程控策略改进、神经回路标志物识别与应用,不仅显著提高疗效,而且为神经调控技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思路和科学依据。
白宇彤杨岸超张建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法
应用脑深部刺激治疗KMT2B基因相关肌张力障碍的长期随访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脑深部刺激对KMT2B基因相关肌张力障碍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7例KMT2B基因相关肌张力障碍患者,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方法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归纳其基因变异及临床表型特点。对所有患者均行脑深部刺激治疗,分别在后6个月、后3年、后5年进行长期随访,采用Burke-Fahn-Marsden Dystonia Rating Scale(BFMDRS)的运动项目(BFMDRS-M)评分及功能障碍项目(BFMDRS-D)评分对患者的肌张力障碍情况及功能障碍进行评估,评价脑深部刺激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前的BFMDRS-M评分及BFMDRS-D评分分别为(60.43±27.12)分及(17.00±6.24)分;后6个月时评分改善最为显著,分别为(20.64±5.50)分及(9.57±1.72)分,分别改善了65.8%及4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2,P=0.005;t=2.828,P=0.030);后3年患者的BFMDRS-M及BFMDRS-D评分为(26.20±8.68)分及(10.50±2.74)分,分别改善了56.7%(t=3.045,P=0.029)和38.2%(t=2.012,P=0.100);后5年患者的BFMDRS-M及BFMDRS-D评分为(27.80±14.87)分及(11.00±2.83)分,分别改善了54.0%(t=1.824,P=0.142)和35.3%(t=1.933,P=0.125)。后5年时患者的颈部肌张力障碍改善了78.9%,上肢、下肢、躯干肌张力障碍分别改善了57.8%、56.6%及58.0%,但仅1例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脑深部刺激对KMT2B基因相关肌张力障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随着时间进展疗效有所下降。患者的颈部、肢体及躯干肌张力障碍得到显著改善,但语言功能改善不明显。
张梦雨王琳郭毅杨英麦乔雷万新华
关键词:深部脑刺激法预后
全麻下中滑轨CT辅助的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短期运动功能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下中滑轨CT辅助的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STN-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短期运动功能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采用STN-DBS手治疗的48例PD患者,其中全身麻醉21例(全麻组),局麻27例(局麻组)。2组患者均在复合手间完成手,中通过滑轨CT确认极位置,后定期门诊程控随访1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手时间、手并发症、刺激相关不良反应,以及后1年药物关期/刺激器开机、药物开期/刺激器开机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和改善率、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LEDD)和LEDD减少量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或Pearson检验分析全麻下STN-DBS治疗后运动功能疗效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全麻组患者手时间为(1.9±0.5)h,局麻组患者手时间为(2.6±0.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开期及药物关期的UPDRS-Ⅲ评分改善率、LEDD和LEDD减少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患者DBS后运动功能疗效与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均无相关性(P>0.05),与前UPDRS-Ⅲ评分最大改善率呈正相关关系(r=0.840,P<0.001)。结论对于不能耐受局麻的DBS患者,全麻下行DBS手同样安全有效。
赵有让王艳敏王永勤田毅刘献志陆卫风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帕金森病全身麻醉局部麻醉
脑深部刺激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帕金森病的治疗干预目前仅限于对症治疗,主要是多巴胺能药物和脑深部刺激(DBS)。DBS靶点的选择是复杂的,需根据患者的运动性症状、非运动性症状综合考虑,为PD患者在DBS选择合适的目标靶点提供依据。现有DBS靶点的疗效有限,目前所使用的DBS靶点不能解决PD患者的所有症状,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选择合适的DBS靶点。本文论述了PD的发病机制,总结了当前针对PD的脑深部刺激治疗不同靶点的疗效情况,为PD患者选择合适的目标靶点提供依据,在获得最佳治疗的同时,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an age-related 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its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are related to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At present, th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of Parkinson’s disease is limited to symptomatic treatment, mainly dopaminergic drugs and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The selection of the target of DBS is complicated, and it needs to b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according to the motor symptoms and non-motor symptoms of patients,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targets in DBS for patients with PD. The efficacy of existing DBS targets is limited, and the DBS targets currently used can not solve all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D. Clinicians shoul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DBS target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thogenesis of P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target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therapy for PD,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patients with PD to select suitable targets to reduce side effects while obtaining the best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赵德斌赵宁辉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丘脑底核苍白球内侧部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STN-DB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普拉克索治疗)和研究组(联合STN-DBS干预)各40例。分析不同组别间患者在认知功能指标、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程度与PD核心症状层面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认知功能、睡眠质量评分在治疗3个月后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以及运动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N-DBS应用于PD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并可改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程度,提升认知功能指标,改善PD核心症状,适合推广。
刘畅徐锦陈鹏赖方方
关键词:帕金森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睡眠质量
周围神经病脊髓刺激治疗进展
2025年
脊髓刺激是一种微侵袭神经调控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腹股沟疼痛、腰骶神经根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病中广泛应用且疗效得到认可。本文对脊髓刺激基本原理及其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进展展开综述,以促进脊髓刺激在周围神经病中的临床应用。
宗云飞董铁砚鲍民
关键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电刺激疗法
Meige综合征脑深部刺激治疗进展
2024年
Meige综合征是一种以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节段型肌张力障碍,早期药物治疗或局部注射肉毒毒素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应用导致疗效下降和不良反应给治疗带来挑战。脑深部刺激因其安全、有效、微创、可逆、可调控等特征,成为一种新型Meige综合征治疗方法。本文对Meig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以及脑深部刺激治疗机制和疗效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脑深部刺激治疗Meige综合征的认识。
吴桂智田宏
关键词:MEIGE综合征深部脑刺激法
ROSA机器人辅助脑深部刺激中麻醉优化的探讨
2024年
目的:分析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在ROSA机器人辅助脑深部刺激(DBS)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脑科医院实施ROSA机器人辅助脑深部刺激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中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行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观察组行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手相关指标、丘脑底核(STN)频率、镇静效果、血清相关指标、应激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手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颅内积气体积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TN频率高于对照组,记录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毕时,观察组镇静评分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相比,两组患者应激反应均有所波动,观察组应激反应波动幅度较对照组更小,观察组血清指标优于对照组,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ROSA机器人辅助DBS的患者,在中采用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且能够缩短手时间、减少围期患者应激反应的波动水平,有效抑制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有助于保护脑组织。
蒋慧慧徐娇陆军李锦汶章文斌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
耳后磨骨槽技在脑深部刺激中的应用
2024年
脑深部刺激已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难治性癫痫等神经精神疾病,操作步骤复杂,临床应用易引起一定的并发症如颅内出血、感染等手并发症,极断裂、极移位等硬件并发症,以及感觉异常、肌肉痉挛等刺激并发症,其中极断裂、皮肤破溃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且主要位于耳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2年将耳后磨骨槽技应用于临床,显著降低耳后极断裂和皮肤破溃感染的风险。本文重点介绍耳后磨骨槽技及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供同道参考借鉴。
孟凡刚张建国
关键词:深部脑刺激法手术后并发症
小脑齿状核脑深部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2024年
脑卒中可以导致长期运动障碍,降低生活质量。尽管传统康复治疗取得的进展为患者带来曙光,仍有众多患者面临康复治疗效果有限的问题。神经调控技即显示出突破性治疗潜力。本文旨在概述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机制,探究小脑齿状核脑深部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总结研究进展,以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及新的治疗视角。
孟凡刚许天奇季玉陈张树新
关键词:深部脑刺激法小脑核卒中

相关作者

张建国
作品数:376被引量:1,272H指数:1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脑深部电刺激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癫痫 丘脑底核
孟凡刚
作品数:206被引量:777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深部电刺激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马羽
作品数:63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肌张力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
王学廉
作品数:213被引量:499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伏隔核 立体定向手术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
葛明
作品数:108被引量:302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文献复习 D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