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篇“ 生活型谱“的相关文章
- 广西两种林分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谱与叶相比较
- 2021年
- 为了解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基本群落外貌,基于Raunkiaer的分类系统,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密度相对较大的D1林分(1156株/hm2)和密度相对较小的D2林分(820株/hm^(2))林下木本植物的生活型谱与叶相。结果表明,两种林分中的林下木本植物均以常绿小高位芽植物为主,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叶质以革质和纸质为主,叶尖以渐尖为主,叶缘以全缘为主,单叶和无毛叶植物占优势。D1林分中的林下木本植物总体以小型叶、纸质叶、渐尖叶、全缘叶和单叶为主要特征,D2林分中的林下木本植物总体以中型叶、革质叶、急尖叶、非全缘叶和复叶为主要特征,两种林分中的被毛叶和无毛叶植物占比相当。木本植物生活型谱与叶相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初步认为在广西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中,较大的密度更有利于人工林的多目标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 张惠刘红影张宇宁马姜明莫燕华零天旺杨章旗李明金
- 关键词:生活型谱叶相林分密度木本植物马尾松人工林
-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谱与叶相被引量:2
- 2021年
- 本研究根据Raunkiaer分类系统,分析广西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和叶相的变化特征,对揭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动态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共记录到木本植物128种,包括大高位芽植物、中高位芽植物、小高位芽植物、矮高位芽植物以及藤本高位芽植物。2)林下小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的生活型谱总体上随着林龄的增大呈现小幅度降低的趋势,矮高位芽植物、大高位芽植物以及藤本高位芽植物的生活型谱呈现出略有升高的变化趋势。3)随着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林下常绿高位芽植物比例逐渐增大,落叶高位芽植物比例逐渐降低。4)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叶相以单叶、渐尖、全缘、无毛、革质叶为主,符合南亚热带植物叶相的基本特征。其中:林下小型叶、全缘叶、复叶、革质叶、叶无毛植物的比例均随林龄增加总体呈现小幅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中型叶、非全缘叶、单叶、纸质叶、渐尖叶植物均随林龄增加总体呈现小幅度降低的变化趋势。
- 张惠张惠张宇宁马姜明马姜明零天旺杨章旗李明金
- 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生活型谱叶相
- 福建君子峰自然保护区长柄水青冈群落植物生活型谱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调查福建君子峰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长柄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并分析其生活型谱。结果表明,长柄水青冈群落植物组成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地上芽和地下芽植物比例较少或没有,没有一年生植物。反映了该群落所在地的气候炎热多雨,但有一较长的严冬季节。
- 颜源涑
- 关键词:生活型谱
- 云南盈江大娘山地区植物种类生活型谱及叶相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分析了盈江大娘山地区植物种类的生活型谱及叶特征,结果表明:生活型谱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高位芽植物,其中没有出现大高位芽植物,以小高位芽较多,其次是矮高位芽;一年生草本及寄生植物种类最少。中间水平中地面芽植物较高,其次是种数相当的地上芽植物与地下芽植物。叶级统计中以中型叶及小型叶占绝对优势,表明群落具有亚热带的性质;而叶的性状中,单叶、纸质叶、渐尖叶最多,占据明显的优势。综合维管植物叶级和叶的特征分析,说明了大娘山地区具有亚热带北缘温暖而有季节变化的气候特征,但当地海拔高,冬季寒冷时间较长。
- 和霞赵明旭岩香甩庄翠珍
- 关键词:生活型谱
- 崩尖子自然保护区锐齿槲栎林种群结构与生活型谱垂直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研究湖北省长阳县崩尖子自然保护区锐齿槲栎林的种群结构和生活型谱以及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锐齿槲栎林在研究区主要分布于海拔1 400~1 800 m处,群落结构相对简单;随着海拔升高,锐齿槲栎胸径逐步增加,低海拔地区以小径级(DBH≤10 cm)个体居多,随海拔升高大径级(DBH〉20 cm)树木比例增加;沿海拔梯度,锐齿槲栎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都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最大胸径值起伏较大,发展趋势不甚明显;植物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是地面芽和地上芽植物,1年生植物较少,未统计到隐芽植物;不同海拔的植物生活型谱有所不同,较低海拔地段Raunkiaer生活型谱呈"U"形,其他3个高海拔样地大致呈"L"形.
- 张娥汪正祥李泽龚苗田凯
- 关键词:生活型谱海拔梯度锐齿槲栎
- 新疆巴尔鲁克山植被的水分生态型及生活型谱研究
- 2013年
- 以巴尔鲁克山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研究调查了巴尔鲁克山植物生活型谱和水分生态型的组成及特征。以期为该地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巴尔鲁克山植物共有86科、451属、1 295种;巴尔鲁克山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61.1%,其次是1a生植物,占13.8%,高位芽和地下芽植物也较多,占11.1%和10.1%,地上芽植物很少,仅占3.62%;生态型组成以旱生植物为主,占43.2%,其次是中生植物,占36.4%,其它类型占的极少。该调查研究总体上反映了亚洲温带山区草原的基本特征;植被水分生态型由中生向旱生转变,研究区物种组成有旱化趋势。
- 努尔阿米乃姆艾散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巴贺贾依娜尔.铁木尔别克阿依姑丽.托合提
- 关键词:生活型生态型
- 群落生活型谱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根据'群落种类组成、最小面积与生活型谱调查'、'群落内植物多样性及其小环境调查与分析'的调查结果,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和所查找的资料,从鹫峰林场中的树种、树木数量、群落生活型谱及种群的空间格局等方面研究并分析鹫峰国家森林公园...
- 姜雪娜李慧
- 关键词:群落结构生活型谱
- 文献传递
- 群落生活型谱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根据'群落种类组成、最小面积与生活型谱调查'、'群落内植物多样性及其小环境调查与分析'的调查结果,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和所查找的资料,从鹫峰林场中的树种、树木数量、群落生活型谱及种群的空间格局等方面研究并分析鹫峰国家森林公园...
- 姜雪娜李慧
- 关键词:生活型谱
- 文献传递
- 黑龙江兰远草原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种类组成与生活型谱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基于保护区植物名录和野外调查统计数据,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对兰远草原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植物全为被子植物,共有363种,分属177属,53科。该区植物生活型组成以草本地面芽植物为主49.59%,其次一年生植物占22.87%;地下芽植物种类占21.49%;地上芽和高位芽很少,占3.86%和2.20%。总体上反映了该区夏季温暖湿润,冬季漫长而寒冷的气候特点。
- 焉志远黄庆阳王继丰谢立红倪红伟
- 关键词:生活型谱
- 乌冈栎群落生活型谱及叶相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通过野外调查,对不同分布区的乌冈栎群落生活型谱及叶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地乌冈栎群落在生活型谱和叶相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生活型以矮高位芽(30%~58.18%)和小高位芽(36.36%~50.77%)为主,整体上各地常绿植物比例要高于落叶植物。叶相分析表明,中小型叶、单叶、革质叶、全缘叶和渐尖叶在群落中具有较高的比重。有将近1/3~1/2植物叶表面被毛。整个群落林层简单、低矮等特征与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一定的区别。
-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 关键词:生活型谱
相关作者
- 刘永刚

- 作品数:80被引量:42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人工林 思茅松 秃杉 西南桦人工林 思茅松人工林
- 冯弦

- 作品数:89被引量:499H指数:15
-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人工林 思茅松 云南热区 思茅松人工林 西南桦人工林
- 陈宏伟

- 作品数:159被引量:1,14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人工林 思茅松 旱冬瓜 保护区 云南热区
- 孟梦

- 作品数:99被引量:53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思茅松 人工林 云南热区 思茅松人工林 西南桦人工林
- 张华

- 作品数:258被引量:1,320H指数:19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科尔沁沙地 冰缘地貌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