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3篇“ 生态转型“的相关文章
跨文化视野下的生态音乐学——文化认同与生态转型
2025年
本文探讨了亚伦·艾伦的生态音乐思想,特别是其“音乐+文化+自然”的三元结构理论,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强调音乐不仅是艺术表现形式,更是生态批评与社会变革的重要媒介。通过对中西方生态音乐学的比较分析,尝试揭示两者在理论建构、研究视角和方法上的差异:西方生态音乐学侧重于声景研究与可持续性,强调音乐在提高环境意识方面的作用,而中国生态音乐学则更注重将生态思想融入音乐创作与表演实践。此外,通过回顾中国生态音乐学的发展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紧密联系,及传统哲学思想为其本土化提供的深厚文化底蕴,窥视中西方生态音乐学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深度对话与合作的途径,以期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可持续性的艺术实践。
张铁成
关键词:生态批评
生态转型下石柱黄连种植的SWOT分析
2025年
黄连是多生长于西南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的名贵中药材,在生态转型背景下,黄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振兴产地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立足黄连之乡重庆市石柱县,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入户走访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石柱县枫木镇等12个黄连主产乡(镇)的黄连种植产业现状、施肥管理、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等情况进行调研。基于SWOT法对石柱县黄连产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并据此提出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综合防治病虫害和增强黄连抗逆性、优化施肥结构和科学改良土壤等策略建议,旨在通过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的协调推进,助力石柱黄连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石柱县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赵江红赵微张敏张敏杨水英庄金昌陈传毅杨水英
关键词:黄连生态转型SWOT分析
“一带一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韧性构建与生态转型策略
2025年
基于“一带一路”农业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通过构建包含生产韧性、经济韧性、生态韧性和社会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对2015—2023年“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农业发展韧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韧性构建与生态转型策略。研究发现,区域农业韧性呈现显著差异,中亚地区韧性指数较高;科技创新投入、基础设施完善、金融支持、环境规制和产业融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促进农业绿色转型、构建协同发展格局等策略建议,以推动“一带一路”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徐永明
关键词:一带一路生态转型
通向社会生态转型的道路——国外“去增长社会主义”述评
2025年
作为近几年兴起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去增长社会主义融合了去增长理念与生态社会主义的主张。它反对经济增长至上的资本积累模式,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和不可持续性,进而倡导一种将社会进步根植生态平衡、社会公平和人类福祉的新发展模式。这一思潮和运动提出了向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激进方案,其核心在于大幅缩减生产和消费,将使用价值和满足社会需求重新确立为生产目的,以经济的计划性实现社会资源和能力的最优配置,以经济的民主化确保社会分配公平和避免人类行为超出行星边界,强调有意义的工作对于重塑社会的奠基作用。然而,去增长社会主义关于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批评者认为,该运动需要进一步反思去增长与生态社会主义的融合问题,深入理解现代社会复杂的经济结构和动力机制,关注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潜在风险和应对策略,并协调好地方自治与宏观计划、局部斗争与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去增长社会主义为思考一种更加公平、和谐、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路径提供了别样的视角,但其理论观点和实践主张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与局限性,需要我们以辩证、批判的眼光予以全面审视。
覃诗雅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
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的探索
2024年
为解决农业生态转型的问题,对农业生态转型态势和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进行研究。首先介绍农业生态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中国农业生态转型的背景和现状。其次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对农业的影响、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趋势以及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再探讨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路径。随后介绍一些持续推进农业生态转型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高艳芬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转型
“小水草”撬动生态转型大发展
2024年
大通湖是洞庭湖的湖中湖,是湖南省水域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具有生态涵养、调蓄防洪、水产养殖、旅游等重要功能,是备用饮用水源地,是环洞庭湖经济圈的重要生态屏障,对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以来,由于过度投肥投饵、过度捕捞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一系列原因,大通湖水质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总磷、总氮指标超标,水体轻度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同时高密度养殖让大通湖水生植被消失,流域生态退化日趋严重。
关键词:高密度养殖过度捕捞生态转型内陆湖泊生态涵养
中国农业为什么必须生态转型
2024年
引言。处在当今的变局时代,安全或者首“去风险”已经成为世界多国决策的首要因素。在诸多安全问题当中,能否将饭碗把握在自己手里,恐怕是第一位的。尽管我国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但是一直以来,社会上关于粮食安全的讨论。
丁玲许准
关键词:生态文明粮食安全生态农业
人工智能推动舆论生态转型及其治理进路
2024年
在智能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生态中的舆论行动者不仅包括社会公众,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行动者已成为当前网络舆论生态的新生变量。倘若我们赋予技术行动者以与人类行动者相似的舆论生态参与者角色,那么人工智能技术给网络舆论生态带来的结构性影响为何?
张涛甫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态转型舆论生态行动者社会公众
企业参与农业生态转型的社会基础研究——以民勤县N企业为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资本下乡成为一种趋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基石,保障粮食安全对于干旱区的民勤来说至关重要的。然...
康力心
关键词:生态农业社会基础资本下乡资源依赖
欧洲激进左翼政党的气候政治立场与社会生态转型探析被引量:1
2024年
面对日益凸显的气候危机,大部分激进左翼政党都积极作了政治回应。它们从反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包括“绿色资本主义”出发,提出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主张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欧洲激进左翼政党普遍将资本主义制度看做气候危机的根源,批判当前欧盟具有新自由主义色彩的《欧洲绿色新政》,希望通过社会生态转型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全面重构,创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以满足人们实际需求为基础的新的繁荣模式和发展模式,实现对能源生产与供应的公共控制。与其他政党家族相比,欧洲激进左翼政党更强调减排和能源转型的社会维度,即确保生态转型中的社会性、公平性和人民性。当前,欧洲激进左翼政党的社会生态转型方案依然缺乏内在的一致性和信服力,需要更加明晰的话语构建和“红绿”政治形象塑造。
王聪聪
关键词:绿色新政

相关作者

骆世明
作品数:325被引量:4,922H指数:4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态农业 水稻 农业生态学 化感作用 农业生态系统
王如松
作品数:455被引量:8,593H指数:51
供职机构: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 生态文明 循环经济
蒋菊生
作品数:184被引量:1,027H指数:19
供职机构:海南省农垦科学院
研究主题:橡胶树 橡胶园 生态系统 海南农垦 天然橡胶
汤杰
作品数:31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常熟理工学院
研究主题:资源型城市 民办高校 创业教育 互联网 生态转型
韩斌
作品数:44被引量:1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低碳经济 精准 生态转型 云南为例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