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2篇“ 生态转向“的相关文章
走向消失的艺术:亚洲艺术史研究中的“生态转向”与“地球转向
2025年
环境危机是人类世的标志现象之一。作为对这场危机的回应,研究亚洲艺术史的学者在大约二十年前开始书写生态艺术史。目前来看,这类研究已经构成了环境人文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仔细阅读相关研究就会发现,亚洲生态艺术史书写实际上可以划分出两个阵营:一个是坚守人文主义的“解释的生态艺术史”,另一个是反人类中心论的“暗示的地球艺术史”。在根本追求与书写风格上,这两个版本的艺术史存在着本质差异。
王玉冬
关键词:人类世后人类
德国选择党的民意基础发展与政治生态转向
2025年
在“时代转折”背景下,德国选择党的崛起反映了德国社会经济结构性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文化认同危机等多重因素的交织。选择党通过移民、文化和经济议题的精准设置,成功吸引了失落工人、对移民政策持批评态度的中产阶级及东部地区选民的支持。通过调整语言策略和政策立场,选择党从抗议型党派逐步转型为成熟政党。这一过程展现了现代右翼民粹主义利用公众情绪,对社会焦虑和政治不信任的动员能力,同时揭示了其崛起背后的社会心理根源和策略转型路径。
王兆义
关键词:社会心理政治生态
AIGC驱动下少儿出版知识服务的生态转向——基于技术可供性的视角
2025年
针对少儿出版的知识服务转型,文章从技术可供性的视角出发,探讨少儿出版知识服务生态在AIGC技术驱动下的转向:人工智能的代理可供性提供了知识服务产品成为家长与教师“替身”的潜能,情感可供性定位了知识服务在内容之外的新赛道,平台可供性为传统出版机构赋能的同时也带来垄断的隐忧。基于此,文章为少儿出版机构在新兴技术生态中的定位和发展提供了策略性见解。
赵捷孟育耀
关键词:知识服务可供性少儿出版
从“可归化思想”到重要参考:道家思想西传的生态转向
2024年
本文通过梳理并分析道家思想在西方传播历程,阐述西方道家思想研究实现跨文化、跨学科的生态转向的过程。总体而言,道家思想传播在西方共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归化思想”阶段、“替代智慧”阶段,以及作为生态主义理论建构重要参考的阶段。研究认为,道家思想在西方逐步摆脱了早期的基督教中心主义的研究桎梏后,其关联性思维和非二元思想的特质得到了广泛关注,因而与生态主义的联系随研究发展而愈发紧密,并成为当代生态主义建构的重要理论来源。
华媛媛叶子豪
关键词:海外汉学生态批评生态伦理道家思想
论乡村学校文化的生态转向
2024年
乡村学校文化是师生在乡村学校场域内的教育实践中共同建构的文化形式,处在不断的变迁与发展之中。当前乡村学校文化的危机本质上是生态危机,即发展理念、方式呈现出非生态的特征。破解危机的可能在于摒弃以往“生态对立型”发展路向,重构尊重生命、讲求共存、注重平衡的“生态友好型”发展方式。这既是现代化转型中乡村教育的本土性发展诉求所决定的,也源于乡村学校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更与学校传承乡土文化的时代使命紧密相关。为此,需要推动学校内外的文化交融,激活乡村师生的文化自觉,构建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从而形成符合生态价值观的学校文化自觉发展态势。
李帆
关键词:文化生态乡土文化乡村教育
修辞生态:西方修辞研究的“生态转向被引量:4
2023年
“修辞生态”是近年来修辞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出现反映出当代西方修辞学研究的一种“生态转向”。本文尝试对这一新概念进行梳辨,探索其源起、特征以及所引发的争议。修辞生态思想源于写作研究,成型于对修辞情境理论的反思,以强调修辞生产过程中的流通性、网络性、复杂性以及后人文性为显著特征。相较于“修辞情境”中对单一场景内元素的静态分析,“修辞生态”主要强调修辞产生、传播以及接受过程中的动态性、多元性以及主体间性。“修辞生态”已逐步发展为一个涉及修辞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跨学科概念。然而,学界对修辞生态的理论内涵与阐释力仍存有一定的争议,诸如“修辞生态”时空与历史特性的界定以及“人”在修辞生态的建构与转变中的作用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修辞生态这一概念的创新性与跨学科性可为修辞学、传播学、话语研究等领域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值得关注。
李克张子轩
关键词:生态转向西方修辞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当代艺术叙事的生态转向被引量:1
2023年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叙事迎来生态转向。艺术创作群体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愈发自觉,艺术批评对当代艺术之生态维度的阐释成果逐步增加,生态文明主题策展在国内形成系列与趋势,共同创造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艺术品牌。由之,艺术叙事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日渐提升。近五年来,中国当代生态艺术研究携手生态美学理论,将生态人文关怀作为艺术史叙事的新生长点之一。生态艺术学研究将在艺术史、艺术学理论及艺术批评三大领域,以个案研究、艺术批评及艺术策展为三种叙事方式,完善生态艺术创作、阐释及传播的本土话语体系,为生态共同体的构筑、生态美育的开展、生态社群的建造与生态公民的塑造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刘心恬
关键词:当代艺术生态转向艺术叙事
新乡土 中国当代乡土艺术的生态转向
本书着力于分析中国当代乡土美术的“生态转向”及其图像生成机制,对于我们领悟意识形态与视觉文化、文化生产与美术创作复杂关系和多重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内容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并附当代艺术批评家的评论文章多篇。
彭肜
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设计生态转向研究
2023年
幼儿与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是互惠统一的关系,应从知觉层面构建幼儿和环境的具身互动关系。基于可供性理论,应以生态的整体观为基础创设自然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以生态法则为基本准则引发幼儿的自然性游戏行为,从而基于可供性的关系协调机制引导儿童建构生态自我。
戴明丽
生态文科:从文科的生态转向看新文科的生态维度被引量:4
2022年
新文科理论亟待深化,其途径之一是回顾和反思文科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发生的生态转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难发现,我国文、史、哲、艺等四个人文学科的生态转向十分明显.我们正在建设的文明形态是生态文明,因此,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校文科必须面对、必须回答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一种可能的答案是:将生态维度自觉地引入新文科建设之中,建设生态化的文科,即生态文科.
程相占
关键词:文科生态转向生态维度

相关作者

华启和
作品数:68被引量:267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新农村 和谐社会 生态 科学发展观
周文娟
作品数:38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语言学 生态 语言学研究 话语分析 语言
程相占
作品数:152被引量:690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 生态审美 生态 美学
卢艳芹
作品数:28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
研究主题:共同体 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视域 生态文明
王云霞
作品数:14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生态问题 比例失衡 性别比例失衡 问题透析 马克思技术哲学